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持续扎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中,如何用市场化的思维破解小黄姜产业发展的瓶颈是摆在板桥镇党委政府面前的一大困惑,聚焦如何解决小黄姜产业在种植、加工、物流、营销、科研一体化的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难题,如何做强做大板桥镇小黄姜产业这一主题,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把脉问诊,板桥镇党委政府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近日一场特别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民营企业活动,在板桥镇金色小黄姜行业协会59户会员中轰轰烈烈开展,把主题教育课堂搬进民营企业,通过一系列的红色教育,着力培育推进“支部+协会+公司+农户”的小黄姜产业发展模式,建立建强支部引领行业、协会带动企业、公司带动生产经营、合作社及农户积极参与的行业组织体系,将多年沉淀下的商贾智慧与红色基因贯通融合,推进小黄姜产业转型升级,帮助姜农增产增收。
建强支部。党建兴则产业强。近年来,板桥镇按照以市场为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引导小黄姜产业发展,小黄姜产业已形成种植、加工、物流、科研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因地制宜,对原有的小黄姜党支部和行业协会进行重组整合,将党组织对党建工作的指导、示范、带动、辐射、服务作用与协会对行业的指导、示范、带动、辐射、服务作用相结合,充分发挥支部的核心引领与服务功能。
办好协会。深化推进行业协会的内部革新,扮好生产者、经营者与政府之间的联络员角色,按时与合作社及姜农签订购销合同,进行保护价收购和“订单式”服务,实现行业协会与合作社及农户、企业与合作社及农户之间资源、信息互通和共享,形成从小黄姜种植、加工、物流、营销、科研一体化的全产业链,有效抵御市场风险。在新模式的带动下,全镇1600余户烤姜户、400余户洗姜户、59户小黄姜经营企业、11户产业大户、广大种植户和周边贫困户都实现了增收。在产业扶持政策的引导下,一批农业龙头企业,他们以生姜销售、姜产品深加工为主,生产干姜块、干姜片、姜粉等产品,远销东南亚、欧美、中东等40个国家和地区。龙头企业一方面让利于农,促农增收,另一方面积极延伸小黄姜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加速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为罗平农业结构调整作出了积极贡献。
完善市场。近年来,罗平县小黄姜产业已形成种植、加工、物流、营销、科研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作为“旱码头”商业重镇的板桥也成为了滇、桂、黔三省区交界最大的小黄姜种植、加工和物流集散中心。每年小黄姜收获的11月份至次年1月份,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前来收购小黄姜。因势利导,板桥镇通过招商引资建成交易大棚13000平方米,仓储16000平方米,交易商铺570间,形成了集生产、加工、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市场交易、货运代理、信息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产品现代流通市场,可容纳上千人及上万吨小黄姜同时进行现场交易,提升了市场影响力,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
打通渠道。通过“支部+协会+电商”的资源整合,做强了市场实体,做活了虚拟市场,实现了线上线下的双轨运行。同时还与全国各地的外贸机构、出口企业以及外商建立长期、稳固的贸易关系,并按照其要求组织生产;与国内外客商签订供货合同,以销定产、以销促产,确保姜农利益。
有了“红色引擎”的注入,为全镇小黄姜产业的发展凝聚了合力。在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还需激发企业勇于担当社会责任。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民企为契机,引导企业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不移跟党走,切实担负起企业的初心使命,为板桥发展贡献新时代力量;树立法治意识,引导全镇59户小黄姜经营企业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诚实守信、依法依规经营,让法治意识成为全镇小黄姜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可靠保障,为广大客商提供良好的公平交易环境,真正让板桥小黄姜这一品牌在市场上“叫好又叫座”;充分依托板桥镇区位、市场和资源等优势,通过“支部抓公司、公司抓协会、协会抓大户、大户带农户”的运作方式,推动群众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股联营,帮助群众解决黄姜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金、信息、技术、销售等难题,提升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推动小黄姜产业集约化、现代化发展。把农户由“小生产”引向“大市场”,共享集约化发展红利;强化企业责任担当意识。通过机制、体制和科技创新,建立健全小黄姜产业发展的新机制,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搭建黄姜产业信息平台,开展信息交流,建立企业与姜农“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市场互助机制,整合资源抱团发展。另一方面是坚决杜绝污染问题的发生,严控洗姜企业的排污标准,逐步形成规模化的洗姜产业,吸纳一些家庭小作坊,淘汰一些不达标的洗姜小企业,进一步推动小黄姜产业绿色环保型发展。截至目前,已投入治理资金达3000余万元,完成65户洗姜户安装污水治理设备,将投资6700余万元,开工建设一个集中洗姜厂。
(板桥镇 周叶秀 李瑞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