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云南百万贫困群众“挪穷窝”,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走进新生活
  • 发布日期:2020-12-16
  • 来源:珠江网
  • 阅读量:2628

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近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全省脱贫攻坚十大攻坚战的“头号工程”全力推进,以高度的政治担当,全面落实“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工作要求,精细设计政策体系,精准谋划工作举措,积极筹措搬迁资金,统筹推进搬迁工作,以作风转变促进易地扶贫搬迁攻坚。

  记者从12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云南脱贫攻坚发布会现场了解到,目前全省99.6万贫困群众如期住进了24.46万套安置房,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实现了云南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壮举。 

  应搬尽搬、统规统建,让群众住进“放心房”

00302970786_441f6f6d.jpg

老鹰岩生存环境极恶劣 刘坚 摄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故土难离”,但是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火红乡格枝村老鹰岩的村民们,却盼望有朝一日能离开故土。老鹰岩,是一个仅听名字就会让人不寒而栗的村子,其背靠大山、三面临崖,缺水严重,全村23户人家分布在直线距离两三百米的两个山梁上。村子里没有一块平整的土地,零星分布在悬崖边石缝里的田地,大多是村民背泥土填出来的,村落旁就是刀削斧劈般的悬崖绝壁,生存环境十分恶劣。

00302970788_680f69c8.jpg

航拍曲靖会泽新城搬迁点

  2019年1月29日,作为会泽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重点对象,老鹰岩的村民们终于搬出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大山,住进了位于县城的新家。这一天起,他们告别了“交通靠走,通信靠吼,看家靠狗”的生活。在喜庆的舞龙表演中,来自会泽县3个乡镇4个村的244户913名群众搬迁入住会泽县易地扶贫搬迁“引导十万人进城”的欣城佳苑惠仁园,成为会泽新城入住的首批群众。6月下旬,历时两年多建成的会泽县城安置点81257名搬迁群众全部入住,成为全国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

00302970787_6a65fb56.jpg

搬迁至县城新居的群众喜笑颜开

  为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全省精准搬迁对象,通过进村入户扎实深入开展精准调查核实工作,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应搬尽搬”。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与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结合起来,鼓励和引导城镇集中安置。为有效保障质量安全和建设进度,在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中,始终把质量安全放在首位,严格落实房屋选址、设计、验收等规范要求,在全省范围内推行“统规统建”、“工程总承包”,引导中国建筑、云南建投等国有大型企业,投入施工力量20多万人、施工机械2.4万台,全面参与建设,同时全面推行“双点长”制,由政府点长管保障、企业点长管质量,双管齐下推进度,有效确保了2832个集中安置区如期保质建成,群众顺利入住。

  截至目前,全省共集中安置贫困群众89.4万人,集中安置比例达到90%,建成500人以上集中安置区200个,其中800人以上大型安置区109个,3000人以上特大型安置区33个,万人以上的19个,万人以上的安置区在全国的数量达到27%。

  落实就业、完善社会服务,搬迁群众“稳得住”

  脱贫攻坚路上,易地扶贫搬迁不仅是帮群众建新房、安新家,还包括重塑生活。搬迁群众就业稳定、生活稳定,易地扶贫搬迁才算完成了任务。

00302970789_a6fd1fa2.jpg

福贡县阿路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新华网5月14日图

  发展什么产业、如何发展产业,是困扰深度贫困地区的一大难题。在怒江,有很多产业是为搬迁群众“量身定制”的。福贡县的阿路底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有一个民族服饰加工合作社,也是一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就业工坊。傈僳族的一个村小组整组搬迁后,很多村民直接在这里工作,跟着民间艺人学习手工纺织、服饰制作,成品的民族服装已经销往海外。一名安置群众说,目前每月收入2000元左右,“生活方便了,也改善了”。从农民变技工,从手把锄头变为穿针引线,生活更有奔头,致富路越走越宽广。

00302970811_17535010.jpg

搬迁户在安置点扶贫车间内工作 新华网5月14日图

为了让搬迁群众“稳得住”,全省共计在安置区实施农业产业扶贫项目2559个,建成了昭通80万亩苹果基地、怒江百万亩草果基地等一批产业扶贫企业,实现每个安置区有1项主导产业。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中东部产能转移企业进驻安置区,建成各类扶贫车间211个,实现平均每个车间带动63名搬迁群众就近就业。

  为进一步完善社会服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同步配套建成幼儿园和学校274所、卫生室315个、便民服务中心109个,实现就近就医就学和办理社会事务,近20万适龄学生无一人因搬迁辍学,没有一起因为搬迁权益受损引发上访。同时,为强化社会保障,聚焦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全省搬迁群众共纳入保障对象30.6万人,其中城镇安置的5.8万困难群众已经纳入到城市低保,做到了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人员培训、政策扶持,拓宽致富路

00302970790_3ddb34f9.jpg

镇雄县南苑社区

  在昭通市镇雄县,搬迁进城以后,母享镇后槽村贫困户陈付军参加了政府组织的电商培训。以前视土地如命的陈付军改变了想法。“种玉米土豆,是不会饿到。但人被土地拴住,按一个工100元算,其实亏了。”易地扶贫搬迁让陈付军有了打工收入,最近一年在工地的劳动则让他更有信心。“一开始,求着老板让我当普工,工价一天180元。现在一天260元,给少了可不干。”“务工过程中,就业能力也随之提高。”镇雄县人社局局长王万辉表示,作为人口大县,务工收入占镇雄贫困人口收入的80%以上。王万辉介绍,县里通过组织务工,不断提升服务农民工外出就业的水平,有的干部甚至一个月同吃同住同劳动,确保稳岗。

  镇雄人孙良健,前不久从广东返乡,创办云南讯立通电子公司,主营数据线加工。税收有优惠、政府补助部分贫困户工资,但他最看重的是劳动力资源。“在东部沿海,经常会有订单却招不到人的情况。”孙良健说,在老家,要多少工人,只要跟社区说,很快能就位。

00302970812_1eda2751.jpg

漾濞县核桃初加工扶贫车间

  为了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我省建立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17家省级责任部门协同作战、靶向施策,巩固提升搬迁成效;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对110个在为民服务、脱贫发展、平安稳定等方面成效突出的200人以上安置点实施5000万元年度奖补,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按照“确保搬迁群众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家庭至少1人实现就业”的目标,持续加大就业扶贫车间开发、易地扶贫搬迁帮扶就业等工作。全省共在安置区设立就业服务站650个、服务窗口478个,对贫困搬迁劳动力户户上门、人人见面,清单式建立台账,打通招聘、转移、培训、帮扶全链条服务。

  截至目前,全省通过组织化劳务输出转移就业55.79万人、就近就业1.33万人、公益性岗位就业5.52万人,实现有劳动力家庭户均1.95人就业。到今年6月份,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共建成扶贫车间1260个,建立就业服务站362个,全省47.64万搬迁劳动力就业培训率达83.6%、就业率达79.34%,户均就业1.24人。

  策划 徐腾中

  云南网记者 杨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