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的旱厕是怎么改的?”“新厕所用着方便吗?”连日来,沾益区各村社群众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新型厕所。
“有了这个新式厕所,再也不用忍受臭味了,蚊子苍蝇也少了,又方便,又卫生。”西平街道九龙社区居民赵永说。
赵永家的卫生厕所在院子里,改造后的户厕由厕房、便器、高压冲水桶和三格化粪池组成,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经济实用,厕室基本无异味。
旱厕改造既要重“建”,更要重“管”。为消除群众对后续管护问题的担忧,沾益区探索出依托村“两委”、政府购买服务、市场运作等多种形式的厕所管护服务模式,组建社会化、专业化、职业化服务队伍,将农村公厕保洁、设备设施管理维护纳入村庄保洁责任范围,做到有制度管护、有资金维护、有人员看护。
今年以来,沾益区结合人居环境提升工作、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 要求,全力推进“厕所革命”。目前,全区完成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43620座,行政村改造201座公厕,无害化率达100%;消除旱厕1769座,实现旱厕“清零”,群众文明习惯逐步养成。
在推进旱厕“清零”的同时,沾益区还把城区公厕建设作为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
“天生坝这个旅游厕所真不错,外观独特新颖,古色古香,室内没有异味,要不是门外的厕所标识,我还以为是一个景点。”游客钱女士感叹。解决如厕“急事”是影响游玩心情的一个特别因素,公厕好找又干净,也为景点体验感加分不少。
为了解决市民如厕难的问题,沾益区深化推进“厕所革命”,完善城市公厕空间布局,通过新建一批、改建一批、提升一批的建设模式,逐步补齐城市公厕建设短板。现在建成区二类以上城市公厕68座全部完成提升改造,其中6座公厕为标准化新建。
提升改造后的公厕,设置便民设施,实行全天候清扫保洁,环境卫生大为改善。“公厕里面的设施都更新了,比如有的增加了第三空间,设有成人及儿童坐便器、小便池、安全抓杆等,满足了携家带口市民及特殊群体如厕的细微需求。“区住建局人居办主任张嘉辉介绍到。
厕所作为一个文明城市的窗口。如今,沾益68座公厕均达到“三无三有”标准,无论你走进哪一座公厕,都会发现厕所带来的新体验,感受到这座城市文明进度和成长步伐。
(通讯员 何曼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