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以来,板桥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围绕建设产业强镇、商贸活镇、绿色富镇、康旅新镇目标,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盘活农村现有资源,打造农民创业平台,以三产带二产促一产,实现三产融合发展。同时,注重精神文明建设,破除陋风习俗,树立淳厚乡风民俗,绘制民族团结同心圆,不断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田园变公园。一是规划先行,融合发展。面对村庄建设杂乱无章的难题,板桥镇以规划为先导、以融合为目的,推动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规划有效衔接,实现“多规合一”、“景村一体”和生态圈、经济圈、商务圈合理布局。二是创新理念,彰显特色。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分别在云上、维古、普鲁、洗彩衣建设以乡愁、康养、探险、农业旅游为主题的特色旅游村庄,全力打造立足乡土社会、承载田园乡愁、凸显现代文明、富有板桥特色的新样板,以点串线、连线成片,真正把试点做成亮点、形成增长点和引爆点。三是守护“两山”,绿色发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求,发挥板桥生态优势,打造绿色板桥,将菜园变为花园、农田变公园,推残墙、拆危房,见缝插绿、美化农田,把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将绿水青山变为展示板桥的名片、经济持续发展的“聚宝盆”。
民房变客房。为加快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盘活闲置民房和土地等资源,将民房变民宿、变餐馆、变商铺、变作坊。一是精准选择产业。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特色为基础,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子,推出“云上住、维古养、普鲁游、彩衣购”乡村旅游线路,打造以金鸡峰丛景区为中心,品德、安勒等村为辅,面向昆明、贵阳、南宁等城市的“周末乡村旅游目的地”。二是重视文化传承。继承中药材种植、跌打保健、农耕习惯等传统,在维古、云上等村发展特色民宿、理疗保健、农特产品、农村电商、食药同源餐馆等新业态,让新业态赋予地方特色。三是突出基地建设。通过土地流转将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分别在云上和维古培育青少年游学,田园风情摄影、中药材种植、中药材实训、劳动教育实践、科普教育实践、青少年户外素质拓展等基地,有效将闲散土地盘活,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就业变创业。把组织引领、人才带动培育放在首要位置,实行强有力的组织带动、积极的人才政策,选好人才、育好人才、用好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一是组织带动,引领同建。建强基层党组织,当好党员群众的“主心骨”。抓住村级换届关键时机,将群众认可、有学识、懂经营、会技术、有爱心的农村优秀人才,充实到各村党总支和支部中来,提高村级党组织核心领导、服务群众的能力。二是能人带动,乡贤领建。将人才理念放在关键位置,积极搭建创业就业平台,吸引在外乡贤、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将有一定技能的农民等作为培育对象,开展酒店餐饮、保健娱乐、手工艺、农特产品加工等精细化培训,造就一批扎根农村的“土专家”和农业职业经理人,以乡贤带动群众发展三产,提高收入。三是党员带动,干群共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主动让出土地支持村庄建设,积极配合流转土地,把小片土地连接起来,集约土地发展第一产业。同时,将支部建在协会上,探索“党支部+基地+合作社”“党支部+协会”的运作模式,联合成立云上、维古乡村旅游发展、中草药种植等协会和合作社,通过组织引领、党员带动、群众参与、干群合力,同心致力于乡村振兴。
陈习变新风。一是干部带群众。通过干部带头发展致富产业、带头参与公共事务、带头整治人居环境“三带头”,促进群众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丰富村民议事协商形式,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事情自己管的“村民自治”目标,本着“有事来商量、有时好商量”的初衷,让群众在参与中监督、在监督中参与,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自治组织能力,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认可。二是先富带后富。村党支部积极在群众中宣传“自家富不算富、全村富才算富”的理念,动员党员、干部和群众通过致富能人带、技术能人带和党组织帮、党员干部帮的“两带两帮”,实现乡土人才培养;进一步挖掘群众的内生动力,把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创业致富刺激群众主动性。三是模范带集体。将孝亲文化、移风易俗、清廉文化等元素有机融入群众生产生活,定期开展“好婆婆、好儿媳”“文明家庭”“干净人家”等创建评比活动;制定村规民约和“村内环境卫生管理制度”,营造齐心协力促振兴的美好局面,铸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三定一评”(定岗、定责、定区域和评红黑榜)等活动载体,实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理想状态。
通讯员:张崇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