开栏的话: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三次给云南各族干部群众回信,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云南发展确定了新坐标、明确了新定位、赋予了新使命。云南各族干部群众深受鼓舞,决心牢记嘱托,把总书记交办的事情办好。从今日起,云南日报推出“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足迹”特别策划,追寻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的足迹,展现各地干部群众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行的奋进身姿,反映各地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和百姓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
一起来看今日报道↓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
怒江州各族群众
不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牵挂
书写着新时代怒江大峡谷的新画卷——
“高黎贡山高哟,独龙江水长哟,共产党的恩情比山高来比水长……”一首表达感恩之情的歌,在怒江大峡谷中回荡。
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到首都北京,3000多公里的空间距离,隔不断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牵挂。
“一次批示、一次会见、一次回信、一次听取工作汇报”,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嘱托,提振了“怒江缺条件,但不缺精神,不缺斗志”的精气神,打开了怒江发展的新气象。
将感恩之心转化为奋进之志。全面小康路上,怒江没有掉队;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怒江大步向前。
迈进2022年
怒江奔涌如昨
大江之上
日新月异、一路向好
春绿独龙江。
顺着独龙江公路而行,沿途江水蜿蜒,卉木萋萋,独龙江进入了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陡峭的石砌台阶上,独龙江乡孔当村腊配村小组组长兰正文与10余名独龙族同胞背运鹅卵石和水泥,准备在房前屋后打造四季见绿、一年有花的美丽庭院。
2019年4月10日,得知独龙族整族脱贫,习近平总书记给独龙江乡的乡亲们回信,勉励大家同心协力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
独龙江乡沸腾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居住在中国最边远乡镇之一的独龙族人民的心,跨越万水千山紧紧相连。
独龙族群众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放不下的牵挂。2014年,得知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贯通,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2015年1月20日,正在云南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特地抽出时间,亲切会见了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干部群众代表。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下,独龙族于2018年在全国28个人口较少民族中率先实现整族脱贫,开启发展新纪元。怒江州也在2020年底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步跃千年的沧桑巨变背后,是中国共产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与使命接力。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怒江奋力前行。
打开锁闭山门,坚持交通先行。保泸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彻底结束了怒江不通高速的历史;兰坪丰华通用机场建成通航,怒江人民实现了千年“飞天梦”;145座大桥横跨三江,过江靠溜索的历史一去不复返。如今的怒江,已构建起通省达边的现代交通网络。
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怒江调结构、育支柱,有色产业在巩固中发展,百亿绿色铅锌加快推进。绿色能源产业在发展中壮大,全州电力装机接近450万千瓦。绿色香料产业、峡谷特色农业不断培育壮大,绿色食品牌逐步叫响。独龙江4A级旅游景区、傈僳音乐特色小镇等8个3A级旅游景区以及一批半山酒店等,成为了怒江旅游的新名片。
村寨和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怒江州各族群众人居环境持续改善。颇具现代化气息的怒江新城、福贡新城、兰坪新城拔地而起,10.2万名群众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住进新家园,全州城镇化率提高到52.6%。89个建设中的省州县美丽村庄,如珍珠般洒落大地,将怒江装扮一新。
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新貌 胡超 摄
经济社会的历史性跨越,让曾经贫困的怒江,向着生态之州、产业之州、文化之州迈进。
每天晚上,当地群众把这里挤得满满当当,传习馆主人江小村夫妇免费教授他们民族舞蹈、歌曲、乐器。
作为脱贫攻坚战的亲历者和受益者,江小村这些年种植茶树,开起民宿,日子越过越舒心,夫妻俩也有了更多精力投入到当地不同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
“生活越来越好,我要用最好的音乐让身边的各族同胞紧紧联系在一起。”江小村一边拨弄着怒族乐器达比亚一边说。
怒江州少数民族人口占比高达93.96%,22个民族世代守望相助,成为民族文化大观园。新征程上,怒江各族儿女不忘习近平总书记“让各族群众都过上好日子”的期待,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福贡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福泽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书吧中,傈僳族、怒族、白族、汉族工作人员共建新时代女性课堂、共产党员矛盾纠纷调解队,用家乡话讲述家乡事。贡山县丙中洛镇甲生村,怒族、藏族、傈僳族、独龙族、汉族群众,给入藏路上的背包客、骑行者提供汇聚大峡谷各民族特色的美食,在相互交融的同时又增加了收入。在怒江州450公里边境线上,各族群众携手共筑守边护边的铜墙铁壁。
一幅民族团结的怒江画卷徐徐铺展。随着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全州少数民族地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少数民族村寨建设、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等工作不断巩固提升,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民族文化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怒江州委宣传部供图
在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中,洋溢着来自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融融暖意。在怒江迈向全面小康的路上,定点扶贫、东西部扶贫协作、社会各界力量倾力帮扶,“扶上马,送一程”,至今,上海浦东新区、中交集团等地区和单位的对口帮扶仍在继续。
3月31日,满载着大米、火腿、沃柑以及各类蔬菜等共计140余万元的抗疫物资从怒江出发驶往上海。“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主旋律在怒江越唱越响。
怒江州委宣传部供图
上午6时,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泸水管护分局姚家坪管护站办公室的灯亮了,负责人王兴旭和管护队员们准备上山巡护。
乘车至垭口,茂密的植被阻挡了汽车前行的道路,队员们下车徒步完成耗时5天的巡护工作。
一路上,林木掩映、飞鸟作伴,王兴旭和队员们登上海拔3780米的管护区内最高点大凹子,也在山洼中浸湿了鞋袜,疲惫却兴奋:“每次巡山都是一次重新认识高黎贡山的过程。”
怒江州委宣传部供图
高黎贡山犹如一座“绿色长城”屹立在祖国西南边陲,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怒江片区占其总面积的80%,达32.41万公顷。在这莽莽山野中,6000多种高等植物和141种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共享绿色净土,怒江州也被誉为“生物物种基因库”“具有国际意义的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和“种子植物模式标本产地”。
坚决筑牢祖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高山峡谷中,31045名生态护林员用双脚丈量青山,守护绿意。
历史上,怒江的生态曾因贫困而遭到破坏;如今,“求温饱”转变为“要环保”,绿色发展成为怒江的坚定选择。
草果、茶叶等茁壮成长,绿色产业初具规模,良好的生态还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探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怒江落地生根。
伴随思想观念、发展方式的转变,一份绿色“成绩单”令人欣喜:全州森林覆盖率达到78.90%,居云南省第二位,生态环境状况优良指数居全省首列。全州累计完成营造林建设87.75万亩,陡坡地生态治理6万亩,完成“怒江花谷”生态建设23.77万亩。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三江并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新生桥国家森林公园、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的建设,让“绿色宝库”提档升级,“绿色家底”更加殷实。
坚定实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怒江逐绿而行,夯实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的根基。
2014年元旦前夕,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干部群众致信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情况,重点报告了多年期盼的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即将贯通的喜讯。收到来信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立即作出重要批示。
习近平指出:“获悉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即将贯通,十分高兴,谨向独龙族的乡亲们表示祝贺!独龙族群众居住生活条件比较艰苦,我一直惦念着你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希望你们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帮助下,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战各种困难,顺应自然规律,科学组织和安排生产生活,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早日实现与全国其他兄弟民族一道过上小康生活的美好梦想。”
资料图:独龙江公路隧道全线贯通投入使用。怒江州委宣传部供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独龙族整族帮扶力度不断加大,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全面实施了安居温饱、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素质提升以及生态环保等“六大工程”,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下,各级党委、政府的帮扶下,独龙族群众的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发展动力有了根本性改变,摘掉了千年贫困的帽子。”老县长高德荣说。
“以前吃穿用度都靠人背马驮,去趟县城要10多天,乡亲们还经常断粮挨饿。现在村村通柏油路,组组有硬化路,户户连水泥路,家家有致富产业。钱包鼓了、房子好了,庭院有花有树,漂漂亮亮。”独龙江乡原乡长肯国清退休后一直领着乡亲们发展产业,建设美好家园,亲眼见证了独龙江的巨变。
2019年4月,孔当村大学生村官余明花和几个组长跑遍各村寨,为村民宣读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几年的驻村生活,让她深刻感受到了发生在独龙江跨越千年的变化。“用翻天覆地来形容独龙江的变化一点不为过。”如今已担任独龙江乡副乡长的余明花动情地说,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鼓舞人心,在独龙族群众心中播下了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种子。现在独龙族群众团结一心,在整族脱贫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铆足干劲再出发。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在后头。’总书记说出了我们独龙人民的共同心声!”巴坡村原党总支书记王世荣说,“20多年前,家里吃了上顿愁下顿,现在吃穿不愁,还有存款,日子像蜂蜜一样甜。党和政府帮我们修了致富路,带领我们过上了幸福生活。”
以往,在大雪封山的日子,独龙族群众几乎有半年时间吃不到新鲜的蔬菜水果。如今,在独龙江乡的农贸市场里,莴笋、白菜、苹果等新鲜果蔬四季不断。党的政策深入人心,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草果、重楼、独龙牛、独龙鸡等特色种植养殖产业遍布山林,独龙族群众跑运输、办农家乐、做电商、当导游,收入来源实现了多样化,生活蒸蒸日上。
草果丰收 李寿华 摄
“我们要更加努力奋斗,把产业发展好,让孩子读好书,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草果种植大户高礼生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句句都是对我们的惦记,句句说到我们心坎上。”高德荣说,这几年独龙族群众生活变化非常大,懂感恩、干劲足的人多了,学着做买卖、搞产业的人多了,“等靠要”的人少了。“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把独龙族群众对中国共产党、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感恩之情化为一心一意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把生态保护好、民族团结好、边疆稳定好、经济发展好。”高德荣表示。
2019年4月11日上午,上百名身着盛装的独龙族群众自发聚集在卡雀哇广场,载歌载舞,庆祝意义非凡的一天。
那一天,乡亲们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祝贺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勉励乡亲们为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继续团结奋斗。
“总书记给我们回信啦!”10时30分,习近平总书记的信函送达独龙江乡。时任乡党委书记余金成把信件高高举起,激动地走到独龙江乡党政干部、独龙族群众和学生代表中间,和时任乡长孔玉才分别用普通话和独龙族语向乡亲们宣读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刹那间,掌声、欢呼声响彻山谷。
宣读完回信,学生们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表达对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拥护和感激之情。“党的好政策,让独龙族过上了幸福生活,独龙人民永远感谢党,永远跟党走……”早早在广场等候的迪政当村老人李文仕情不自禁地唱起了那首4年前在昆明见到习近平总书记时自编的“感恩歌”。
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昆明亲切会见独龙族干部群众代表,勉励他们立足自身优势,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努力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时隔5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给独龙江乡群众回信,希望乡亲们再接再厉、奋发图强,同心协力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努力创造独龙族更加美好的明天。这让李文仕老人倍感温暖,激动不已。
当天,独龙江乡党委组织了4个宣讲学习组,分别到6个村委会巡回宣读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巴坡村40多名独龙族群众聚集在村民双桂兰的庭院里,听老县长高德荣宣读回信。“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关怀牵挂,是我们独龙江前行的动力和希望。”高德荣的宣读满怀激情;“公路弯弯绕雪山,汽车进来喜洋洋,独龙人民笑开颜。党的政策就是好,幸福不忘共产党,奔向美好新时代……”热烈的掌声中,巴坡群众唱起了自编的独龙族歌曲《幸福不忘共产党》。
光阴飞逝,从首都飞抵独龙江峡谷的一纸深情,犹在耳畔的温暖话语和殷殷嘱托,历历在目的欢乐场景,永远激励着独龙族儿女。
“‘顺应自然规律,科学组织和安排生产生活。’总书记的话是指引我们前行的方向。”老县长高德荣介绍,过去,独龙族群众采取轮歇烧荒、刀耕火种、广种薄收等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导致树越砍越少,山越烧越荒,生活也一直在贫困线上挣扎。独龙江乡最宝贵的资源是生态,最具有发展优势和潜力的也是生态产业。近年来,独龙江乡“生态保护、生态产业和生态补偿”三管齐下,积极探索一条“不砍树、不烧山”也能增加收入的生态产业之路。
如今,独龙江峡谷两岸漆树、核桃、花椒等经济林果遍布山林,草果、羊肚菌、葛根、黄精、灵芝、重楼等作物长势喜人,独龙牛、独龙鸡、中华蜂等特色养殖业拓宽了群众致富路,“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花更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独龙江乡深入人心,独龙族群众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好生态环境,依靠特色生态产业和乡村旅游业,逐渐走上了一条保护生态与共同富裕的道路。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昆明亲切会见贡山县干部群众代表,嘱咐大家继续把工作做好、事情办好。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这次特殊的会见,让参加会见的高德荣和乡亲们感慨万千,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总书记的深切关怀,激励着独龙族干部群众在精准脱贫、全面小康的道路上奋力前行。”高德荣说。
2018年,独龙江乡6个行政村整体脱贫,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当地群众委托乡党委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的喜讯。2019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独龙江乡群众回信,祝贺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勉励乡亲们为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继续团结奋斗。
回信传到了独龙江,传到村民庭院、田间地头,再一次让独龙族群众感受到了总书记的深切关怀,引发了独龙族群众的强烈反响。
巴坡村村民马文军是独龙江乡第一批草果种植户。80亩草果地让马文军成了当地先富起来的人。
“家家都有草果,户户都有收入,日子越过越香甜。大家以前是种什么吃什么,现在是想吃什么就有什么。”马文军高兴地说。
如今,独龙江乡村容村貌日新月异,村组道路天天扫,房前屋后日日清,农家庭院物件摆放有序,干净清爽,花草芬芳。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总书记的话,如春雨般润物无声,更加激发了独龙族群众过上更美好日子的斗志。”高德荣说。
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昆明会见独龙族干部群众代表。那是李文仕第一次走出独龙江、第一次坐飞机。“总书记和我们握手时,手掌暖暖的,让我心里暖意融融。”回忆起那个终生难忘的时刻,李文仕满脸幸福。当时,总书记与5位代表一一握手,亲切询问生产生活情况,她和同伴董寸莲坐在总书记周围,唱起了用独龙族语自编的“感恩歌”,表达感激之情。
“过去,迪政当村缺少增收产业,群众经济来源少,我们住茅草房,吃不饱,穿不暖。”回忆过去,李文仕感慨万千。多年来,乡亲们一直牢记总书记在信中嘱咐的“再接再厉、奋发图强,同心协力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努力创造独龙族更加美好的明天!”的殷切嘱托,家家户户打起精神发展产业。现在,村里种植了重楼、黄精、羊肚菌、灵芝等作物,来游玩的客人越来越多,乡亲们的日子像蜂蜜一样甜。
“母亲每天晚上都会收看新闻联播,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出现,就会特别高兴。”李文仕的女儿李玉花说,“现在日子好了,母亲依旧闲不住,除了干农活还教村里的妇女编织独龙毯,用行动兑现自己对总书记许下的承诺。”
在迪政当村,周一是清扫卫生,周三是感恩教育,周五是文体活动。如今,听李文仕讲总书记会见的故事,重温回信精神,是每周三的重要内容。每一次重温,都会让独龙儿女倍感温暖、备受鼓舞。
“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向习近平总书记报告:在党中央领导下,我们独龙族富裕起来了。今后,我们还要努力奋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李文仕激动地说。
暖春四月,怒江大峡谷热流涌动。无论是田垄地角、山腰果园,还是项目工地、城市庭院,处处是疾行的脚步。
迈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里,怒江儿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给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群众回信时的殷殷嘱托,把牢前行“方向盘”,聚焦短板弱项,上下齐心,鼓足干劲,感恩奋进,描绘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保沪高速公路 普孟秋 摄
清晨,独龙江乡龙元村的妇女们抬着簸箕,给木槽花坛培腐殖土。男人们忙着用鹅卵石支砌墙院,砍竹子编栅栏……大家有说有笑,干劲十足。
多年来,独龙族干部群众牢记“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的殷殷嘱托,在抓实草果、羊肚菌、黄精等富民产业的同时,推进“美丽庭院”建设,以一个个“美丽庭院”组成一个个美丽乡村,打造优美宜居新家园。
蒙蒙细雨中,高德荣兴致勃勃地带领村民砌鹅卵石围墙。“独龙江未来的发展,一是靠特色生态产业,二是靠旅游业,而‘美丽庭院’正是独龙江旅游繁荣的基石。”高德荣说,独龙族群众把对共产党、习近平总书记的感恩之情,转化为建设好产业基地、美丽村寨的强劲动力。“发展好富民产业,守护好边境,建设好边疆,过上更幸福的生活,就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怀牵挂最好的报答。”他说。
怒江州委宣传部供图
在高山峡谷中,独龙江上下掀起了争创美丽新家园热潮,用勤劳双手建成“一步一景”的美丽宜居新家园。
贡山县委常委、独龙江乡党委书记和文宝介绍,这几年,独龙族群众最大的变化就是精神面貌,自信心、自豪感与日俱增,自力更生建设更加美好的新家园已成为自觉和共识,有了共同致富的强劲动力。如今的独龙江,组组通公路、卫生道,家家有产业,户户有新庭院、菜园、果园,颜值一路飙升,成为游客追寻的诗和远方。
“走啰,上山砍草果枝去了……”清晨,巴坡村拉王夺小组党支部书记、小组长高礼生带着20个村民,骑上摩托车向草果地驶去。去年冬天连续8场大雪,把很多种植户的草果树压倒了,需要砍除压断的草果杆,高礼生组织党员到草果地务工。
高礼生说,如今独龙族群众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日子,大家要继续鼓足干劲,多种几亩草果、多养几箱蜜蜂,让日子更加幸福。“只有这样,我们才不辜负总书记的希望和嘱托。”
迪政当村种植灵芝50亩,产量逐年提高,亩均年产值可达1.2万元,比草果还高,村集体和农户都有收入。迪政当村党总支书记孔志觉说,灵芝、黄精、重楼、羊肚菌等林下种植业让村民的经济来源逐步实现多样化。
沐浴着党的恩情,如今的独龙江,幸福之花处处绽放。
3年来,独龙江乡基础设施大变样,修建了32座产业桥、15条产业路;特色产业遍地开花,乡农村信用社存款达5000万元,有近千辆机动车,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0年前的900元增长到2021年的1.5万元。
春风送暖,怒江州乡村振兴的号角铿锵,跨越发展的鼓点激昂。各级干部“扛起行囊”再出发,传承、发扬好脱贫攻坚精神,到项目工地、产业基地,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思进思变思发展,一棒接着一棒跑、一任接着一任干,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不断破解新征程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用实际行动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牵挂、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峡谷大地上。
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通甸镇7000亩车厘子、蓝莓和草莓产业园里,驻村工作队队员与村民正在清理沟渠、施农家肥。再过几个月,成熟的车厘子和蓝莓将发往大理、昆明、珠海等地,这对群众来说又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伴着欢快的笑声,福贡县鹿马登乡亚朵村集中连片的茶叶基地里,30多个村民正忙着采摘清明茶。近年来,亚朵村依托土地、气候优势,成立合作社并发展了600亩茶叶。“富裕生活是干出来的,不付诸行动抓落实,再好的发展愿望也是一纸空文。”驻村工作队队长丰源山说,600亩优质茶园加上草果,亚朵乡村振兴就有了厚实的产业支撑。
共同富裕,一个都不能少。
今天的怒江,变化和进步无处不在。高速公路、二级公路跨江绕山,初步构建起通省达边、内联外畅的大交通网;光纤和4G网络实现行政村全覆盖,5G通信设施建设向乡镇延伸,创建了独龙江AAAA级旅游景区,建成8个特色小镇、11个游客服务中心和一批半山酒店,乡村振兴有了发展引擎,傈僳族、独龙族、怒族、普米族山寨水泥路入组连户,绿色生态产业遍布山野。
“希望乡亲们再接再厉、奋发图强,努力创造独龙族更加美好的明天!”夜幕降临,独龙江乡巴坡村党群活动室里,每周三的“感党恩”活动中,高德荣与乡亲们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进一步激发了独龙族人民自强不息、蓬勃向上的干劲和热情,更加坚定了共同致富信心和决心。”高德荣表示,独龙族群众将按照总书记的要求,齐心协力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春到独龙江,两岸草木葱茏,桃花绯红。走进独龙江乡龙元村,一个个由鹅卵石支砌、木槽花盆和竹栏围绕的庭院、菜园掩映在青山绿水中。
龙元村党总支书记吕正华与村民们一起沿着公路、江边补种桃树。“从龙元村到迪政当村,我们正打造‘桃花谷’,为今后发展乡村旅游做准备。”吕正华说,草果、花椒等绿色产业和旅游业,是村里长远致富的根基。
今天的独龙江,美丽如画。怒江各族儿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的殷殷嘱托,踏歌逐梦,逐绿而行,守山护林。植绿爱绿的内涵在不断拓展,森林覆盖率高达93%,原始而完整的亚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让生态成色越来越足。7万亩草果、8700亩花椒、8000亩核桃、1640亩重楼,在扮靓山山水水的同时,鼓足了独龙族群众的腰包,可知可感的“绿色红利”越来越多了。
20年前从保山市来独龙江做工程的杨所龙如今已经在这里定居,亲历了独龙江从贫困孤岛到美丽乡村蜕变的他说,独龙江取得了惊人的进步,但“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现在,村民每天都将自家周围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微信群中比比谁家庭院美、谁家内务卫生做得好。
文明生活方式蔚然成风,教育改变命运的理念深入人心,独龙族小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和升学率均保持100%。
一大批有学历、有本领、有梦想,想干事能干事的独龙族年轻村干部、致富带头人脱颖而出。6个村委会党总支书记、主任,本科学历1人、专科学历4人、高中学历1人,平均年龄只有32.8岁。
广大独龙族群众积极学习新技能,人人动手发展致富产业,家家忙着建设美丽庭院,外出务工,增长见识;回乡创业,筑梦独龙江。
“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让美丽独龙江更美丽,幸福独龙江更幸福。”吕正华说。
3月下旬,记者再次走进独龙江,无论是在乡政府附近的孔当村,还是边远的马库村,各族干部群众不是在“美丽庭院”建设中忙碌,就是在草果、重楼、灵芝等种植基地里劳作。记者感触最深的不仅是独龙族群众物质生活的富足,更是思想观念的更新,刀耕火种靠天吃饭的日子一去不复返,轮歇地成为了草果地、黄精地,家家户户发展生产,干劲十足。
现在,独龙江的村村寨寨、房前屋后、家里家外都收拾得井井有条,年轻人能说流利的普通话,充满了自信。“独龙江这几年最大的变化是人心。”老县长高德荣一语道出,党和国家持续深入的扶志扶智扶技和感恩教育使得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会了新技能、找到了致富路,不等不靠不要,发展生产,扮靓家园,为更好的日子勤劳奋斗,成为独龙族群众的共同追求。
牢记殷殷嘱托,找准发展定位,转变生产方式,辛勤劳动,建设美丽新家园,独龙族群众靠双手开创新生活,让独龙江焕发出勃勃生机。
撰文:王雪飞 乐志伟 谭雅竹 李寿华 殷洁 吴沛钊 胡梅君 赵丽槐
来源: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