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小蘑菇撑开“致富伞”
  • 发布日期:2019-06-26
  • 来源:珠江网
  • 阅读量:1815

珠江网讯(通讯员 吕雪梅)“这是羊肚菌,是一种珍稀食用菌,我们去年刚刚试种成功的新品种,它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都非常高,富含维生素和氨基酸......”张玉竹女士指着大棚里茁壮成长的食用菌热情地一一跟我们介绍,参观完毕,不仅仅对张玉竹女士的食用菌种植基地,同时也对食用菌有了更直观、更深层次的认识。

FFE89B31@615C0878.BE76115D.jpg

张玉竹,1972出生在宣威市贫困的高寒山区的杨柳乡。从事食用菌行业20余年的她,引领宣威市的食用菌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为云南规模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突出贡献。所成立的汇丰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公司被云南省人民政府评为“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优秀龙头企业”。她个人荣获省部级七项奖励、先后三次被评为市级、省级、国家级“创业之星”,拥有“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服务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先进个人”“云南省第二届拔尖农村乡土人才”等诸多殊荣,获温家宝总理题勉奖牌一块。

张玉竹同志出身于贫困的农村家庭,当地的主要的收入来源依靠种烤烟、玉米、洋芋等,农民收入水平非常低,生活十分艰辛。她在浙江杭州丽水市打工期间,偶然得知香菇经济效益高,所带来的收入是种植经济作物的数十倍。勤奋聪颖的她想到要是自己学会香菇种植技术,岂不是可以把项这技术带回家乡帮助一大批人脱贫致富。于是白天在厂里干活,早晚到农户家义务帮忙,学习种植香菇的技术。“有志者事竟成”,短短的半年时间,她就掌握了基本的香菇种植技术,开启种植研究香菇产业的新征程。

“初生牛犊不怕虎”,她通过种植香菇,仅仅1997、1998两年的就通过种植香菇获利33万元。初露锋芒的她想到了家乡还在贫困线上挣扎的父老乡亲,但想到自己掌握的技术单一,也不确定自己所种植的品种在家乡能否成功,于是她毅然决然进入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院自费学习香菇育种技术,在一年的时间里,苦攻了数十种香菇育种方法。学有所成的她返回家乡,结合宣威的气候,土壤实际,开始培育适合宣威当地的种植花香菇良种。经过其不懈的努力,若干次的选种试验,终于培育出了适宜宣威气候条件、花纹深、肉质厚的优质香菇品种。

5d11dd6f74ddd.jpg

难能可贵的是,目光长远的张玉竹并未满足于眼前的成功。为全面提高食用菌科技含量,为产业发展增强后劲,她注册成立了“宣威市汇丰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新建科技楼,引进两套育种生产设备,建组培育室2个,聘用培育技术员3个、生产技术员15人,技术工人60人,大胆进行科技创新,在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野生品种驯化、病虫害防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等多个方面进行攻关。她本人始终热情参与食用菌生产种植的各类实验,在磕磕绊绊中摸索前进,为了确保实验成功,每一环节她都亲自动手操作,认真观察、记录,白天在田间操作,晚上对照问题查找资料,请教专家,一个试验要反复做上几十遍。功夫不负有心人,20多年的不懈努力让她完全掌握了食用菌套袋生产、高温消毒、无菌接种、大田管理等关键技术。并且通过研究,引进香菇、花香菇、黑木耳、茶树菇、仙人伞、白生菇、白灵菇、松茸等40余个品种,培育菌种70多类,成功引种了羊肚菌、 猪肚菌等珍稀品种,成功驯化了黑牛肝菌和白牛干菌、鸡油菌等,申请专利 10 项。为促进宣威方兴未艾的花香菇产业的飞速发展,公司又引进草杆、玉米秆等农产品副产物为原料栽培香菇的技术,此举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解决了菌、林矛盾,扩大了生产空间。

多年的坚持和开拓,让张玉竹的香菇事业遍地开花结果。建成基地 4个,成立分公司1个,并多次承接市委、市政府的现场会,对培育打造“宣汇”知名品牌,扩大企业知名度起到了很好地推动作用。公司现有厂房44万平方米,其中菌棒生产车间1.6万平方米,菇房2.2万平方米,菌棚占地600 亩 ,年加工食用菌产品 3000 吨,生产菌种16万瓶,是一家专门从事食用菌(特色产品花香菇)生产、加工、出口的外向型民营科技省级龙头企业。2018年公司固定资产达到2869 元,创产值1.1亿元。产品销往省内外及东南亚国家,是远近闻名的香菇种植基地。2017年与曲靖市人民银行挂钩扶贫点签订合作协议,2018年公司与市内外多家高档餐厅及省内外签订销售合同。公司产品远销美国和加拿大,与美国昌盛集团、加拿大德康实业公司等外国企业签订了销售合同。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张玉竹作为宣威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领头雁”,力所能及的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公司以“公司+合作社+协会+基地+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和“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操作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回收”“五统一”生产管理制度,与种植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既让贫困户取得效益又让他们掌握食用菌种植管理技术,真正闯走出一条依托食用菌生产致富的道路。合作社负责技术培训、搭建大棚、指导有闯劲、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农户自主种植生产、管理、销售,台作社与这些农户签订最低保护价格收购合同,在市场价低于成本价时,台作社以每个棚8000元的保护价收购,确保香菇顺利销售,人心的稳定,使贫困户的生产积极性得到很大的保护和发挥。通过这样的方式,每个贫困户可以管理三个棚,最低可以收入24000元。2018年,公司入社成员就已经达10000多户,年产香菇2000吨。帮扶贫困户60多户,提供菌种菌棒60万个、设备9台,免费提供培训3000余人次。共种植30亩香菇,共收获鲜香菇30万吨,销售收入达240 万元,除去种植大棚、管理费用等成本费用,每个参与种植香菇项目贫困户有1万元净利润分成,带动市内外1万多农户户均增收1500余元,解决1100余人就业;帮助60余户贫困户实现了脱贫。

   张玉竹一方面兢兢业业致力香菇种植行业,一方面又把自己多年摸索出来的经验与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从事香菇种植的贫困户,同时还把合作社的现有资源、技术与广大农户共享,让广大农户以科技为引领,掌握食用菌栽培技术,共同脱贫致富,走上小康之路,这正是张玉竹最大的贡献,也正是张玉竹卓越人生价值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