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麒麟区东山镇一直流传着“不长树的山不算山,不会绣花的女子不算彝家女……”的山歌段子。眼下正值农闲时节,银针丝线在彝族妇女一双双巧手中渐渐绽放出了漂亮的花朵,呈现出了栩栩如生的各式精美图案,对未来的憧憬也随之盛开。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东山人民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智慧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刺绣,以银针和丝线在布面描绘出精美图画,主题多为花草植物及动物,色彩丰富鲜艳,构图布局丰满,色彩丰富鲜艳,针脚细密整齐,有饱满的质感和生动的立体感。
东山镇有纯彝族聚居村6个、彝汉杂居村30余个,彝族1200余户,其中会刺绣的达800余户,主要分布于拖姑村大罗白、新村阿基红、水井白寨古等彝族聚居村落。产品多为彝族服饰、女性头套、男性褂子、飘带文腰、包裙、背篼等,其中,民族套装、飘带、手帕等产品市场需求量较大且经济价值较高,民族套装售价可达2600余元/套、背篼售价可达1000余元/幅、飘带售价可达150余元/幅。
在刺绣的致富路上,作为曲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麒麟区人大代表的彝族妇女张吉花,带领身边乃至邻县的妇女同胞将传统零碎的刺绣工艺走向了规模化、商品化之路,她从事彝族特色刺绣20余年,先后带动罗平、师宗及东山等地残疾人、留守妇女等180余人从事刺绣,年产民族服装800余套、手帕2000余条、其余各类产品若干,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省内外地区,现年产值达100余万元,作品先后在南博会等重大活动中展出。
“我这里最好销售的就是飘带,平均每个月售出飘带二十多副,年收入5万元左右,其它产品销量也还不错,年毛利可达十万多元,同时我还带着周边村子20多名妇女进行刺绣,他们有的一个月可以赚2000多块钱。”彝家美花手工刺绣店负责人张美花说道。
东山绣,以绣女的灵性来记录生活、书写大自然,图案内容源于生活,或取景于林间花鸟,或取材于民间故事传说,或按照自己的爱好和意愿,凭借对生活的细微观察和理解设计构图,具有浓烈的原始韵味,经过千百年的代代传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图文:付文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