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珠江网讯 > 正文
浅析基层文博工作的请进来与走出去
发布日期:2020-11-06    来源:珠江网    浏览:1441

文博工作博大精深,文博工作根植于人民的普通生活之中。基层是人民聚集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文博工作平凡而默默无闻,平凡却并不是平庸,新时代的基层文博工作理应走出“深闺”,走下“神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文化的魅力所在,接受到更多的文化熏陶。

一、基层文博工作的现状

本文所述基层文博单位主要指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档案管理、文史资料、党群服务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各类陈列馆(室)等涉及文史资料撰写、收集、归档、收藏、利用、服务的部门。

在县(区),涉及文博的单位主要包括档案局(馆)、史志办、政协文史资料委、党群服务中心及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革命陈列馆(室)。在乡(镇、街道)、村(社区)主要有党群服务中心及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各类陈列馆(室)。  

档案局(馆)可以看做是历史最久,管理最规范的专职负责集中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自成立以来,认真依法开展档案管理及文博资料接收、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分管范围内的档案,是基层最重要的文史资料管理利用单位。

县(区)基层史志办是专门从事本地区党史、志书、年鉴、地方史及其他相关文献资料的征集、编撰、整理、保存,并开展地情资源开发、展览、利用工作的文化事业专门部门。

政协文史资料委充分发挥文史工作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主要负责本地文史资料的征集、整理、编辑、出版和发行工作。

党群服务中心是近年来新成立起来的具有党建服务、就业服务、法律服务、社会保障、科技文化卫生、社区服务等综合功能的服务机构,其党建服务功能普遍具有党史展示、宣传的职能职责。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各类陈列馆(室)面对基层,点多面广,接触人员广泛,是最基层的文博展示宣传机构,是基层的文博工作的细胞。

二、面临的问题

(一)请不进来,不能应藏尽藏、应收尽收,没有解决从哪里来的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所述基层文博文史机构依据《档案法》《博物馆条例》《古生物保护条例》、地方史志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及地方规章,基层档案局(馆)、史志办、文史资料委、党群服务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各类陈列馆(室)等文博正规军开展了大量工作,接收、收集、整理、编撰、保管和提供利用等工作有声有色,切实发挥了存史、资政、服务、育人等作用。然而,请不进来,不能应藏尽藏、应收尽收的弊端也逐步暴露出来。

习近平总书记曾用“我们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我们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我们的明天必将会更加美好”对唯物史观做了概括和表达。按照规律,“昨天”的历史事实已经载入人类史册,“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档案、史志、文史资料每天都在产生。今天的工作,转瞬就会成为历史,就必然要受到基层档案局(馆)、史志办、文史资料委、党群服务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各类陈列馆(室)的关注。

目前,依法依归产生的公文档案等文博资料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但是,本地随历史产生的文物、古生物、名人书画作品等文博资料却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掘、收藏、保护和利用,这不能不说是基层文博工作的遗憾。

以云南省曲靖市为例。曲靖市被古生物学界誉为“鱼的故乡”、“化石胜地”,令无数古生物学家神往。众所周知,震惊世界的北京周口店洞穴发掘与研究工作是从1929年开始的,澄江古生物研究是从1985年开始的。而寥廓山及周边地区古生物研究则是从1911年就开始了,距今已有109年历史。

109年来,先后在该地区采集到数以万计的化石标本,考察和研究过寥廓山及周边地区地质及古生物的科学家达上百位,在距今4.2亿到3.9亿年的中志留世至早泥盆世地层中就发现了动物群分属102个属、3个亚属、189个种、2个比较种、10个亚种、4个未定属、20个未定种,其中有5个新属、93个新种、9个新亚种,仅发现的古鱼类化石种类就达30余种,曲靖寥廓山及周边地区这些古生物化石,特别是古鱼类化石的发现为研究鱼类如何演化为两栖类、如何从低等鱼类进化到高等鱼类等问题,提供了颇有意义的标本。许多化石,科学家都以当地地名、人名命名,在古生物研究史上非常罕见。古生物研究博大精深,古生物学偏僻冷门,即便到了今天,中国目前从事古生物研究的科研人员大约只有一万余人,从事古生物化石采集修复的工匠也大约只有500余人,而从事志留纪、泥盆世古生物化石采集修复的人员不超过50人。除了少数科研院所外,目前并没有够用、管用的专门人才。如此丰富罕见的文博资料,如今只在当地博物馆和学校有少数陈列品,并没有形成有规模、上档次、成系列的古生物化石文博展示。

还是以曲靖市为例。曲靖市麒麟区越州镇潦浒村,是一座具有千年制陶历史的古村镇,素有“土陶之乡”美称,是曲靖是爨文化发源之地,爨宝子碑出土于距曲靖市麒麟区越州镇潦浒南3公里处的杨旗田村。早在明朝永乐年间,当地即开始用瓷土制作土陶器,随后逐渐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陶瓷集镇。

潦浒属中国现存龙窑数量最多的地方,明清时建成的12条龙窑至今仍在使用,群众偶然发现王家窑下还有龙窑的遗迹,可谓窑中有窑;新窑长达110多米,据专家考证是中国最长的古龙窑,称之为龙窑的活化石。潦浒陶瓷窑炉种类繁多,除柴烧龙窑外,还有煤烧蒲萝窑、气烧隧道窑和辊道窑、抽屉窑等多种窑型,是窑的博物馆。

潦浒不仅有人工手工拉坯、柴火烧陶的传统技艺,还有现代化高科技制瓷工艺,几乎涵盖了人类陶瓷史上各个不同阶段的全部工艺,有着陶瓷工艺技术的展示馆之美誉。潦浒陶瓷产品品种较多,呈现了潦浒古陶、古建园林陶、景观陶、工艺美术陶和云瓷青花系列产品共融共生、传承创新的生动局面。

据调查,潦浒当地目前仍然有一大批优秀的陶瓷企业,经全面普查,潦浒范围内从事土陶制作的工匠有337人,其中土陶艺人67人,健在老艺人10多人,从事过土陶制作现已停业的250人。现今正常烧制的土陶专业户有26户,从手工制作到机压制作都有,产品有缸、盆、坛、罐、碗、钵、碟、杯、壶、盏等多个品种,远销西南地区及东南亚。

然而,具有如此悠久制陶历史、众多陶瓷工匠、产品年代连续丰富的文博工艺,如今连个陶瓷博物馆都没有。

(二)走不出去,不能应展尽展、应宣尽宣,没有解决到哪里去的问题。文化、文艺、工艺,是文博工作的主要展现形式。然而,受体制、机制影响,基层档案局(馆)、史志办、文史资料委、党群服务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各类陈列馆(室)工作人员普遍安于现状,“守馆”思想严重,在文博资料的展示利用上追求不够,创新不足,走不出去,不能应展尽展、应宣尽宣,没有解决到哪里去的问题。

每年,除了文化下乡、文化艺术节、文化宣传活动周外,展览、展会办得不多,或很少办,不够关注文博工作的原创性、地域性、丰富性、艺术性,群众参与性不高,文博与百姓生活的贴近性不够,往往一阵风、一阵子,流于形式、碍于面子,总觉得搞与不搞一个样,展不展览一个样。开展文博工作不会多一分工资,不开展工作也不会少一分收入。

(三)重印刷轻实物,重形式不重质量,难登堂入室。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如今,大家每天看的、读的、电脑打出的文博资料都是印刷体、美术字,日常生活与文化历史渐行渐远。快速的生活节奏使许多人不能潜心文博,难以进入专业文博之门;而随着文博工作人员的职业化,又使许多文博工作者不能像古代的文人士大夫一样,具有深厚的文史哲修养,更多地承担起重大的社会责任,因而造成文博工作背后缺少强有力的人格和文化的支撑。

因此,当今的基层档案局(馆)、史志办、文史资料委、党群服务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各类陈列馆(室)等文博职业工作者编辑能力明显强于古人。普遍热衷于编辑文史资料替代文博接收、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工作,以专辑、书刊、画册代替文博实物。编辑专辑、书刊、画册常常动用高级照相器材、高精扫描设备、高级印刷材料,要求高画质、高像素、高质量。往往以档次代替原生态、代替朴实风格,注重形式而忽视本职,华而不实、哗众取宠。

三、基层文博工作的发展与建议

基层人口众多,群众芸芸,基层既要有“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生活,还要有“知礼节知荣辱”的社会风气。文博正是着基层“根”与“魂”的具体展现形式,浸润着过去的辉煌,蕴藏着现在的资源,指引着未来的希望,推动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不断培植人民的精神家园,也开创着未来更新的辉煌。

(一)要努力提高全社会对文博工作的重视程度。文博工作是一项利于当代、功在千秋、益于今人、惠及后世的文化事业,它具有其鲜明的历史性,翔实的资料性、生动的可读性。要通过大力宣传,使各方面人士了解关心文博工作,提高各级组织、单位、社会各界人士对文博工作的认识。

(二)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基层广大文博工作者要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认真开展新形势下文博资料工作的理论研究。要特别注意研究和探索文博资料工作如何为促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服务问题,为推动基层文博资料工作发展提供理论指导。要抓紧“抢救性收集”基层文博料,应藏尽藏、应收尽收。在征集中,要选准角度,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广征博采,努力将原始资料征集到手,丰富文博资料库。特别要重视口述材料的整理收集。

(三)要努力实现文博资料征集工作的转变。即:一是要由侧重档案收集、撰写、刊印文博资料向发掘实物文史文化文博资料的转变;二是要由过去侧重于征集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史料资料向征集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重的实物文博资料的转变;三是要由过去侧重于文博资料的收集整理向文博工作更好地为促进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服务转变。

(四)要努力提高文博人员素养。基层文博工作看似简单,但是基层文博人员素养非常重要,文博工作成败的关键就是文博人员的素养有没有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而素养正是来自工作人员本职岗位、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组织要建立有效机制,推动广大文博工作者和爱好者全面提高文博素养。文博工作人员所学要宽,要学古人之所学,更要吸收现代综合文明的成果;滋养要深,要扎根社会生活,抱定“百年树人”的自立、立人决心。“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一哄而上,机械照搬档案管理、博物馆管理职业技能,“炫意”过强,既“乖时”又“同弊”,正是我们当前要着力纠正的时风。提倡文博生活化、实用性并重,正是一剂良药。

作者:马清高(曲靖市新闻图片社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