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曲靖市民营经济发展成就显著
  • 发布日期:2021-08-26
  • 来源:珠江网
  • 阅读量:3329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曲靖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一、发展实力显著增强。2020年曲靖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户数累计注册36.84万户,同比增长10.7%,是2008年的3.74倍,是2012年的2.4倍;上缴税金111.5亿元,同比增长2.5%,是2008年的3.56倍,是2012年的1.92倍;实现增加值1495.3亿元,同比增长6%,是2008年的4.92倍,是2012年的2.47倍;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市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0.5%,在2008年的基础上提高了11.9个百分点,在2012年的基础上提高了7.2个百分点。截至2020年底,全市有成长型中小企业216户,云南省民营“小巨人“企业6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户,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达583户,占规上工业数的87.7%;全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10家,其中省级34家、市级76家。

二、政策措施更趋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等方面,曲靖市委、市政府密集出台了《中共曲靖市委办公室、曲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抓好政策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通知》《中共曲靖市委办公室、曲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的通知》《曲靖市构建新型“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意见》《中共曲靖市委办公室、曲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曲靖市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10条措施><曲靖市进一步改善民营经济发展法制环境10条措施>的通知》《中共曲靖市委、曲靖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曲发〔2019〕29号)等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坚定了民营企业发展信心,破解发展难题,激发发展活力,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体制机制日益健全。2020年,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工作协调机制,调整成立曲靖市促进民营经济暨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决策部署,加强对全市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解决促进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工作中的重大问题。2021年6月,为更好服务民营企业,改善营商环境,成立了曲靖市服务企业“三项制度”领导小组,以企业和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抓牢项目、服务企业”为重点,创新建立投资项目代办、企业联络员、涉企检查报审三项服务企业制度,助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实现项目代办审批不难、联络服务困难无忧、检查报审经营勿扰。

四、转型升级更加稳健。着力加快煤炭、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制定煤炭、钢铁、焦化等行业转型升级方案,煤炭行业整治重组有力有序推进,基本形成以绿色水电铝、绿色水电硅、不锈钢产业、生物资源加工为主的新兴优势产业集群,麒麟煤化工、盛凯焦化、石林瓷业、云晋能源4个项目完成公示公告和备案工作,结合转型契机同步推进军民融合及现代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等产业发展。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进一步明确各园区发展方向和产业定位,富源工业园区被国家认定为第九批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曲靖经开区水电硅材加工一体化、富源工业园区有色金属(铝加工)制造、麒麟工业园区工业循环经济被认定为第一批授牌的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五、帮扶成效更加突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曲靖市着力抓实金融、财税、社保等政策措施落地落细落实,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落实金融支持政策,全力支持稳企业保就业;持续落实好税费优惠政策,不断优化纳税服务;持续推进社保惠企减负政策,认真贯彻落实“鼓励减免房租”政策,及时下达上级对抗疫情支持企业发展相关资金,有效降低企业用气成本,帮扶成效更加突出。2020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3.4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高于全省4个百分点,增加值总量和增速均居于全省第2位。

六、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切实加强平台建设。实现县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9个县(市、区)全覆盖,建立中国技术交易所曲靖中心和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云南曲靖工作站,形成集信息共享、技术交易服务、技术金融创新、技术转移经理人培育、知识产权服务、技术转移大数据于一体的区域技术转移平台。推进各类平台建设。截至2020年,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民营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等40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2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2个,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加大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2020年全市有51家民营企业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39家民营企业获得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证书。12名民营企业技术人才入选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