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老巷“变形记” 通讯员供图
寥廓街道西门街片区老城已有600多年历史,承载着文化积淀、保存着历史记忆,是曲靖的“城市化石”,有西门街、糖行街、诸葛巷等20余条老街老巷。天池社区位于糖行街7号,近年来,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老城专项整治,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同时,立足本土特色和文化,结合老城地理条件、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因地制宜打造党群服务中心和糖行街特色文化街区,建成侨胞之家、烙画培训班、“0874”青年文创园等特色项目,最大程度保留老城区的城市记忆,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得到提高,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不断加强,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老城治理的新路子。
老街老巷“变形记” 通讯员供图
组织联建,“单打”变“团战”
充分发挥社区大党委作用,协调民革市委一幢约480余平方米房屋建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及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打造开放、共享、服务好、有人气、有特色的“红色温馨家园”,为辖区居民提供面对面、零距离便民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党员群众需求。持续推进“党建网格+社会治理网格”“双网融合”治理模式,逐步形成以社区为枢纽,成员单位和双报到党组织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大党委”工作格局。以“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工作为载体,通过组织联建、党员参与的形式,凝聚服务力量。11个单位党组织、162名党员先后到天池社区报到履职,常态化参与社区网格化巡查,积极配合社区开展各类专项治理行动。报到党员以实际行动参与社区治理,有效解决了社区在老城治理力量薄弱、服务资源不足等方面的短板。
老街老巷“变形记” 通讯员供图
活动联办,“弃管”变“齐管”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结合实际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一是问计于民,做到供需对接。开展民情民意收集活动,通过在各小区门口安装“民情民意收集小黑板”、入户登记、电话询问等方式收集群众在小区管理、治安环境、生活服务等方面心愿120余条。同时,以清单管理找准工作切入点,以问题为导向,推行“群众点单、支部下单、党员接单”服务模式,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组织党员围绕“认领1个服务项目、开展1次主题宣讲、开展1次环境整治、开展1次组织生活、提出1条合理建议、开展1次网格巡查、办理1件实事好事”的“七个一”要求开展活动。截至目前,已解决群众各类需求80余件,做到“供给”与“需求”紧密结合,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二是活动联办,传承老城文化。积极引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烙画技艺,创办天池社区烙画艺术工作室,每周三、四下午定期为区域内青少年、居民进行烙画知识、技能的免费培训;引领洞经音乐党支部发挥传承老城传统文化作用,多次组织开展“洞经音乐”演出,把党的方针政策贯穿于传统文化中,成为“红色宣传队”;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以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为切入点,联合成员单位开展形式多样、具有丰富内涵的群众性节日活动,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引领作用。
老街老巷“变形记” 通讯员供图
环境联治,“脏巷”变“花园”
天池社区秉持“力相合、心相通、情相融”多方联动服务理念,以人居环境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先后对老城片区6条街巷道路进行硬化。通过“书记吹哨、部门报到”的工作机制,修复破损的沟盖板,更换、拆除占道电杆。投资80余万元在老城片区增设消防栓、铺设消防管网。为1135户老旧房屋进行电线改造。为确保道路畅通,规范老城经营秩序,拆除占道经营摊点740余个。大力提升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拆除旱厕22个,改造8个,新建2组便捷式公厕,并配备专职保洁员,彻底治愈老城片区的脏乱差堵现象。拆除云南省水利水电三公司危房2900余平方米,改善居民居住环境,为老城发展奠定基础。对糖行街、南门街等街巷实施绿化增设工程,打造点位18处600余平方米,在极具历史韵味的老建筑、老民房墙壁上通过彩绘和布展尽显老城特色,已成为曲靖网红打卡地。随着治理工作的不断深入,老城整体面貌明显改善,残破、滞后的老城变美、变靓了。
老街老巷“变形记” 通讯员供图
资源联享,“旧屋”变“商铺”
老城的巨大变化不仅聚了人气,也聚了商气。搬出去多年的老城居民又搬了回来,一些创业青年嗅到了老城发展的商机,一家家小酒馆、咖啡馆、摄影工作室如雨后春笋相继开业,曾经的古玩店、中药铺、名小吃又恢复了往日热闹,老城居民的收入也增加了。目前正在打造的“0874”青年文创园,正在逐步引进本地非遗项目、篆刻字画、古玩珍品等业态,“老建筑+新消费”“旧院里+新经济”的产业模式逐步壮大,新旧产业齐头并进、融合发展,老城经济呈现复苏态势。
云南网通讯员 胡蕴霞 颜斌 曹双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