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城市圈 > 正文
宣威市双龙二小:宣威花灯进校园 唱响花灯新活力
发布日期:2021-10-08    来源:珠江网    浏览:514


宣威市双龙街道第二小学自2014年启动“宣威花灯非遗进校园”实践活动以来,秉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内涵主旨,依托学生成长规律,联动整合资源,积极探索强队伍、优资源、进课堂、搞活动,有特色,把宣威花灯引进校园,送到孩子们的身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润泽孩子们成长的精神,擦亮宣威市首家“宣威花灯非遗进校园”示范学校品牌。

宣威花灯是云南花灯中有代表性的地方传统戏剧,起源于明朝初年,至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2013年宣威花灯被命名为云南省级非遗保护项目。学校立足“学校+传统文化”主阵地,成立“宣威花灯”非遗传承工作室和专项工作小组,从音乐、美术、体育组教师和各班班主任担任成员,聘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符麟、符蓓两位专家担任校外辅导员,常态化对教师进行指导。“部分教师有心理压力,担心自己学不好,在辅导员心贴心、沉浸式的教学下,教师感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感受宣威花灯载歌载舞、风格多样、表演朴实、歌舞讲故事的魅力,吸引教师追寻传统戏曲的发展历程,了解戏曲的基本知识,学习戏曲的表演技法,成为宣威花灯戏迷,为宣威花灯扎根校园奠定坚实的基础。”宣威市双龙街道第二小学校长说。

下课铃声一响,孩子们走出教室,来到操场,站立好点位,随着富有特色的地方小调曲子响起,孩子们凭借手中一把彩色的扇子为道具,踏着节奏欢快地动起来、舞起来,折展收放一气呵成,舞姿翩翩,动作干脆利落,校园变成了孩子们欢乐的海洋,这是学校在传统花灯基础上融入新时代元素,历经数年修改打磨,自编自创开展花灯大课间的场景,全校49个教学班2760名师生人人会跳、个个能舞。学校以“阳光导航·幸福成长”为办学理念,以阳光大课间为载体,把传统文化教育、美育、德育、体育活动有机融合,合理布置学校墙体文化,推广花灯戏曲进校园,营造浓厚的“花灯味儿”,把花灯戏曲引进课堂,开设“宣威花灯”特色课程,贯穿教育各个环节,依托孩子们的认知规律,让孩子们在趣味性足、实用性强的绘本、课件、动漫、游戏中走近花灯,激发兴趣,运用文字、影像等原始花灯资料作为教学资源,开展校本课程,搭建各种活动平台,组织学生参加宣威市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展示展演活动和学校庆“六一”暨传承非遗“宣威花灯”文艺展演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播散花灯种子,留存心中。“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宣威花灯进校园,就是要夯实学校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让孩子们在学习传承中,带给孩子们正能量的价值引领导向、丰厚润养孩子们的成长精神”宣威市双龙街道第二小学副校长、大队辅导员老师说。

学校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日,学校充分挖掘宣威花灯蕴含的教育价值、红色价值,赓续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精彩演绎了“红领巾心向党”—不忘初心使命,弘扬优良传统、“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文化系列活动节目,唱响花灯歌颂党恩,让孩子们从小牢固树立强国有我的意识,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学校作为宣威市首家“宣威花灯非遗进校园”示范学校,一直致力于“戏曲进校园”工作,今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领悟精神,把“弘扬非遗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已有的成效和优势,持续推动打造宣威花灯进校园文化育人体系亮点,让宣威花灯进校园、留下来、扎下根,让孩子们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提升文化素养、精神素养、实践素养。

 

通讯员:耿家宏、耿星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