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网讯(记者 朱洪良)会泽,是滇东北著名的红色重镇。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红九军团于1935年5月2日至4日在会泽短暂修整,扩充红军1500余人,在这里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走进会泽水城扩红文化生态园,一座高达11.7米、长18米的大型群雕映入眼帘。这座名为“乌蒙磅礴”的雄伟雕塑,展现了当年的扩红热潮,体现了军民一家、鱼水深情的感人场景。
1935年5月,被称为“战略骑兵”的中央红军红九军团攻克会泽县城,短短三天时间,1500余名青年参加了红军。红九军团将扩红整编的地点定在水城梨园。这里曾是明代东川土司古城遗址,负山控水,故名水城,有百年古梨树300亩,易于隐蔽疏散和躲过敌机的侦察轰炸。5月4日清晨,红军队伍在水城集结。何长工主持扩红整编,罗炳辉发表讲话,向新战士宣讲共产党和红军的宗旨、纲领以及北上抗日的意义。会后即从树桔渡口渡过金沙江,奔赴北上抗日的征程。会泽扩红,为红军队伍补充了战斗人员、注入了新鲜血液,这是红九军团最大规模的一次扩红,也是红军长征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壮举。
“当兵就要当红军,处处工农来欢迎,官长士兵都一样,没有人来压迫人。”这首流传在红军长征路上的歌谣,至今依然在会泽传唱。可以说,正是长征把革命的种子播撒在沿途的山山水水,点燃了群众参加红军的热情。当年会泽召开万人大会,深受感染的矿山工人黄兴顺二话没说报名参军,甚至来不及和家人道别,为“人人有衣穿、个个有饭吃,再也不受地主老财的剥削”而战。
“糠菜半年粮,麻布当衣穿,四季犹风雨,终年睡火塘,鸡捐鸭捐草鞋捐,捐给保长抽大烟,保长肚子撑破肚,穷苦百姓受熬煎。”80多年前,会泽老百姓可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红军进驻会泽,不仅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还砸开监狱放出无辜穷人,打开义仓和当铺,分发积谷千余石,给当地老百姓带来温暖。正是红军的一言一行,让穷苦群众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党,红军是一支为人民谋幸福的队伍。也正是这样的认识,激发出义无反顾的力量,坚定了跟着红军走的选择。
红九军团在会泽得到修整,补充了大量的兵力和军需物资。红九军团在会泽筹款10万银圆、布匹400多匹,收缴枪支1800多支、手榴弹500多枚、子弹2万余发。部队离开会泽时,“每个红军战士都穿上了一套新衣,还有挎包、子弹袋、粮袋。”正如《黄火青回忆录·东川之战》所说:“东川一役,是九军团和中央失掉联系后单独行动期间最大的一次胜利行动,全军上下无不津津乐道,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也有其独特意义。”
会泽参加红军的1500多人,留下姓名的只有100多人,绝大多数无名英雄,牺牲在了追求民族独立解放的事业中。用血肉之躯铸就钢铁长城,以生命换来今天的美好生活,他们的牺牲奉献值得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