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林华、图/周正龙)水城扩红文化生态园,位于滇东北会泽县城北面,这一块寻常的土地,出土过2000多年历史的汉代古墓,有着彝族禄氏城堡的遗址。尤为蜚声的是,在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时,中国工农红军红九军团曾在这里进行过大规模扩红,数千名贫寒子弟从戎革命。
今天的水城,曾经的辉煌归于平静,数百亩的古梨树已春暖花开,满山遍野洁白无暇的梨花点缀出别样的风景,千年古墓和扩红印记以一种寻常的形式,内隐地承载着这遍土地的光和热。
梨园
梨花是扩红文化生态园的一道别样风景,阳春三月,满山遍野的古梨树在沉睡了一个冬天后已欣然苏醒,芬芳洁白 的花蕾已悄然盛开,宛如相思,朵朵争艳,那一枝枝、一丛丛、一簇簇的梨花在春风里摇动,伸展着娇娆、妩媚的身姿,向人们绽开了灿烂的笑脸。道路两旁,山上山下,密密麻麻的梨花融成了一片片白茫茫的花海,层层叠叠,如白云轻飘,如雪花漫洒,满枝,满树,满园。 春风拂过,片片梨花坠落,散发着阵阵芬芳,宛如穿着缟素的玉女翩翩起舞。
我们沿着整洁的道路,走进园林,我只感觉到整个人都被遍地的洁白包围着,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这青的山、白的花、蓝的天、白的云叫人浮想连翩,让我平静的心境翻起了层层涟漪。在梨园深处,我看到来来往往的游人流连在花林间,孩童们则在花荫下嘻嘻哈哈地打闹玩耍,还有众多的摄影爱好者则手持长枪短炮来这里采风,人们不约而同地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了这洁白的梨树下,徜徉陶醉在这一片片芬芳洁白的花海丛中,花人合一,让人由衷地感叹人与自然的温馨与和谐。
置身此景,不禁让人想起苏轼《东栏梨花》里的句子:“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在短暂而又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各种人事俗务,往往让人身疲,在面对无法理清的杂务时,不妨顺其自然,无需过于执着,事事清明。人生的哲要,很多时候都在于难得糊涂,放下万缘。
扩红台
扩红纪念广场位于扩红文化生态园最中央,只见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春风的吹拂下迎风飘扬,煞是养眼。在绿树的掩映丛中,我看到在离我们不远的正前方有一座大型的浮雕高高地耸立着,庄严肃穆。我们沿着扩红纪念广场的石阶向上攀登,爬上了扩红台,来到了这座大型的扩红纪念雕塑“乌蒙磅礴”前。这座雕塑宏伟壮观,栩栩如生,形象逼真,展现了当年的扩红热潮,体现了军民一家、渔水深情的感人场景。
在这座浮雕前,这里的解说员向我们讲述了水城扩红的历史: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时,第九军团在军团长罗炳辉和政委何长工的率领下路过会泽,为劳苦群众开仓放粮、发放财物、释放狱中无辜群众,在为会泽人民除暴安良的同时,还在会泽播下了红色革命的种子,在水城梨园进行大规模扩红,两天内就有1300名穷苦人民踊跃报名参加了红军,成为中国红军长征史上扩红人数最多的壮举。解说员还说道,由于这里是革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扩红基地,每年春秋两季,各行各业都会慕名组织老师、学生、职员、公务员来到扩红台前重温入党誓词、举行向烈士献花仪式、集体朗诵爱国诗歌,通过各种形式缅怀革命先烈,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革命历史纪念馆
我们走下扩红台后,跟随着这里的解说员来到了对着我们正前方的革命历史纪念馆,进入革命历史纪念馆后,我们仔细观看了纪念馆里展出的大量历史实物、珍贵图片、文献资料、抗战历史短片。认真聆听了讲解员讲述了1934年至1936年,长征中的红军,面对冰封的皑皑雪山、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峡谷急流、乌江天险、弯弯赤水、大渡激流……在蒋介石百万大军围追堵截、粮食严重短缺的情况下,用自己坚强的毅力战胜了所有的艰难险阻,用自己的双脚,长驱直至两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在长征途中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攻占腊子口等惊心动魄的革命历史故事。
我们从那一件件珍贵的物件、一幅幅烈士的画像、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个个感人的视频短片里重温了革命先烈为革命事业英勇奋斗的光辉历史。参观完历史纪念馆后,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撼,思想得到了洗礼,理想信念也自然得到了升华。我想,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应时刻牢记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向先烈致敬,继承先烈遗志,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不忘国耻,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党员的先进性,传递出革命红色正能量。
汉代古墓群
参观完革命历史纪念馆后,我们走进了最为出名的水城古墓群,进入大门后,我们在每个竖穴土坑墓墓穴里看到了东汉早期的陶罐、陶灯、陶壶、陶盆等陶器制品。我们还在一个古墓里看到陶制模型“堂琅庄园”:长l米,宽800厘米,四周有围墙,从平面看上去,内由门厅、院落、起居室、盥洗间、畜圈、厨房等六间组成,天井里有树木,畜圈里有陶制的马、猪、牛,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虽是陪葬的土陶模型,却真实反映了东汉时期会泽经济文化及生产生活的状况。
据管理员介绍,古墓群南北宽300至500米,东西长1000余米,均有墓葬分布,共发现各时期墓葬90余座,古墓群分为东区、中区和西区三个区域,其中东区和中区墓葬分布较为密集,考古队在东西清理墓葬43座,其中早期墓葬18座,晚期墓葬25座,早期墓均为竖穴土坑墓,墓中出土器物近400件,以陶器为主,另有部分为青铜器、铁器、银器,鎏金铜器及玉石器,是迄今为止云南发现分布面积最广,墓葬规模最大,随葬品较为丰富的墓地。先后出土的青铜器、陶器及其它墓葬品,具有较高的学术科研价值,闪耀出了两千多年前的青铜之光。
对此,不能不让人感叹,在2000多年前的汉朝之时,云南好多地方尚处于“未开发”状态,地处偏远的会泽却已萌发文明,可见会泽的文化底蕴之深厚凝重。
梨花遍白洁厚土,
古墓悠悠千年书。
红种播撒革命路,
古城煌绩垂千古。
初春时节,伫立水城,漫步于洁白无瑕的梨花丛中,仰观宇宙蓝天白云,俯察古墓红色故地,是时是景,让人仿佛置身于千年流淌的历史,红歌嘹亮的扩红盛时,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