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城市圈 > 正文
警惕五类挂职不履职干部
发布日期:2021-11-04    来源:珠江网    浏览:245

实施干部挂职制度的初衷是让干部在基层这个“大学校”中补好在上层机关无法学到的几门“课”:一补缺乏基层群众了解的课、二补缺乏国情民情感知的课、三补缺乏复杂矛盾解决能力的课。但是在这个“补学课堂”中,存在着一些“差生”:让学习目的跑偏的“镀金者”、“逃课”还“挂科”的“走读生”和“逍遥派”、带坏学风的“跑官人”、表面“好学生”的“太平官”,导致“补课”效果大打折扣。

 功利主义下的“镀金者”。部分干部把挂职当“镀金”,认为挂职是其进入仕途和升迁的“临时跳板”,只想通过挂职增加任职经历,积累政治资本,增加升迁筹码,使得在工作上急功近利,心浮气躁,不做难干、周期长、成效慢的“硬骨头”工作,只热衷于做表面文章、大搞形象工程和面子工作来把挂职鉴定表“装饰”得好看,而这些“政绩”往往是“年抛”甚至是“季抛”项目,缺乏持续性和连续性,人走事败,还成了基层的负担。打开“镀金”干部的工作手册不是服务群众、建设民生工程的计划表,而是晋升路线图和时刻表。只会追求短期政绩,只图虚名不干实事,只知道“镀金”,却忘了在实干中“炼金”,是锤炼不出真金本领的,最终只会成为表面为金的“空心干部”。

看客主义下的“走读生”。部分干部把挂职当做派出单位发的“任务”,视派出单位的工作为“主业”,把基层历练视为“副业”,以看客的心态来对待对于接收单位的工作和事务,把自己当成“局外人”、“旁观者”,成为了“身在曹营心在汉”的“走读生”,不安心待在“学校”里干活,而是三不五时地跑回“家”。这种“一心挂两头、”来来回回“两头晃”或是“心不系曹营只系汉”的做法,造成“名在人不在”、“挂名不挂岗”,最后不仅把基层历练的实干课“逃了”,也让走近基层服务群众的这门必修课“挂了科”。

享乐主义下的“逍遥派”。由于一些领导借选派之机排除“异己”,把平时不太“听话”的干部派出去挂职,使得部分干部产生升迁无望,被“流放”的思想,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来工作。或是把挂职视为职业生涯中的“小插曲”,认为实挂虚挂最终都是一纸同样的经历因而敷衍了事偷懒,加之挂职干部处于派出单位不想管、接收单位不敢管、上级组织部门“鞭长莫及”不好管的“三不管”境地,让他们产生了趁机放松享福的思想,把挂职当成了“度假”、“调养生息”的机会。而基层单位把挂职干部当做“座上宾”来招待,“你当客,我做客”的做法更助长了他们贪图安逸的享乐主义思想,出现了懒政怠政的现象,导致出现“挂职干部人眼馋,逍遥自在胜神仙”这样戏虐“挂空挡”干部的顺口溜出现。“逍遥派”干部消遣的不仅是宝贵的干部培养资源,更是在消遣干群关系和党员干部的形象,是把作为党员干部的责任束之高阁,不仅挂了职也把责任“挂”了起来。

官僚主义下的“跑官人”。部分挂职干部存在错误的政绩观,认为只要和接收单位领导搞好关系,就能得到领导肯定,工作干得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拉好关系给挂职鉴定增色添彩,因此在单位拉帮结派搞起了“一言堂”、利益交换变相跑官要官。工作上挂虚名、走过场、搞形式,工作后拉关系、走后门、托人情,把“功成必定有我”,变成了“好事言必有我”。总之“跑官人”的挂职是拍马屁干事、拍双手揽功、然后拍屁股走人,留下一屁股烂账,把原本良好的政治生态搞得乌烟瘴气。

形式主义下的“太平官”。部分干部认为挂职只是一个形式,不积极、不主动,也不愿插手基层纷繁琐碎的事务,更不愿意深入基层去解决问题难题,唯恐出现疏漏,影响前程,产生“怕事”心理,只求“明哲保身”,最后安安稳稳的结束挂职,捞个基层工作经验,照样能为以后提拔升迁打下基础。于是出现了挂职干部工作蜻蜓点水,浮于表面,例行公事,对于一些疑点、难点问题推诿回避,出席活动说一些无关痛痒的话,成为了陪陪酒、顶顶会、助助威的“工具人”,形成表面和气,你好我好的假象。要明白这种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的“太平官”,是失职更是一种腐败。在其位而不谋其政,不思为民办事,最终影响的是党和政府公信力,危害国家健康发展。

作者:秦柯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