骤雨初歇,乌蒙山脉云雾缭绕。菜农们在层层梯田间缓慢移动,手起刀落,一颗颗圆滚滚的大白菜便被收割在手。
蔬菜种植户雷英
今年44岁的蔬菜种植户雷英满载着一铲大白菜,小心翼翼地从田间移动到路边装车。他熟练地操控着方向盘,眼睛直勾勾地注视着挖机铲里的大白菜,生怕有一颗掉落,误了大自然对这一季辛勤的回赠。
外出务工 智预新机
回到几年前,曲靖市会泽县驾车乡大水村的雷英家庭贫困,他跟妻子常年在昆明的菜市场靠倒卖蔬菜勉强糊口,但两个孩子还在上学,一家人的日常开支很大,日子过得十分拮据。那时的雷英一直在想如何才能赚到更多的钱,给妻子和孩子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
凭着几年在菜市场“混迹”的敏锐嗅觉,雷英意识到,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绿色有机蔬菜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倒卖蔬菜做的是小买卖,既不能赚到更多的钱,也不能从源头管控蔬菜品质,何不自己回家种?
种植的资金从哪里来?种出来的菜有没有销路?市场价格如何?种植技术是否容易掌握……雷英整整谋划了几个月,每提出的一个问题都要经过多方论证。确定可行之后,雷英决定抓住这个机遇,闯一次!
回乡创业 巧开新局
说干就干!雷英回到家乡后,立即从同村人手中流转200亩土地。考虑到自己创业成本及种植生态环境两个因素,雷英流转土地并未选择村中山平地阔的“坝子”,而是反其道而行之,选择了距离主干公路较远的近山梯田。这样的选择,每亩土地可以节省近300元的租金,且能保证蔬菜种植在依山傍水空气清新的“原生态”土地上,但也在无形中提高了运输成本。“总体来说,这样的选择算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了!”雷英非常坚信自己的选择。
土地有了,种什么呢?面对市场上五花八门的蔬菜品种,雷英一下子犯了难。综合气候的适宜性、技术要求及市场需求,雷英在创业初期做了个相对保守的选择,他决定用大白菜来“试水”。刚开始,因为技术欠缺,管理没有跟上,雷英种出来的菜卖相不好,口感也不好,第一茬菜亏了几万块。雷英并未气馁,他一股脑钻进菜园子,研究大白菜生长周期各环节可能遇到的病虫害、不断总结管理经验,推动绿色种植、规范生产。几茬之后,雷英的大白菜不仅卖相远超市场水准,口感也非常不错。然而,大白菜市场价格的直线下滑又给了雷英一个当头棒喝。前两年的种植,雷英基本上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有的时候亏损达十多万。
雷英种的大白菜,卖相和口感一流。
但雷英依然没有放弃,在不断总结经验之后,他除了种植大白菜外,又种植了在市场上备受消费者青睐的娃娃菜。几茬下来,雷英不仅扭转了前两年持续亏损的态势,还小赚了一笔。“我们现在这批菜是要出口到越南的,按照现在2元多一公斤的市场价格,每亩菜能赚五六千吧!”雷英对今年的菜价非常满意。“只要能继续保持这个价格,今年能好好赚点钱了!”雷英说道。
真情带贫 再增薪金
做蔬菜种植,雷英不忘带动村民一起脱贫,共奔小康。这几年,雷英的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了近65户贫困户,100多个贫困劳动力,300多个村民就业,人均年增收1.5万元。同时,探索出“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一企三金”致富模式。
在合作社务工的村民们
一是土地流转得租金。雷英成立的英强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蔬菜200余亩,草莓100余亩,共盘活土地资源200余亩,每亩租金200~500元不等,初步形成了土地增效、产业增势、农户增收的共赢发展态势;二是就地务工挣薪金。合作社为老百姓提供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300多个村民实现了就地务工挣薪金;三是入户分红赚股金。英强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大水村集体资金60万元入股,每年按照不低于8%的比例为大水村分红,村集体再将分红得到的资金发到贫困户的手中。
正在装车的赵桂珍
“因为老伴带着残疾需要人照顾,我出不了远门打工,再加上年纪大了出去也找不到合适的岗位。跟雷老板打工就在自家村子门口,老伴能照顾到,一天能挣100块,还供一顿中午饭,确实比以前好很多啦!”正在装车的村民赵桂珍抬头说道。
走进雷英的种植基地,一颗颗圆滚滚的大白菜和娃娃菜肥嫩诱人,它们尽情吸收着乌蒙山脉的阳光和雨露,奋力成长着。它们寄托了大水村老百姓脱贫、增收、致富的美好愿望,也将跨越万水千山,成为越南人民餐桌上的暖心美食。
云南网记者 翟芯冉 通讯员 侯茶燕 汪绍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