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宣威“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努力打造曲靖市副中心城市、努力打造滇黔省际间节点城市、中国火腿美食文化名城”的目标。自“省级卫生”城市创建考核验收后,市委、市政府又及时提出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即“双创活动”的目标。
“双创活动”渐次开展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统一思想,紧顶目标。找出短板,因势迎难而上。大家一致认为: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有扎实的基础,在原有基础上再提升再打造,一个美丽的新形象将脱颖而出;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短板多,其中素质提升尤为紧迫。面对困难,如何克服?这是对宣威人讲团结,敢干事,不怕苦,不怕累的宣威精神的考验!因此,完成“双创活动”的目标任务,是压在各级党团群组织肩上的担子。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解决的第一个难题:除污。
结合新时期卫生要求“七个一”专项行动,特别对“除污、保洁”采取了更过硬的措施。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赏罚分明。在市级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依然挤出资金,强化硬件建设。在市区层面,有专业的环卫队伍,具体负责街道、居民小区、公共场所等的环境卫生(包括张贴在墙上、电杆上、卫生间等处的小广告,即常说的“牛皮癣”的清理)、合理设置垃圾箱、垃圾桶、洗手台。购买垃圾车,定点定时清理、打扫。整治农贸市场;乡(镇、街道)以村居委会为单位,招募保洁员、建垃圾池,购买垃圾车,定点定时清理、打扫。保洁工作上,城建、环卫、城管等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分片定责,负责片区内的保洁工作。落实门前“三包”,对做不到位的商铺、居民户、小区、公共场所、农贸市场、屠宰点、公共厕所等的保洁、检查到位,督促到位。“垃圾不落地”成为人人自觉遵守的规则。除相关部门按职业要求认真“防、管、控”外,机关单位、机关干部按照划片区域的分段,落实责任目标。机关干部,巡街串巷,干部们戏称为“欻街”成为常态化工作。另一方面,市直单位以社区为中心,开展志愿服务。参加志愿服务的这些干部,他们身穿红色马褂,头戴红色遮凉帽,手拿小红旗,在红绿灯路口的四个方位,对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人给予劝导。在大环境的治理上,市政府按《城市条例》的规定,名确了24中行为不得在市区、公园、公共场所出现。如市民饲养的宠物、抽烟、随地吐痰、乱丢果皮纸屑等。爱干净、讲文明逐步成为人们家居、出行的日常规范行为。
解决的第二个难题:制乱。
针对城市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难题,在总结经验,完善管理措施,建立管理的长效机制上下苦工。全民动手,出现了城市面貌一天一小变,一年一大变的可喜现象。特别是通过上年的“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活动的开展,卫生死角被扫除,市民陋习大大改观。机动车停放,秩序井然;街道整洁,市民出行,礼让有节。影响市容美观的“牛皮癣”“蜘蛛网”不见了,特别是“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以来,独行霸市、垄断操作、强买强卖、地皮流氓横行霸道的局面被扫除。打伞破网,扫黑除恶的雷霆行动,净化了社会空气,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解决的第三个难题: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
面对素质提升见效慢的实际,一是抓日常行为规范操作,文明礼貌用语培训:交通志愿服务者,文明礼貌用语志愿服务者。他们手拿小红旗,身穿红色马褂,头戴红色遮凉帽,在各交通红绿灯口,劝导市民走“斑马线”、遵守“红灯亮停一停,绿灯亮才可行”的规则。机关干部、教师、文艺工作者带头讲普通话,用话据的形式向市民示范“问候用语怎样讲”“与别人打招呼怎样说”等。示范形式的新颖别致,既好记又好玩,在轻松愉快中学习;二是通过社区中心组,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精典朗读、歌咏联欢、广场舞等,让更多的市民参与到活动中。三是街道干部带领社区干部,深人市民家中,用传统的“院心会”、“家庭聚”交心谈心,提升巩固文明成果。其中有一道亮丽的风景,许多退休干部,自愿加入文明志愿者服务行列,或书或画或唱或奏,用他们的话说:这叫“扬扬鞭子,敲敲鞭鼓,”强化市民文明行为的提高。
人心齐,泰山移,宣威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所取得的优异成绩,给人许多启示。
制度管人,遵章守纪:各级各部门的主要领导,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云南省曲靖市城市管理条例》的规定,把对照检查落实作为履职的第一责任,一级管一级,层层抓落实。对于干部在《双创活动》中的渎职、懈怠、弄虚作假行为,予以严惩。监管责任的落实,保证了市委、市政府“双创活动”目标的决策部署、顺利圆满向前推进。
市民积极参与,主动配合:宣威省级卫生城市创建之初,许多市民想不通,认为是领导作秀,显摆政绩,是劳民伤财。通过上下齐心,艰苦努力,人人享受到了生态和谐、环境美好,秩序井然所带来的美好幸福生活的甜蜜时,人们露出了快乐的微笑。今天,面对《双创活动》更高标准、更高要求所带来的压力,广大干部、市民不但没有怨言,反而换发出前所未有的激情,热烈拥护,积极参与。连退休的老干部们也不仅仅是“扬扬鞭子,敲敲鞭鼓”了,主动积极加入志愿者行列,为宣威“双创活动”助力加油!
通讯员:胡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