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云南省文明家庭】夏元惠:用人间至爱温润一个家
  • 发布日期:2022-04-21
  • 来源:珠江网
  • 阅读量:2397

在会泽乌蒙山巅,早晚寒凉,总是有一位农家妇女的身影若隐若现,孤单只影,背着箩筐深一脚浅一脚,穿梭在陡峭崎岖的山路间,她就是夏元惠,今年51岁,16年里一个人用肩膀和一颗不认命的决心,撑起一个艰难的家,照顾失明的丈夫和年迈多病有残疾的婆婆,还培养出了两个儿子考上重点大学,其中一个北京大学,一个西南政法大学。

夏元惠家庭.png

丈夫失明她选择坚守

1994年,会泽县娜姑镇盐水村的夏元惠24岁,经媒人介绍,与大她一岁的何发能相识相爱,同年出嫁到落水村来。走进何家,尽管何发能是家中独子,但家徒四壁,住着茅草房,什么家当都没有,还有一对年迈多病公婆需要伺候,夏元惠觉得没什么,她相信和丈夫通过努力会创造一个新家。或许是有情饮水饱,拥有初中文化的夏元惠夫妻俩不在乎这些,穷点苦点都无所谓,结婚后过着常人的幸福小日子。

1996年2月,夏元惠和丈夫迎来了儿子何仲华的出生,这让家里多一份惊喜,也多了一份负担。面对稀少贫瘠的土地,要养活一大家人,何发能觉得靠种庄稼相当艰难,2001年他选择和同村人外出打工挣钱。这一年,他遭遇病变,在云南玉溪大营街一家玻璃厂打工,期间感冒发高烧,生了一场大病,从此眼睛变得模糊,视力忽有忽无。从此,一直到2005年期间,为了给丈夫治病,夏元惠背着只有几个月大的二儿子,牵着丈夫跑遍了县里、省里各大医院,最终诊断结果都是视网膜全剥离,当时没有好的治疗方法,吃药打针后好转些,过后又什么也看不见,治病花去三四万元,没钱就向亲朋好友筹借。

“我总相信他的眼睛能治疗,直到红会医院专家最后说‘治不了了’,以后就是双目失明的结局,我觉得我的天塌了……”一直坚强的夏元惠无法继续诉说下去,回想起当时,她泪花再次泛起。

2005年,丈夫何发能彻底双目失明,丧事劳动能力,生活难以自理,家中尚有2个儿子需要抚养,还有年老的公婆要伺候,面对眼前的一切,作为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夏元惠真的无所适从,她躲在角落里、夜里躲在被子里哭过不知多少回。面对妻子,何发能也痛不欲生,愧疚不已。突然失明,起身不是碰到家里门框就是撞击到墙上,或者连吃饭问题都无法独立去做,他觉得自己是个废人,只会拖累妻子,他没好气地让妻子带着儿子走,去寻找幸福,离开这个没有任何希望的家……丈夫的言语没有激将到夏元惠,她采取不理睬的方式,伤心地一个人出去哭,而后没有选择逃离,而是毅然鼓起勇气,一个人默默扛起一家人的重担。

16年用肩膀扛起家

从2005年以来,这16年对于夏元惠来说,真的没有一天歇息过。今年51岁的她,明显多了几分苍老。

娜姑镇落水村是一个土地稀薄的村寨,夏元惠家有几分水田,旱地都在山巅上,最远的地单边要走有一个小时左右。每天,夏元惠为了争取时间多干点活,五六点就起床出发,此时天还漆黑一片,她拿着手电筒,爬到山上地里已经是七八点,到中午时分,她又得赶回家做饭,为丈夫和今年已92岁的残疾婆婆做饭。饭菜做好,她盛好总是把碗端到婆婆手中,然后又递给丈夫,最后才轮到自己,吃完饭,洗碗、洗衣服、煮猪食,喂猪喂牛喂羊,下午又跑到地里忙活,晚上天黑才回;耕种和收割季节,由于土地都在陡峭的山上,车辆都无法到达,所有的肥料和庄稼全部需要靠人力背上背下,其他人家都有丈夫一起背,但夏元惠家只有她一个人,背着四五十公斤的化肥爬山,背着包谷、洋芋下山,用肩膀一趟一趟地来回搬运着,16年如一日,她就这样用肩膀背起沉重的家,默默无语地重复着艰难繁重的农活。

“她家点种和收割都是村里最后一家忙完的,家里所有的活计都要靠她一个人,还要分时间尽心地照顾男人和婆婆,真的相当难得和不容易!”村里不少村民说。村民彭学明说,夏元惠邻里关系和睦,路上遇着村里的人,都主动打招呼,从来不会乱给大家借钱,偶然借找救急,几天就会凑了归还掉,在村里孝顺公婆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两个儿子考上重点大学为傲

夏元惠夫妻俩觉得,再苦再累,就算砸锅卖铁也要供养儿子好好念书,走出大山去。大儿子何仲华回忆,小学时夏元慧夫妇两人经常在家里叹气说:“小娃要上初中了,每个星期的生活费要怎么办?”但何发能态度非常坚决,他多次表示就算他去沿路乞讨要饭,也一定要让两个孩子读完大学。何仲华初中毕业时,曾一本正经的对父母说,家里没有劳动力,庄嫁也种不好,又欠了上万的外债,他想回家帮母亲干活,农闲时出去打工,一起供养弟弟读书,挣钱给奶奶和父亲看病。夏元惠听后,又感动又气愤,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我们老一辈就是没文化,没出息,有了文化穷不长,没有文化富不长,你学习成绩又好,必须一心一意读好书,妈再苦再累心里也高兴……”。何仲华听了母亲话,心里酸酸的,发誓要读好书报答父母。

为供养儿子上学,维系一家人的生活,夏元惠省吃俭用,精打细算,虽然婆婆和丈夫领着一点低保,但2个儿子上学的生活费,婆婆要买药打针,为了凑钱她养猪养鸡,种小菜卖钱,甚至连家里的鸡蛋都舍不得吃拿去卖,面对驼背的婆婆,年迈腰疼,夏元惠坚持推拿按摩揉腰来给婆婆缓解疼痛,实在坚持不住,就搀扶着或者背着婆婆去村里卫生所打针治疗,她的一番孝心让婆婆夸奖不已,见人就说她何家是那辈子积下的福气,会娶上这么能干孝顺的好媳妇……

夏元惠夫妇两人想,光靠种庄稼,连日常生活都难以维持,更别指望能供两个孩子上学,必须要想其它赚钱方法。何发能眼镜看不见,农田里的活没法干,但家里的活,摸索着还是勉勉强强能够完成。他们托村里人买了头小牛,试着喂了几个月,小牛没有辜负何发能从早到晚的陪伴和喂养,赚了好几百块钱,这让他们夫妇俩看到了巨大的希望,从那以后,无论如何每年都要坚持养几只牛或者羊。牛羊的生长周期长,市场风险也高,夏元慧夫妇又打起了土烟的主意,一年种一次,夏元慧收割回来可以让何发能在家处理,几千斤烟叶处理起来又脏又累,但夫妻俩种着非常开心。

2014年,何仲华以703分的高考成绩荣登会泽县理科状元,被北京大学数学系录取的消息,轰动了全村人,最激动的还属他的父母何发能和夏元惠,夫妻俩高兴地几天睡不着觉。“儿子考上北大,我觉得一切都值了,我又看见一片天了……”夏元惠眼眶红润,高兴地哭了。为了这一天,她盼了太久。

如今的何发能和夏元惠有了盼头。“老大已经大学毕业,在红河建水实验中学当了一名老师,每月有一万多块钱的收入,老二去年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家里的土地流转了一部分,每年有3000元收入。村里还安排我媳妇做保洁员,每个月有800元收入。我们虽然现在苦点但以后生活会越来越好的,要感谢这些年对我们家帮助的好心人,资助娃娃读书的深圳的警察周颖、宣威国土局的叶浅韵,还有学校的老师们,给我们这个造孽的家继续的勇气……”何发能说。经过多年煎熬和努力,他们一家已经走过了最艰难的岁月。

今年过春节时,老大何仲华特意从建水带来牛干巴、豆腐等年货回家团聚,他说:“虽然我爸爸看不见他的世界,缺少了一片光明,但是对于我们来说,父母给我们的光明比太阳还温暖,而且我们会把这份光明继续传递给更多的人。”

夏元惠家的贫困是因病、因学造成的“支出型贫困”的缩影,但她从未怨天尤人也未选择放弃,而是始终自强不息,秉持着“钱用在教育上,用在下一代上”的先进脱贫理念,以身作则教育子女,告诫其要自强诚信感党恩,最终迎向真正的光明的生活。她家两口子在这样积极的生活理念与无比的勇气的指引下,在党的关怀与社会各界的关心下,在两个孩子自强不息的奋斗下,迎来幸福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