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宗县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全力落实好“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系列部署,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赋能。
一、守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关口。动态监测是守住规模性返贫底线的第一道关口和第一粒扣子,是巩固脱贫成果最重要、最基础的业务工作。一是坚决落实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2020年师宗县制定出台了县级统筹、乡(镇、街道)主责、村组主体的网格化监测责任体系,明确了各乡(镇、街道)、各帮扶单位、各行业部门“一月一监测、两月一调度、一季一比对”的工作机制,对所有农村居民实行常态化监测预警和动态管理,实现应纳尽纳。二是实行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师宗县针对现有的“三类”监测对象1373户5606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706户2854人,占50.9%;边缘易致贫户444户1810人,占32.3%;突发严重困难户223户942人,占16.8%),将云南省政府救助平台申请、全国防返贫系统反映、12317信访平台举报、部门信息系统比对四种线上渠道的对象来源,与农户自主申请、基层干部排查两种线下渠道对象来源结合起来,紧扣2022年7000元监测线标准,按月入户调查核实,实现监测对象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闭合管理。三是科学制定三年增收计划。认真落实《师宗县脱贫人口收入核查和收入增长计划制定工作方案》,督促各乡(镇、街道)核实核准2021年脱贫人口收入,全面摸清2022年前5个月收入状况,准确分析2022年全年收入,按照提升型、巩固型、兜底型等不同类型,制定增收计划,特别是1万元以下的脱贫户和监测对象的收入计划,落实好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健康帮扶、教育帮扶、社会帮扶、综合保障兜底、金融帮扶、安全住房保障帮扶、饮水安全保障帮扶等“一户一策”帮扶措施,确保两年内稳步有序消除1万元以下的低收入群体,把防止规模性返贫工作做实做细。
二、优化调整巩固脱贫帮扶政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渡期内要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再逐项分类优化调整。一是持续优化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机制。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脱贫人口和“三类监测对象”,按规定纳入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对家庭人均收入超过当地低保标准的,继续落实好半年至1年“救助渐退”政策;对脱贫群众中的低收入家庭和支出型贫困家庭及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暂时陷入困境的,给予社会救助,确保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应助尽助。二是优化调整医保政策。对纳入监测的对象享受政府每人每年180元的代缴政策,过渡期内未纳入监测的脱贫户,政府代缴金额从2022年至2025年逐年下调,按标准退出,实现医疗保障政策平稳过渡;持续落实“一站式、一单式”结算和转诊转院机制,保持脱贫人口和“三类监测对象”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在80%左右。大力开展大病专项救治,严格落实慢性病管理服务,持续巩固健康扶贫成果,确保大病、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全覆盖。三是持续完善就学保障体系。按照“双线四级”工作机制和“双线六长”包保责任,通过中职学校就读、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等方式精准控辍保学,确保义务教育辍学学生动态清零;加强教育配套设施建设,配齐配强教师队伍,通过调剂学位、有序分流等措施,就近就便安排搬迁适龄儿童入学,确保搬迁适龄儿童不失学。
三、抓好接续帮扶接力工作。按照帮扶关系稳定、帮扶力量不减要求,持续落实帮扶责任。一是继续发挥东西部协作帮扶力量。2017年以来,上海市和宝山区连续投入对口帮扶资金16658万元,支持师宗实施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改善、文旅融合发展等项目60个,特别是近两年来,70%的资金约4300余万元用于特色产业发展,高良五龙热区水果基地、葵山马湾蚕桑基地、竹基斗坞冬桃基地和大同跑午重楼基地等已初见成效,为师宗全县巩固脱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奠定坚实基础。二是持续发挥定点帮扶力量。省、市、县101家单位、305名驻村工作队员深入一线,接过驻村定点帮扶“接力棒”,充分发挥政策优势、资金优势、人脉优势、专业优势,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方针政策“宣传员”、乡村振兴“推动员”、乡村发展“联络员”、乡村建设“服务员”、基层党建“指导员”,助推了师宗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2021年投入帮扶资金846.84万元,实施帮扶项目50个,惠及群众35340余人。三是持续发挥社会帮扶力量。发挥市场引领作用,推动“万企兴万村”“万企兴万业”行动,让社会各界、农民群众关注乡村振兴事业,让社会资源涌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中来;支持电商创意园开展扶贫产品销售行动和电商人才培养行动,推进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通讯员:何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