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微曲靖 > 正文
麒麟区东山镇:环境整治换新颜 大美东山入画来
发布日期:2020-05-09    来源:珠江网    浏览:801

村庄规划编制与实施取得新成效。推动民居特色化建设。坚持“规划先行、记住乡愁”总基调,在全镇推行以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为主的“两村”建设。旧村改造上,拆除空心村,重新规划建设新房,整体保持修旧如旧的风格;新村建设上,每个村(居)民小组新规划不低于20亩的农村建房用地,全镇户型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设计了“农业生产型、矿山务工型、彝族风貌型、集镇商贸型”四种户型,统一规划、统一图纸、统一外观,整体形成“青瓦白墙腰线条”的东山建筑风貌。严格建房手续。镇政府、村镇建设管理所、镇容管理执法队、村(居)委会、村(居)民小组五级协同联动,按规划、统一民居方案审批建设新房,确保农户“持证建房”、施工队“见证建房”。进行违法违章建筑专项整治。在全镇开展建房手续大清查,对清查出的违法违章建筑,采取“农户自拆—村组劝拆—政府强拆”三步走办法集中清理,实现违章管控网格化管理,杜绝违建增量,有效遏制乱搭、乱建、乱占现象蔓延势头,针对农村旧房危房及闲置房多、脏乱差集中的现状,采取“一事一议”办法,引导农户自行拆除。加强景村共建,推动乡村景区化。按照打造农旅文融合发展先行镇的总体要求,在克以黑、石板沟、恩洪杜鹃花海等地开展景村共建,示范带动全镇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推进了村庄变景点。在石头寨、法色等地发展了三千亩猕猴桃和蓝莓、果桑等特色水果,在全镇发展以辣椒、小春洋芋为主的山地绿色新农业,推进了田园变公园。初步形成景中有村、村中有景的生态乡村新形态。通过几年的努力,东山镇村庄规划建设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出现了卑舍、法色、阿楚克、和草必、偏坡、锦屏等一批村庄规划典型,完成河东村、石洞村老村改造,得到各级各部门的肯定及广大群众的认可。

农村生活垃圾得以有效处理。东山镇坚持集镇和农村同步并重,“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用中心城市标准来管理集镇、用中心集镇标准来管理农村。在中心集镇环境综合整治上,在高家村、新村两个中心集镇推行城市化、网格化管理,成立镇容执法大队,大队下设4个中队,各中队管理上实行分工协作和分片包干,实行日检查、周通报、月考核,现场扣分、现场奖惩,形成了执法队、环卫队、绿化队统筹管理的新机制,对集镇生活垃圾有效进行处置,2017年以来,投资110余万元完成两个中心集镇配套设施维修改造;投资68余万元完成中心集镇补植补造;投资35万元建成中心集镇湿地公园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和绿化工作。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上,在加强对村组干部、清扫保洁员、垃圾清运员以及农户管理的同时,实行村(居)委会各组织人员包村负责制,村(居)民小组负责日常检查督促,形成每周清扫保洁、半月综合评比、每月通报问责、年终总结奖惩的长效管理机制。坚持做到党员干部带头示范、贫困人员积极投入、广大群众全面参与,全面整治生活垃圾,共同维护环境卫生。在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上,补充完善了农村垃圾池、垃圾中转站、清运车等环卫基础设施,全镇建成标准垃圾中转站2座,在集镇辐射区基本实现了村收集转运,集镇集中处理模式;2017年以来全镇在环卫基础设施上投入356.48万元。全镇建成垃圾房403座,新增垃圾收运车8辆,配套垃圾移动箱体111个,完成独木村委会垃圾热解项目建设。目前,恩洪、石头寨和法色村委会垃圾中转站已完成规划和选址,正在筹建阶段。

农村污水处理稳步推进。推进中心集镇污水处理。谋划推进污水处理项目,加快推进集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集镇生活污水有效收集处理。争取到“一水两污”省级补助项目资金200万元,投资252.3万元在高家村中心集镇建成污水处理站一座,设计处理能力达200立方米/日,安装完成配套连接管网480米、集镇污水收集管网6500余米、污水排水检查井1个。将中心集镇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的污水通过收集循环引流入湿地公园进行二次生态处理,在提升城镇功能和品位的同时,有效提高处理后水资源利用率,改善九龙河水质。加快农村污水处理步伐。完成新村日处理250立方米污水处理站建设,配套管网900米,完善禾草必日处理45立方米污水处理站及克以黑、咱得村级污水处理设施。有效引导农村居民强化日常污水收集处理,树立良好生活习惯,减少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现象。打好碧水保卫战。不断深化广大群众绿水青山意识,加强水环境治理,严格落实河(湖)长制,督促镇村组三级河长认真履职,减少面源污染,确保水生态环境全面好转。

农村厕所革命“三不、二无”显成效。按照农村卫生厕所建设要求,坚持“三不”:有屋顶、天不漏雨,有围墙、人不露身,厕坑及储粪池不渗漏、地不漏粪;“二无”:厕室清洁、基本无蝇,基本无臭;“一处理”:粪便定期清除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全力推进农村厕所改造。完成农村户厕改造1347个,新建公厕3座。2020年将持续推进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建工作,改建行政村公厕,整村推进厕所革命,实现农村厕所改造工程惠及全镇人民。

持续开展乡村道路沿线专项整治。大力推动乡村道路硬化、油化建设,对破损路面加强修复力度,不断创建乡村示范道路;持续推进鲜花大道创建,按照全镇主干道两侧2米、支线两侧1.5米的标准,对道路绿化带拓宽覆土,补植苗木和撒播格桑花、一串红、节节高等花草,打造中间硬化路、两边行道树,上有树、下有花的鲜花大道。持续推进绿化东山行动。聚焦“抓栽”和“抓管”两个重要环节,推进一村一片生态林、一村一条示范路、一村一个小公园、一村一个“最美村寨”和一批“绿色庭院”的“四个一”建设及绿色矿区、绿色村庄、绿色单位、绿色通道、绿色厂区、绿色田园“六个绿”创建,近年来,新建通村道路135公里,评选镇级“最美村寨”28个;推进全民义务植树活动,2017年以来共植树600余万株,做到满栽满绿、应绿尽绿,推动全镇公共绿地总量和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各村组按照一增二补三插(即增一部分绿、补一部分绿和见缝插一部分绿)的办法,落实好规划区域绿化、美化任务,村内绿化持续提升。加强绿化管理,确保全镇绿化规模和绿化质量同步快速提升。

建立长效机制促人居环境提升常态化。提升农村人居环境,难在经常性保持,东山镇建立起三大机制:一是先进奖励机制。设立人居环境奖优评先基金,设置一、二、三等奖,奖金分别为10000、8000、6000元,奖给做得好的村(居)委会,相应开展“最美村寨”评选表彰,极大调动了村组积极性。二是末位问责机制。由镇容办牵头组成检查考评组,每月定期不定期专项检查,或抽调村组干部开展交叉检查,每月考核量化结果全镇通报,排名末位的村(社区),总支书记须向党委书记作出说明,把责任压力传导到村组。三是经费补助机制。2016年起,通过村规民约等方式,在全镇按每人每月1元的标准收取垃圾清运费,加上区级每人10元的补助资金,镇上自筹部分资金,以奖代补形式补助到村。同时为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全镇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行动,按照党员干部每人每年30棵、中小学师生每人每年10棵的标准,每年植树不低于200万株。

东山镇立足长期坚持,加强基础配套及队伍管理,落实制度保障,将人居环境提升作为全镇党组织“争创五面红旗、争当红旗标兵”的首面红旗开始争创,确保环境卫生向村内死角延伸、绿化美化向矿区延伸、污水处理向全镇延伸,推动了全镇人居环境实现质的飞跃,“十里鲜花大道、百里杜鹃、万亩花海、百万亩森林公园”的大景区日渐成型。

图文  付文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