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网讯(通讯员:陈丽)“用权一句话、决策一言堂、花钱一支笔”,是村组干部违纪违法问题频发的根本所在,是消除群众对村组干部误解和猜忌的绊脚石,是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近日,马龙区旧县街道纪工委全面梳理分析了近三年来查处的社区村组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以“清廉旧县”建设为抓手,以村级小微权力清单为导向,以人、财、物、事等村务管理为重点,以村干部在工作、生活中易触碰的“雷区”为落脚点,以简单通俗的禁令句式,提炼出社区村组干部履职禁令、廉政红线“二十六条”,明确了“政治纪律、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村级事务管理、便民服务、集体资金使用、项目管理、个人生活作风”七大方面二十六条,对不准在村级事务决策中独断专行、以权谋私,不准在办理群众事务时,吃拿卡要、故意刁难群众或收受、索取财物等26种廉洁履职行为进行了规范,着力守住小微权力堤坝的易溃口,为村干部履职提供了“导航仪”,为清廉乡村建设筑起了“玻璃房”,为基层干群搭起了“连心桥”。
“二十六条清楚明确了哪些事情不能干、哪些错误不能犯,扫清了我们村干部履职盲区误区,避免了我们踩跨雷区禁区,心里有了底气,干活会更硬气。”旧县社区党总支书记吕学锋在纪工委深入社区调研“二十六条”出台意义讨论时深有感触地说道。
村组干部是基层的基层,是党委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是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的排头兵。严管才是厚爱,严管才能有畏有为。“二十六条”的出台看似困住了村干部手脚,实则是给他们“松绑”“打气”,让他们街道纪工委将不断加大对“履职禁令、廉政红线”执行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完善提升公开透明机制、群众监督机制,切实织密“小微权力”监督网,努力营造基层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干部清正勤勉、乡村治理规范有序、家风民风淳正向善的良好局面。
旧县街道村组干部廉政红线“二十六条”
一、政治纪律红线
1、不准妄议中央大政方针,或公开发表丑化党和政府形象的言论。
2、不准拒不执行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和村集体依法依规作出的决定决议,或阳奉阴违、敷衍应付。
3、不准利用家族、宗族势力横行乡里,称霸一方,或放纵包庇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严重损害党的执政根基。
4、不准在村级组织选举中拉票贿选、破坏选举。
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红线
5、不准以办理村务为名,请客送礼、大吃大喝,挥霍浪费集体资金,或者滥发奖金、补贴,用集体资金支付应当由个人负担的费用。
6、不准利用集体资金购买礼品(土特产)、礼卡等用于送礼。
7、不准借用学习考察名义变相旅游。
8、不准接受与本村利益相关人员的礼金、礼品、礼卡、吃饭宴请、娱乐消费等。
三、村级事务管理红线
9、 不准在村级事务决策中独断专行、以权谋私。
10、不准违反规定处置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或者擅自用集体财产为他人提供担保,损害集体利益。
11、不准以侵占、截留、挪用、私分、骗取等手段非法占有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或者其他公共财物。
12、不准违法违规发包集体土地、调整收回农民承包土地、强迫或者阻碍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非法转让、出租集体土地,或者违反规定强制调整农民宅基地。
13、不准在集体资金使用、集体经济项目和工程建设项目立项及承包、宅基地使用安排以及耕地、山林等集体资源承包、租赁、流转等经营活动中暗箱操作,为本人或者他人谋取私利。
四、便民服务红线
14、不准在政府拨付和接受社会捐赠的各类救灾救助、补贴补助资金、物资以及退耕还林款物、征地补偿费使用分配发放和党员发展等事项中违规操作、挪用、侵占,或者弄虚作假、优亲厚友。
15、不准在办理群众事务时,吃拿卡要、故意刁难群众或收受、索取财物。
16、不准不按规定公开党务、村务、财务,公开过程或内容弄虚作假,流于形式,逃避监督。
五、集体资金使用红线
17、不准违反规定无据收(付)款,不按审批程序报销发票,或者设立“小金库”,隐瞒、截留、坐支集体收入,在收到村集体收入3日内必须存入村集体账户。
18、不准以虚报、冒领等手段套取、骗取或者截留、私分国家对集体土地的补偿、补助费以及各项强农惠农补助资金、项目扶持资金。
19、不准未经批准擅自借用集体款物或者经批准借用集体款物但逾期不还,或者违反规定用集体资金、公物操办个人婚丧喜庆事宜
六、项目管理红线
20、不准违背议事规则,涉及到工程建设、集体资产承包、大额资金使用等重大事项,必须按照“五议两公开”民主决策程序,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
21、不准违反招投标相关规定,不准通过肢解工程等方式规避招投标,本人及近亲属不准参与本村工程项目的投标、承包。
22、不准在项目建设中优亲厚友、虚报冒领、违规承包、贪污挪用、吃拿卡要。
七、个人生活红线
23、不准大操大办婚丧嫁娶、生日、乔迁、升学等事宜,违规收受红包、礼品、礼金。
24、不准参与、纵容、支持黑恶势力活动。
25、不准组织、参与宗族宗派纷争或者聚众闹事。
26、不准参与色情、赌博、吸毒、迷信、邪教等活动或者为其提供便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