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平县板桥镇居住着彝族、布依族、苗族、回族等22种少数民族,共有少数民族人口4005人,占全镇总人口5.6万人的7.15%,其中彝族2658人,布依族794人,其他少数民族553人;有179个各民族聚居村组,属典型的散杂居民族地区。板桥镇党委、政府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严格按照“十个一”要求,全面落实“十创十进”主体责任,高位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各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
板桥镇在开展民族团结示范学校创建过程中,以中华民族一家亲进校园、进课堂、进家庭的心连心、手拉手等“三进四会”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良好氛围。
以管理为抓手,落实工作职责。加强组织领导,在各中小学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创建活动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建工作。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制定《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创建的目标任务、主要内容、实施办法与途径。
以宣传为载体,营造浓厚氛围。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宣传工具,大力宣传中华民族一家亲教育工作。利用校园广播,对党的民族理论宣传教育,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宣传教育,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法治进行宣传教育。制作中华民族一家亲进步文化走廊、宣传栏或板报,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展示各民族的民风、民情和民俗,营造出一个良好的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良好氛围。利用升旗仪式、班队会等形式大力宣传。特别是板桥中小完小教师兼任辅导员,组织编写了中华民族一家亲教育读本,在教学楼走廊悬挂了五十六个民族知识展板。
以培训为平台,提升教师素质。积极开展理论学习,定期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等一系列民族教育相关文件精神,使辖区教职工进一步统一思想,全面正确理解党的民族政策。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对全体教师进行党的民族政策专题培训,细化各学科的民族团结教育的渗透点、结合点,适时融入、补充和延伸,把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把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到日常授课中,具体到教师队伍建设上、教材建设上、教学方法上、真正肩负起研究阐释、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使教师成为践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力军、示范者。
以课堂为主渠道,丰富教育内涵。各中小学以课程为平台,设置民族教育课,排入总课表,并保证相应学时,使得学生普遍能做到“四会”:会画一幅少数民族题材的画、会唱一首民族歌曲、会跳一个民族舞蹈、会讲一个民族故事。课堂上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以情动人、以事感人、以理服人。
以活动为媒介,提升教育成效。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各学校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为主题,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了民族团结教育系列实践活动,以贴近实际、贴近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如开展“召开一次民族团结主题班队会、读一本民族团结主题书籍、办一期民族团结主题板报、出一份民族团结手抄报、观看一部民族团结电影(专题片)、讲一个身边的民族团结的故事、举办一次民族团结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发挥组织作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促进,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结合传统节假日、纪念日等开展丰富多彩、贴近学生的主题班会。
以小手拉大手,实现民族一家亲效果。通过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使学生在学校学到和养成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知识和意识,通过学生影响家长,把创建活动延伸到家庭和社会,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家长及社会成员参与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活动中,真正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目的。通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华民族团结进步花正遍开校园。
通讯员:任太华 念国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