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云南省教育厅公布31个“双减”典型案例,昆明这些学校上榜!
“双减”实施以来
云南各地推进得怎么样?
云南省教育厅近日发布了
《关于推广学校落实“双减”第二批典型案例的通知》
一起来看看
昆明都有哪些学校上榜
▼▼▼
“双减”实施以来,各地各校认真贯彻、积极探索,在强化经费保障、拓展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提升作业管理水平、关心关爱教师等方面涌现出一批因地制宜、内涵丰富、富有特色的典型案例。为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的示范效应,在各地上报材料基础上,省教育厅遴选了第二批31个案例,现予以推广。
请各地各校结合实际,认真学习借鉴,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培育、报送一批具有云南辨识度、可复制、可推广的“双减”典型案例,加快推进“双减”“双升”提质增效。
第二批31个“双减”典型案例如下
▼▼▼
1.昆明市强化保障助推课后服务提档升级
2.昆明市安宁市建立覆盖义务教育至普通高中的课后服务经费保障体系
3.昆明市五华区龙翔小学以作业管理促质量提升
4.昭通市鲁甸县卯家湾小学构建管理机制提升作业效能
5.玉溪第八中学五减五增一监督抓实作业管理
6.昆明市武成小学教育集团龙泉路校区探索“大单元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
7.昆明市盘龙区金康园小学“小切口”让“双减”有温度更灵动
8.红河州开远市党建引领抓实中华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进校园
9.红河州泸西县向阳乡中心小学构建党建引领“双减双升”的课后服务体系
10.昆明市禄劝县九龙镇中心学校抓住帮扶机遇有力推动“双减”落地见效
11.丽江市实验学校、金安镇中心校做实结对帮扶助力“双减”提质增效
12.玉溪市易门县龙泉中学办好家长学校助力“双减”“双升”落地生根
13.玉溪市玉溪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探索实践家校协同共育模式
14.昆明市安宁市课后服务中做好劳动教育“加法”
15.楚雄州楚雄市鹿城小学用“六个五”系列课程做实劳动教育
16.玉溪市玉溪第三小学引入校外优质资源助力课后服务提质
17.保山市隆阳区以校地合作拓展课后服务资源
18.玉溪市易门县小街乡中心小学用好乡村少年宫助力课后服务
19.楚雄州楚雄开发区实验小学以多元课程提升课后服务质量
20.曲靖市麒麟区育红小学四点发力促课后服务高质量开展
21.昭通市绥江县南岸中心小学“一队四抓”促课后服务见成效
22.昭通市水富市打造“三心工程”促课后服务见实效
23.昆明市盘龙小学在课后服务中绽放“非遗之花”
24.大理州鹤庆县非遗文化进校园助力提升课后服务质量
25.大理州南涧县非遗文化进校园充实课后服务
26.大理州剑川县金华镇第二完小民族文化进校园增课后服务特色
27.玉溪市玉溪第四小学承续科教启智特色着力提升课后服务质量
28.丽江市玉龙县太安乡中心校借助科协力量增课后服务科普特色
29.昆明市官渡区东站实验学校三举措关心教师促课后服务保质量
30.昆明市官渡区关锁中心学校优化弹性上下班关心关爱教师
31.临沧市凤庆县监督靠前助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
以下是昆明市10个“双减”典型案例
昆明市强化保障助推课后服务提档升级
一是完善经费保障机制,明确相关标准。市属学校和部分县区学校由同级财政予以保障,经费上实现基础类课后服务学生免费、民办学校自筹;严禁任何学校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市级财政按照500元/生/年的标准全额保障直属学校开展课后服务,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相关人员的补助和设施设备投入。如安宁市按照小学660元、初中880元/生/年的标准由财政全额保障;呈贡区按照600元/生/年标准由财政全额保障;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西山区、晋宁区等每年拨付财政经费300-1200万元用于课后服务。自课后服务实施以来,市、区两级财政共投入经费1.3亿元。
二是充分挖掘潜力,做好人员保障工作。充分发挥校内教师专业与特长,整合师资力量;深入挖掘家长资源,采家长所长,补校内短板,让家长的专业知识走进课后服务综合素质拓展课程;充分利用昆明高校丰富的人力资源,以高校师生为基础组建服务志愿者库。
三是充分拓展校外服务资源。五华、呈贡等区建立了引入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参与机制;正在协调科协、文旅管理部门,探索将科技馆、文化宫、少年宫、公共体育场馆等设施纳入课后服务资源保障体系。
昆明市安宁市建立覆盖义务教育至普通高中的课后服务经费保障体系
安宁市教育体育局、安宁市财政局联合印发《安宁市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准入退出机制、经费保障机制、教师激励机制、安全运行机制。其中,经费保障机制中,公办学校由市级财政按照小学学段66元/生·月、初中学段88元/生·月、高中学段188元/生·月的标准予以全额保障,以实际开展情况核拨。
民办学校经费自筹。把课后服务延伸至高中学校,这一做法在云南省尚属首家。
早在2019年,安宁市在城区部分学校探索课后服务;从2021年秋季开始,安宁市教育体育局创新服务形式、丰富课程资源供给,构建了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家长自愿参与、社会服务做补充的订单式课后服务体系,全市28所中小学校全面开展了课后服务,约4万名中小学生从中受益,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参与学生有36080人。
“双减”政策下,安宁市各中小学面对家长的需求和真实心态,有针对性地调整课后服务课程设置,基本做到“一年级一策”“一类学生一策”,不同学段、不同年级的课后服务课程有不同的时间、空间、内容等供给策略。安宁市教育体育局的摸底调查显示:各中小学校学生、家长对课后服务的满意度均在90%以上。
昆明市五华区龙翔小学以作业管理促质量提升
一是健全完善作业管理机制。完善作业管理制度,建立教学处、学科组、年级组、班级四级作业统筹制度;健全作业监测机制,坚持校内监测和家长学生问卷监测相结合,不断改进作业管理;严格落实作业公示,在规定时间、地点按要求公示当天作业,做好复查、督查,切实做到减负不减质。
二是加强作业设计研究实践。加强作业管理课题研究,将教学目标转化为作业设计目标,统筹作业与课堂教学进行系统化、一体化研究;加强作业设计教研,系统化选编、改编、创编具有校本特色的作业,布置个性化作业;开展作业设计主题教研和竞赛,引导教师从对作业“量”的关注转到对“质”的研究,从课程的层面再次审视作业的价值和意义;加强教师备课,引导教师对学科作业的目标、类型、评价进行整体思考和设计,站在课程的高度来设计作业。
三是构建学校高品作业体系。梳理小学阶段知识体系,通过将作业规划、设计、巩固、研究与课标、教材、课堂教学、课后服务、学习评价结合起来,理清知识体系;建立学校作业体系,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吸纳学生和家长参与到作业设计中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学校的作业体系;丰富学校作业资源库,通过重构现有的作业,设计符合学生发展的高质量作业和以项目化方式开发创新性、探究性、实践性作业来不断丰富题型,充实作业资源库。
昆明市武成小学教育集团龙泉路校区探索“大单元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
一是教学理念促改革。将“大单元教学”理念作为“双减”后的年度工作计划“核心词”,教学研讨“主题词”,通过培训会、主题教研活动、各级课赛等途径,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大力度变革。
二是教研活动重探索。在以往各教研组分学科、分小组、分时段教研的基础上,增加“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统一教研”、“统一时段”的四个“统一”主题大教研活动,集结全学科教师进行跨学科教研,通过呈现集体磨课成果、听评课论坛、专家讲座指导三个步骤,集体共研“大单元教学”。
三是教学评课重观察。开发和研制课堂观察法数据采集分析表,从“课堂效率”“目标达成”“思维发展”“能力提升”“学生参与”五个维度细致观察、精准计算变革评课方式,有效推进“大单元教学”研究。
四是教学研究求突破。秉承“以少带多”“以强带弱”的原则,集中力量、聚焦资源打造“大单元教学”课例,经展示、分析、呈现和总结后,再向全年级、全学科逐步推广。
五是教师队伍强保障。在推进教学改革的同时,将“教师培养计划”放在首位,通过举行教师读书分享会、教师素养大赛、教师梯队“主题化”系列培训等活动提升教师素养。
昆明市盘龙区金康园小学“小切口”让“双减”有温度更灵动
一是书包“不回家”,“双减”有温度。每个月都有一天,同学们的书包可以“不回家”,是学校给孩子们作出的承诺,也是全校教师“知行合一”落实“双减”的责任担当。
二是作业可“免单”,“双减”更灵动。发放“作业免单券”。凭借“作业免单券”,每个孩子都可以享有自由选择一天不做作业的权利。一个用心的举措,为学生坚持体育锻炼、参与劳动实践、发展兴趣爱好、开展亲子活动等留出了更多时间,让学习和生活有了更为紧密的链接。
三是建“专家型”家长团,家校共携手。成立“专家型”家长团,来自各行各业的“家长专家”们组团分享家庭教育经验,树立家庭教育先锋模范,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双促进、双陪伴的良性循环。
四是社工助成长,“双减”有增益。作为全省首家社工服务站入驻的小学,通过引进“嵌入式”驻校社工服务,采用社工信箱、小组活动、个案服务、亲子共读等形式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家校沟通筑起桥梁,帮助家庭教育有效融入家校社协同教育生态圈,让社工站成为孩子的能量加油站。
昆明市禄劝县九龙镇中心学校抓住帮扶机遇有力推动“双减”落地见效
九龙镇中心校2021年1月正式加昆明师专附小教育集团,坚持“请进来、走出去”,逐渐摸索出一条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基础教育质量跨越提升的新路。
教育集团组织专家团队先后5次到九龙镇中心校开展送示范课、同课异构、作业设计研讨、课后服务拓展研究、心理健康团辅等系列活动。通过专家指导,老师们学到了更多好的教学方法、管理方法以及融洽师生关系、开展课题研究的方法,教研活动由语数英向全科全时段拓展,并实现了课题研究零的突破。
学校干部团队、教师团队积极参与集团组织的教育教研活动,通过跟岗学习、实行师徒结对、一对一指导等方式学习教育教学管理经验,拓宽了视野、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获取了更多教育资源,课后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地方课程更有特色。
这些改变也让广大老师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增强了使命感及内生动力。手拉手一起走的方式,促进了全体教师专业化成长和优质资源共享,促进了学校“双减”“双升”的落地见效,让九龙镇中心学校跨越式提升教育整体水平、办学水平和教育效益。
昆明市安宁市课后服务中做好劳动教育“加法”
安宁市属各学校与邻近街道形成合力打造“劳动+生活”“劳动+教育”,学生在劳动中成长,课后服务更加丰富多样。
一是成立29个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助力学生多元发展。安宁市第二中学利用学校空地,开辟了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劳动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季节变化中观察庄稼的成长、体验劳动的乐趣;青龙学校开辟了以养殖中草药为主的种植园,让学生在看、摸、嗅等亲身体验中对各类中草药的生长特点、地理分布特点和药用价值有了全面了解。
二是将劳动教育课程与学校特色无缝整合,挖掘具有实践性、特色化的劳动教育内容。市第一中学“书院菜园”,通过开展体验劳动教育,传承乡土文化。市第二中学学生在老师和“农耕指导员”的带领下,立足学校教育,走进田间地头,手脑并用学技能、知行合一练本领。
三是利用劳动清单打通家校合作通道,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一体化教育模式。从家务劳动、校内劳动、实践基地劳动、公益劳动四方面提出学生劳动教育四大类别实践清单,指导家庭、学校和社会有计划地开展劳动实践。将“劳动技术”纳入学校总课表,组织学生每天定时定点打扫学校的保洁区,邀请工匠师傅和非遗传承人担任导师,对学生进行专业劳动知识的介绍和指导。
昆明市盘龙小学在课后服务中绽放“非遗之花”
“花灯戏”是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具有朴素简单、健康明朗的特色,是流行于云南省内各地的一种民间歌舞。昆明市盘龙区盘龙小学结合地域风格,将花灯曲调易学,曲剧灵活的优势和语文课程教学相结合,利用课后服务有效地解决了学习中的情境设计难题,实现了对语文课程学习方式的补充与情感体验的增加,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做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是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社会参与,开展以《花灯——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调查活动,通过文字记录、摄影采风等的方式,促使学生掌握大量文化素材、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文化认知,深入了解家乡风土人情。
二是开展跨学科教学探究,将花灯表现形式和内容融入到语文课程教学中,增强语文课堂的实践性,让学生自行进行有关花灯知识的搜集,并形成具体的作品。如创作了校本作品——《花灯校园诗会》,把学生之间比赛诗词的情景用花灯这一戏曲表现形式进行展现;将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小蝌蚪找妈妈》以花灯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让孩子们在编、唱、演的情景体验中提升学科素养,有效地实现了语文与艺术的跨学科融合探究与教学。
三是创新“花灯戏剧”课后服务阶段性评价。学校设计综合学习任务——花灯戏剧表演作为评价的手段,学校提供给学生各种表演机会、搭建各种表演的小舞台等,教师根据学生的过程性学习,记录学生发展的典型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个性特点,考察其内在学习品质的发展情况。为创新多元评价方式提供了实践与探究空间。
昆明市官渡区东站实验学校三举措关心教师促课后服务保质量
用“双肩挑”的统筹思路,一肩挑课后服务的规范创新,一肩挑对教师团队的服务保障。为保证课后服务质量,解决教师后顾之忧,在“弹性上下班”制度的基础上又采取了三项举措。
一是学校长远计。根据官渡区教体局“双减”工作推进会的精神,针对不同教师的实际情况科学分配、合理规划、分步推进,设计教师弹性时间紧急事务响应的工作平台与机制,避免因“弹性上下班”而影响日常工作。
二是教师小确幸。初中部早上没有第一节课的教师,每周可有一次8:30到校上班。小学部保证每一位教师每周下午有两天可以4点下班,(如:双职工双双把家还;教师子女在幼儿园的,安排轮流去接等)加之每月半天的“零星假”、“代课单抵假”制度、子女中(高)考假,在减出学生幸福感的同时,增强教师幸福感。
三是爱的小点心。9月学校工会为每位教师准备了一盒曲奇饼干,每月的每周一为教师送去了爱心糕点,为教师幸福加餐。
昆明市官渡区关锁中心学校优化弹性上下班关心关爱教师
在出台制度之前,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会议调研和问卷调查,摸清教师需求走向,同时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设置、思维阵营激辩等方式,让老师明确了学校管理和学科需求之间的互通关系,学会了换位思考。制度建立后学校采用三级管理机制确保弹性上下班顺利实施。
一是学校人事总管,运用钉钉APP平台进行管理,根据数据分析和制度将钉钉功能进行优化和科学设置,做到操作上方便、检查上有痕迹。
二是年级组长分管,在学校课程设置的前提下,合理设置5+2年级课程和组内活动计划,在统筹安排和总结对比中,提出改进措施,年级组长是组内“弹性上下班制”的主要管理者、控制者和责任承担者。
三是全校教师自管,实现弹性上下班时间和空间自管。同时,要求“弹性上下班班制”教师必须保证按时上课、按时教研、按时参加活动、按时完成学校、年级交办的各项任务,在关注教师的业务成长和学校的整体工作推进及改革发展情况下,明确弹性上下班“弹”走的是教师的疲劳和不良情绪,增加教师的幸福感。
来源:云南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