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种色彩,都应该盛开,别让阳光背后只剩下阴霾;每一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他们是我们的未来……”熟悉的旋律让我想起日常生活中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看不见五彩缤纷的世界,他们听不到世间万物的声音,他们难以理解最简单的指令,他们的行为异常导致经常遭到别人的误解。宣威市特殊教育学校用“与爱同行,与生同伴”的情怀点亮孩子对美好未来的微光,把这群孩子变成可爱、善良、单纯的小天使,让他们在这个充满爱的大家庭里,沐浴着党的阳光,幸福快乐地成长。
汇聚爱心,办学有高度
宣威市特殊教育学校负责人说:“宣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工作,统筹规划,筹措资金,逐步完善特殊教育学校软件、硬件建设,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据了解,宣威市特殊教育学校1990年在宛水一小校园内设立培智班,2000年经云南省教育厅批准挂牌成立宣威市特殊教育学校,2021年将学校迁建到西宁街道办事处原袁屯完小旧址,建有励志楼、弘德楼、向善楼、博爱楼,美术室、康复训练室、图书室、烹饪室等功能室,面向宣威市招收残疾学生,现有学生142人,寄宿生50人。“我从事特殊教育已经三十多年了,学校建设不断扩大完善,为一批批残疾儿童的教育和康复提供了成长的空间,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我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宣威市特殊教育学校解冬梅老师说。
心有大爱,办学有情怀
宣威市特殊教育学校是一所集教育与康复一体的寄宿制学校,面向宣威市招收自闭症、脑瘫、聋哑等多种类型的学生,同时承接宣威市内弱势妇女的职业帮扶工作。面对大部分学生伴有语言、肢体、情绪等多重障碍的特殊情况,学校秉承“给特别的孩子以特别的爱,为每一位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与康复,让孩子在祖国的同一片蓝天下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以“学知培能、适应社会、育残成才、多元发展”为办学目标,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勤学苦练、立志成才”的学习成长平台,让每一名教师坚守“爱生敬业、合作奉献”的教育教学使命。“教康一体化是学校的特色和品牌,学校2006年刚开设康复课时,一名家长抱着一个箱子满怀希望地走进学校,希望学校能够接受孩子在校教育和康复,我仔细一看箱子里有一个佝偻着背、需要两个抱枕倚靠才能勉强坐着的小女孩,学生的身体条件不允许她能到校啊!我把情况告诉家长时,家长眼里饱含泪水,强忍着没有落下,这时孩子艰难地伸出手,扯了扯妈妈的衣角示意别为难老师了。眼前的这一幕深深打动了我,孩子的懂事更加坚定了我开展教康一体化的信念。”徐艳教师回忆这一幕时,眼睛充满了湿润感,“既然选择了这一行业,就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和同事们克服重重困难,对这个小女孩在教室左边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右边开展康复训练课程,经过长时间的教育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认知水平有了改善。”
爱生同伴,办学有温度
有人把特教事业比喻为“牵着蜗牛散步”,即使明白“小蜗牛们”走得很慢,老师们也会耐心陪着他们慢慢往前走。多年来,老师们在特教路上无怨无悔,无惧风雨。学校现有在职在编教职工31人,他们与生为伴、关爱学生,用爱与专业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点亮他们前行灯塔。
“刚开学,我的手臂被一名自闭症学生咬了一口,留下了深深的印痕,初为人师的我感到无比的委屈,同事安慰我后才得知,他其实是向我示好,表示欢迎我,只是用了他特有的方式来表达。”新入职教师徐兴琳说,“在和学生们相处的过程中,我逐渐发现了孩子们的善良和真诚,也更加热爱我的专业。”
学校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特殊需求,注重学生的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按照《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开足开齐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使不同残疾类别、不同残疾程度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低年级学生从扫地、擦桌子、叠被子等方面训练,提高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高年级学生增设缝纫、串珠、烹饪、陶艺等课程,让孩子掌握一技之长,促进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孩子融入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看!那些栩栩如生、色彩鲜明的串珠作品就是孩子们亲手制作的,看似简单的串珠动作,需要老师们一次又一次的辅助,一遍又一遍的示范,孩子们乐于接受,乐意学习。”特色串珠课张艳萍老师说。
定期送教上门是特教学校的常规工作,老师根据学生障碍程度制定个别化教育康复方案,到学生家里提供教育和训练支持。“老师们每月都会到我家给我上课、做康复训练,我非常喜欢他们。”一名脑瘫儿童断断续续地说出了这句话。“老师们利用休息时间给孩子上课,也给我们家长提供家庭训练指导,我们非常感谢老师。”家长称赞说。为寄宿生提供生活援助也是老师们的必备技能,孩子们由于身体残疾,日常生活极其不便,老师们既要注重学生们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也要及时发现孩子们的问题,给予适当辅助,帮助他们适应学校生活。
“特殊教育是充满爱的教育,孩子们被关闭了一扇门,未必会为他们打开一扇窗,但我们会用爱带着他们去打开这扇窗,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尊重和接纳孩子们的不完美是我们长期坚守的信念,让孩子学会一技之长是我们永恒不变的坚持,让孩子自立并反哺社会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满怀希望永远是这群孩子美好未来的蓝图。”宣威市特殊教育学校徐艳满怀信心地说。
通讯员:林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