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麒麟区红土墙村:少数民族贫困村走出美丽的“蝶变”路
  • 发布日期:2020-07-17
  • 来源:珠江网
  • 阅读量:2359

红土墙村召开院坝宣讲会.JPG

正值盛夏时节,走进麒麟区茨营镇红土墙村,村内道路宽敞明亮,青山绿树环绕着村庄,精美的墙画格外引人注目,一幅靓丽乡村的美好画卷呈现眼前。

  红土墙村于2017年被列为省级贫困村,曾经是众人眼中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单一、思想观念落后、环境卫生差的落后村。在脱贫攻坚工作的推动下,红土墙村加强党建引领,大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深入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这个偏远山区彝族贫困村完成了美丽的“蝶变”。

加快补齐短板,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先后完成了约30公里的通村公路建设,新建了18条村内道路,彻底改变了“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状况。“以前到镇上赶集,走的都是泥巴路,赶早出门天黑了才能回来,现在全是水泥路,半天就能回来了。” 说起村里的变化村民王富国脸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

红土墙村还着力解决群众吃水难的问题, “望天吃水”变成了过去,群众实现了自来水入户;同时实现了广播电视覆盖、网络宽带通村的愿景;完成了卫生室改扩建,配备了2名乡村执业医师,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病就医。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行路难、吃水难、就医难”问题得到了解决,贫困村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着力提升环境,实现红土墙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红土墙村以“厕所革命”引领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新建公厕7座,新增垃圾箱体10个、配备垃圾清运车1辆,辖区4个村民小组先后安装了具有民族元素的路灯152盏,先后实施农村危房改造  户,拆除农村危旧房屋 间  平方米,完成村内绿化4700平方米,通过宣传引导,鸡鸭牛羊实现圈养,房前屋后、公共活动场所变得干净整洁、绿树成荫,实现了村庄绿化、美化和亮化。

聚焦发展产业,引领群众迈上脱贫致富“快车道”。红土墙村是麒麟区烤烟生产重点村,近年来,红土墙村大力开展产业扶贫力度,加强烤烟育苗、种植、烘烤、分级等技术培训指导,烤烟年产量达64万公斤,年产值约1300万元,仅烤烟一项产业户均增收2.5万元,除了种植烤烟生产外,还发展了魔芋、甜脆豌豆、畜牧养殖等多种产业。当前,全村仅剩的1户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也已达到脱贫标准,全村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与此同时,红土墙村借助优良的自然资源和浓郁的彝族文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发展起了民族特色乡村旅游业。

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项目的带动下,红土墙村新建了“火把节”活动基地1个,建成了民族文化氛围浓厚的文化长廊2100平方米;建成150平方米的刺绣产业培训室1个,修建了山区林下健身歩道5公里。通过开展彝族“火把节”、“确比舞”、彝族刺绣展等民俗文化活动,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赏游玩,旅游产业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红土墙村变成了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新彝村。

深化移风易俗,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红土墙村新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明实践点各1个,抓实“党建+文明创建”活动,通过新思想大讲堂、田间宣讲会、院坝座谈会等形式,群众逐步摒弃了盲目攀比、大操大办等不文明习惯,接受了“丧事简办、喜事新办”的文明新风。据村委会主任李树德介绍,“以前村民办理婚丧嫁娶等红白喜事,请客吃饭时间长达三天,经过宣传动员,现在最多只办两顿酒席,极大减轻了群众负担。”同时,红土墙村创新开展“乡贤+村务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乡贤在村务监督、矛盾调解、环境整治、政策宣传等方面的作用,形成了“自治、德治、法治”相融合的乡村治理格局。

如今的红土墙村,是区级脱贫攻坚“红旗村”、市级文明村、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短短几年的时间,村内道路变得宽敞了,村容变得靓丽了,文明乡风的氛围浓厚了,产业更加兴旺了,群众自身发展的劲头更足了,全村正朝着全面小康的目标稳步前行。(图文:杨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