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通气会谈“如何保障中小学生睡眠时间”。教育部新闻办 供图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祝小茂
最近,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这项“睡眠令”的出台,对于中小学生的教育“减负”老大难问题,可谓对症下药,直指要害。
长期以来,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重、压力大、睡眠少,极大地影响甚至损害着青少年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社会各界都在呼吁关注中小学生的教育“减负”问题。近几年,虽然各级教育部门、学校都采取了一些“减负”举措,但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出现了“越减越负”的现象。
“减负”不力,原因众多,有学校、学生、家庭、社会等因素。尤其是在小升初、中考等选拔性极强的升学考试这根教育指挥棒下,“减负”谈何容易!此外,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环境中,来自学校、家庭、家长的不同认识,也未必完全认可“减负”。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和心理成长的黄金阶段,却长期背负日益增加的学业负担以及方方面面的竞争压力,睡眠时间被严重挤占。许多中小学生的睡眠时间根本不足8小时,有时甚至只有5、6小时。这对成长完全是一种反作用力。众所周知,孩子的发育离不开睡眠。孩子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认知功能出现问题,记忆能力、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会被影响。经常熬夜晚睡,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可能导致孩子长不高、发育晚、免疫力下降,过早近视等。在这种状况下成长的青少年,如何能成为社会的未来和希望?
教育“减负”势在必行。“睡眠令”的颁布,或将倒逼中小学教育“减负”。一方面,倒逼学校优化教学水平,精简作业数量,提高在校期间的授课质量,杜绝效率低下的题海战术。另一方面,倒逼教育考核选拔制度出台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最近一两年,不少地方除了传统的语文、数学、英语主科外,其他副科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也列入升学考计分科目,甚至连音乐、体育、美术都已纳入。几乎所有科目,都要列入升学考范畴,这显然值得商榷。面面俱到一把抓,最终是“越减越负”。
“睡眠令”的出台,初衷极好,为能有效执行,除学校必须令行禁止外,也需要家庭和学生的积极配合。学校减少精简了家庭作业的同时,也需要学生本人克服拖拉、贪玩等不良习惯,提高效率,尽早入睡。家长应做好监督,配合学校的“减负”。只有各方共同努力配合,才能让中小学的教育“减负”有所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