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岱镇位于宣威市东南部,距市区 59公里;东与贵州盘州接壤,南与富源县相连,西与羊场镇相望,北和东山镇、田坝镇毗邻,国土面积 225.68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98550.4 亩,林地面积 83869亩;全镇辖17个村(居)委会,141个村(居)民小组,255个自然村,有人口66894人。海岱镇是宣威市7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有12个深度贫困村、4个贫困村和281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9210贫困人口,2018年实现整镇脱贫出列。截止2019年底,全镇有未脱贫260户707人,贫困发生率为1.15%, 2020年将实现全部脱贫。
“宣威一州,不如海岱冲一沟”。近年来,海岱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为引领,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紧扣“三农”工作重点,突出产业发展难点,聚焦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大局,思发展之策,办利民之事,全镇呈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先后荣获曲靖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曲靖市平安乡镇、民族团结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及省级特色农业小城镇、省级文明小城镇、全国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在全市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走在前列。
一、主要举措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海岱镇紧紧围绕“夯基础、兴产业、活集镇、优治理、强组织”的发展思路,立足当前,紧扣脱贫攻坚工作重点,落实系列惠民政策,消除绝对贫困,全力实现同步小康目标。着眼长远,突出夯实经济发展基础支撑,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统筹推进镇村协调发展,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一)夯实基础,全面攻坚
海岱镇从旗帜鲜明讲政治的高度,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基础性底线性任务,夯实“五大基础”,强化政策落实,围绕到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全力以赴实现同步小康目标。
一是紧紧围绕“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培育主体、带动脱贫”的扶贫思路,结合“三联三争”的要求,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倒计时的紧迫感加快各项工作进度。
二是认真贯彻“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等要求,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这一关键,依托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危房改造、社会保障兜底、基础设施建设等“十大工程”建设为抓手,着力夯实精准帮扶基础、产业扶贫基础、各方责任基础、基层队伍基础、工作作风基础。
三是紧扣“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强化政治责任、亲力亲为抓脱贫攻坚,落实三年行动指导意见,严格落实五级书记遍访机制要求,各行业部门、各挂包单位、驻村工作队、各村委会积极履职,广泛宣传并严格落实产业、就业、易地搬迁、社会保障等相关政策,创新工作思路,多措并举,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力以赴完成“托底”“守底”“保底”目标。各级干部切实转变作风,严格落实“挂包帮”帮扶责任,齐心协力、积极履职,合力攻坚克难,确保全面小康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二)产业为重,增收富民
海岱镇始终坚持富民导向,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注重支柱产业培育和农业科技推广,加快推进现代农业转型提质发展,全力打造三产融合型现代农业产业。
一是主攻特色产业。立足农产品资源优势,推进特色产业,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实现“户有增收项目、村有致富产业”的目标,积极探索“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模式。
二是突出资源联合,增强群众向心力。海岱镇采取“党委+子公司”的模式注册成立“海岱镇三农产业扶贫投资有限分公司”,村级采取“党组织+合作社”的方式注册成立合作社。镇党委、政府大力培育有规模的龙头企业,发挥企业上联子公司、下联合作社和农户的枢纽作用,把农户与合作社捆绑起来,把合作社与平台公司捆绑起来,产业发展实现了“三捆绑”,真正形成了“党委+公司+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真正建成了“上下联动、左右协调、捆绑成团、齐抓共管”的产业发展组织体系,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贫困群众全入社、扶贫产业全覆盖、经营风险全兜底,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和向心力得到增强。
三是强化资金保障。全镇整合涉农资金,用于到户到人产业增收项目,通过与农民的意愿挂钩、与“一户一策”挂钩、与真种真养挂钩、与见钱见物挂钩、与奖勤罚懒挂钩,避免一发了之的问题。
四是强化风险管控。促进保险保本垫底、资源收益保底、公益岗位托底和低保政策兜底,实现农业保险对农户所有种养产业和“两个风险保障”全覆盖。
(三)盘活集镇,品质提升
结合全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的要求,以创促建、以创促管、以创提质,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努力让人民群众生活更便捷、更舒心、更美好。2017年,海岱镇获“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
一是以创新的理念规划集镇。注重规划引领,统筹做好山地保护、水系统、绿地系统等专项规划,推进“多规合一”,完成集镇修建性详规。强化重要节点、重要区域规划,让集镇设计更科学。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查处违反规划行为,保证规划刚性落实。
二是以精品的理念建设集镇。坚持地上与地下、生产与生活、形态与生态、工业与商业并重,扎实推进生态修复、集镇修补,改善集镇环境,完善集镇功能,提升集镇品质。
三是以人文的理念治理集镇。坚持重心下移,充分发挥镇村两级在集镇治理中的主体作用,科学高效开展集镇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坚持巩固治脏治乱成果与推进工程治理相结合,重视集镇安全,强化综合执法,严管严治,形成常态,着力营造干净整洁、秩序良好、管理有序、安全文明的镇容镇貌。
四是以精细的理念经营集镇。增强经营集镇意识,走市场化之路,实现经营集镇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最大化。重点盘活存量资本,对集镇规划区内的土地、公共基础设施进行清理分类,盘活集镇土地,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把可投入市场运作的公共基础设施推向市场,增加财政收益。
(四)优化治理,振兴乡村
海岱镇坚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重点突出“五个振兴”,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产业振兴方面,做强做大特色产业,做精做优地方特色种养殖业。人才振兴方面,实施新型农民培育工程,提升“土专家”“田秀才”等实用性人才队伍科技素质,支持企业家和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在农村投资兴业,强化外出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培育壮大“乡村工匠”队伍,积极探索拓展组织化劳务输出路子。文化振兴方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积极开展文明创建序列活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生态振兴方面,聚焦特色、生态、宜居、智慧等要素,实施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学好用活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继续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处理、村庄清洁、“厕所革命”等专项行动,实现村庄生活垃圾全收集处理覆盖率达100%,保护好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组织振兴方面,着力打造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党的基层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的村民共建共治体系,统筹推进自治、法治、德治,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五)强化组织,形成合力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海岱镇通过党建引领,形成齐抓共管合力,着力解决问题,提高服务水平。
一是注重思想政治建设。以党建“双推进”为统领,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着力党员干部“四个意识”、“两个维护”意识培养。
二是注重基层组织建设。以创建“五好”基层党组织、“六好”党委为核心,狠抓镇村两级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以“三级联创”为抓手,深入推进“双强双带”,鼓励广大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创新党员管理模式,切实加强流动党员、离退休党员的管理工作,关心帮扶困难党员,着力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执行力。
三是注重作风纪律建设。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党风廉政责任制、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曲靖市、宣威市相关规定,创新群众工作方式,严格执行财经制度和经济工作纪律,深入整顿干部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着力提高各级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在群众中的威望和号召力。
四是注重规章制度建设。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选人用人的标准,进一步规范相关制度和程序,着力提升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提高群众的公认度。
二、显著成效
(一)发展基础有新支撑
海岱镇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按照“基础先行”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投资拉动的基础作用,围绕脱贫攻坚、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生态环保等,狠抓经济发展基础性投入,全力稳定经济发展基本面,全镇镇村面貌明显改善,发展基础有新支撑,经济增长实现“弯道”赶超。
一是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海岱镇积极向上争资金争项目,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围绕民生改善,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镇实现饮水安全、卫生室建设全达标,硬化道路、动力电、宽带网络、通信信号全覆盖,为助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十三五”期间,实现辖区内人饮安全用水全达标、全覆盖;完成电网进行升级改造工程,群众用电更加便捷高效;实现50户以上自然村村内道路、“组组通”道路、村组道路硬化全覆盖;实现农村危房存量“清零”目标;加大集镇附属基础设建设投入,完善集镇功能,集镇品味进一步提升。围绕“七改三清四治一增一拆”,常态化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提升专项行动,镇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群众环境保护意识明显加强。医共体建设有序推进,镇村卫生室、卫生院人员和设施设备均达标,医疗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缓解。贯彻育人为本,优先教育方针,深入推进并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是集镇发展引擎作用充分发挥。按照规划同步、基础同建、环境同治、发展共享的集镇建设理念,加快推进集镇一体化建设。实施集镇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工程,采取BT、BOT、PPP等模式加强集镇建设,着力加大集镇储备土地的开发建设。以新增易地搬迁任务为契机,投资近4亿余元,对集镇进行改扩建,以金果安置小区为中心,强化集镇附属设施建设,延伸集镇供水覆盖面,推进两污项目建设。各项配套设施和功能系统进一步完善,集镇品味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发展健康有序,交通运输、商贸物流、餐饮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房地产、金融、信息、劳务等市场功能日臻完善。按照“三分建七分管”的要求,完善集镇管理机制,加大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大占道经营、交通拥堵地段和非法营运的整治力度,集镇管理实现新突破;加大河流治污力度,对羊场河集镇区进行绿化、亮化,优美舒适的宜居环境氛围基本形成,集镇人口达2万余人。坚持把繁荣壮大第三产业作为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支撑,聚焦消费新热点,营造优质的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层次提升、比重提高,经济增长新引擎逐步构建。
(二)产业发展有新特色
海岱镇着力在产业发展上下功夫,用好用活各项惠民政策,按照“短期收入达标可核查,长期收入有支撑可持续”的思路,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探索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建立健全“三联三争”机制,助推“三提升”,结合招商引资,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产业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水平得到大的提升,产业发展实现了“四个确保”,达到了“两个目标”,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
一是发挥镇级公司作用。大力培育有规模的龙头企业4家、特色产业扶贫新型经营主体22个、村集体合作社16个、个人合作社(产业扶贫基地)6个。发挥企业上联子公司、下联合作社和农户的枢纽作用,“党委+公司+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初步形成。
二是发挥挂包单位作用。商请昆钢公司到海岱投资注册成立“海岱昆钢金福食品有限公司”,依托公司采取“长短”结合的模式发展产业,短期依靠农业订单,解决短期收入能达标、可核查的问题,长期依靠投资1.52亿元建成海岱金果加工厂,带动7500户群众种植刺梨20000亩,户均可望实现增收10000元以上,刺梨已成为海岱的主导产业,带动群众发展海岱金果,解决群众长期有支撑、能持续的问题。“海岱金果”这个品牌已经注册,原浆、饮料和果脯三条生产线已经正式投产,产品已经开始销售,截止2019年,生产原汁400吨、拉罐500万听、果脯1吨,总产值8000万元,产品销售收入2100万元,其中昆钢公司内部消化30%,其他产品由昆钢公司的营销团队向国内外拓展市场。
三是发挥招商引资的作用。引进云南骨伤科集团,投资3.6亿元流转土地10000亩,建设特色种植和药用动物养殖基地,企业出资建基地、提供劳动平台,群众出租土地、参与务工,带动3100余户10000余人增收致富。引进云农信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与海岱三农扶贫公司合股,投资1200余万元到海岱德来易地搬迁安置点建成学生营养餐基地,采取农业订单的方式带动600余户贫困户2000人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产生利润的60%属海岱“三农”扶贫公司。引进云南施倍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海岱三农扶贫公司合股,投资300万元建设年产2万吨测土配方中心,可以带动300余户贫困户1000余人增收致富。
四是发挥本地资源的作用。全镇充分发挥土地林地资源,加大土地流转,让农户获取租金和增加务工收入,充分利用退耕还林政策让农户获政策补助金,享受退耕还林政策补助金1650万元。全镇流转土地达9876亩,种植刺梨达11494亩,种植中药材1000余亩,建立完善带贫机制,2552户贫困户受益,其中900户贫困户土地流转租金450万元。在发展规模化养殖业上下功夫,2019年,建成规模化养殖场6个。在组织务工人员技能培训上下工夫,通过专业合作社、建筑施工队和扶贫车间带动1780名贫困户户均年增收20000元。
(三)经济发展有新成效
海岱镇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沉着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主动作为打硬仗,精准发力破难题,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2011-2019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从3.73亿元增至9.19亿元,年均增长10.5%;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978元增至10128元,年均增长10.9%。
一是工业在转型中加快升级。紧紧围绕煤矿升级改造和非煤矿山转型升级要求,不断探索发展新路子。深凹煤矿年产30万吨、永昌煤矿年产21万吨改扩建项目工程正有序实施;4家非煤矿山升级改造已完成,积极盘活电力、食品加工等工业存量,淘汰落后矸石砖厂10家,规范经营3家。2019年,全镇完成总投资5.7亿元,为工业经济走出困境提供了支撑。
二是农业在调整中优化壮大。2019年,全镇实现农业增加值1.3亿元,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68万亩、农作物优良品种植及配套技术10万亩、玉米地膜覆盖5.8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6.25万亩、高稳产农田5000亩;种植刺梨2万亩、蔬菜2.4万亩、中药材2000亩;种植烤烟面积1710亩,实现收购产值687.6万元。
三是壮大畜牧业向规模化延伸发展。深入推进 “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实现生猪存栏24167头、羊存栏14287只、黄牛存栏5268头、家禽存栏213874羽,实现畜牧产值9.7亿元。全镇建成了一批蔬菜、水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示范园,建成刺梨加工厂、岩上中药材种养殖基地、德来云农信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16个农业专业合作社,“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示范创建模式初步形成。
四是第三产业比重持续扩大。加大提升劳务经济的组织化程度,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推进商贸物流和服务业发展,充分发挥消费带动的引领作用,坚持集镇和农村并举,以镇村农贸市场、特色小城镇为平台,加快发展购物中心、集镇商贸综合体,加强商贸流通融合发展,多渠道扩大本地产品销售,消费规模不断扩大,带动经济持续增长。
(四)治理体系有新提升
海岱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自治为基础、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发挥自治“消化矛盾”、法治“定分止争”、德治“春风化雨”的作用,走乡村善治之路。
一是“三治融合”示范创建成效明显。成立村民议事会、乡贤理事会,建立村民议事小院,做到群众事群众议、群众定、群众办、群众评,民主议事进一步规范。制定村规民约“十要十不要”,建立村级“红黑榜”,适时开展“党群夜校+”活动,自治成效明显提高。建立治安防控三级网络,大力开展“法律进村”活动,防控体系更加健全。成立治保会,培养“法律明白人”,定期开展“以案释法”培训会,组织“法官、警官、司法官”进村入户走访,重点开展刑事民事问题处置、矛盾纠纷、黑恶势力摸排,抓好“乱象”综合整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更加完善。通过树家风、立家训、道德大讲堂、道德评议会等,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最美海岱人”等系列评选活动,向上向善的良好风尚逐步树立,德治引领作用发挥更充分。
二是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更畅通。整合工作组成员、挂包干部、驻村工作队、村组干部等力量,实行分片包干负责,对党员、村民代表、致富能手、贫困户、信访人、留守人员做到“六必访”,对班子评价、村情民意、致富经验、发展路子、群众所需、矛盾纠纷做到“六必问”,把走访和遍访的过程转变为问题收集、征求意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实际行动。
三是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饮水保障、道路建设、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方面突出热难点问题,建立整改工作台账,落实整改措施,逐一整改销号,党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五)组织保障有新加强
海岱镇立足“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总体要求,始终以“两学一做”“基层党建年提升年”“基层党建巩固年”等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目标,切实从思想认识上着力、组织保障上入手、制度建设上规范、纪律作风上加强,进一步压实各级党员干部工作责任,切实转变作风,精准施策,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落细、落小、落地。全镇上下打造出了一个忠诚担当、团结和谐、敢于创新的党政班子,一支想干事、会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镇村组干部队伍和一支俯下身子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驻村工作队。全镇形成“党委政府+村级挂包工作组+驻村工作队+村三委”的四级网格化管理模式,有效保障各项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人推动、有人落实。
(六)群众生活有新期盼
海岱镇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三农”,紧紧围绕“夯基础、兴产业、活城镇、优治理、强组织”的发展思路,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和举措,全镇发展基础明显夯实,群众增收致富渠道进一步拓宽,经济实现持续稳增长,群众钱袋子鼓起来;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会治安、人居环境等民生事业全面进步,群众生活美起来;依法治镇有序推进,乡村治理体系不断优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齐头并进,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乡风文明新风尚树起来;聚焦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有更高的期盼和追求。
三、启示和思考
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关系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我们党的宗旨和执政理念。海岱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创新“2-3-4-10”的群众服务模式,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民本理念,善小而为、善小常为,突出“五个聚焦”工作重点,夺取全面小康历史性胜利,使老百姓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日益增强。
一、聚焦夯实基础补齐短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基本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以百姓心为心”,聚焦全面小康目标补短板强弱项,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群众。要进一步加强基础建设,有效拉动海岱镇经济增长、增加群众收入、改善消费环境和刺激内需。要大力促进富民增收。全面落实好国家就业政策,重点做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群体就业帮扶,多措并举拓宽增收渠道,努力让老百姓的口袋越来越鼓。要全面完成精准脱贫。强化脱贫攻坚“回头看”,逐村逐户查漏补缺,稳定脱贫政策,加强跟踪帮扶,坚决防止返贫,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扎实推进农民住房条件改善,同步实施配套设施建设,确保搬迁群众真正住上新房子、过上好日子。要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坚持标准化建设、项目化推进,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社会事业,为老百姓提供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基本公共服务。要集中力量每年办一批民生实事,切实解决好百姓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让群众的生活越来越红火、心情越来越舒畅。要不断推进污染防治。重抓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大力推进生态修复和生态建设,加大污染防治综合治理力度,巩固污染源治理成效,深化环保“六大专项行动”(强化区域环境规划、完善环境补偿机制、加强对农村的环保投入、丰富环境管理手段、发挥社区自主环境治理的作用、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加快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优化,不断增强老百姓的生态福祉。
二、聚焦富民乡村产业发展,拓展农村发展基础是基石
要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部署要求,把富民乡村产业发展置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大局之中,推动政策、项目和措施落地,采取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务实高效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一是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富民乡村产业发展。重点在扩大规模、提升质量上下功夫,引导地方培育龙头企业队伍,形成乡村产业新模式,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原料生产基地,引导加工产能重心下沉,扶持一批龙头企业牵头、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二是搭建平台载体推动富民乡村产业发展。推进政策集成、要素集聚、功能集合、企业集中,建设产业集聚区。培育一批以种养为基础、以加工为纽带、以商贸物流为支撑的产业形态,在延伸产业链条上取得新进展。三是发掘特色资源促动富民乡村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发展小众类、多样性乡土特色产业,建设优势特色产业。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优势特色资源,聚焦重点产业,聚集资源要素,突出串珠成线、连块成带、集群成链,促进生产、加工、物流、电商等产业链延伸发展,推介“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建设,“拓”出农业新业态,“展”出乡村新空间,促进融合发展上取得新进展。
三、聚焦提升集镇发展能级,打造特色农业城镇是动力
要抢抓云南省建设特色农业城镇的机遇,重规划强投入,加快中心集镇建设,拉动海岱经济协调健康发展。要提升集镇现代功能。大力推进“五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引进商贸物流等新型产业进驻海岱,推动第三产业健康发展。要提升集镇管理水平。健全完善集镇管理机制,扎实推进集镇更新改造和亮化提升,提高集镇管理精细化、智能化、常态化水平。巩固全国文明村镇创建成果,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升群众文明素养。提升区域协同发展实效。以羊场集镇为中心,辐射带动鼠场、德来、岩上、水代坪片区商贸物流业发展,抢抓海岱地处宣威东南片区中心的区位优势,加大片区间、乡镇间的沟通协商,重点抓好交通基础建设、产业协同发展、社会事业融合发展和生态环保联防联控等任务,务求推进落实成效,与周边地区携手打造贵州省际、富源县交界、乡镇毗邻协同发展示范区。
四、聚焦创新乡村治理体系,夯实和谐稳定基础是保障
要深入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社会治理现代化,着力打造社会善治新模式。要坚持以“党建+”工程为龙头强化党建统领。重点推进党的组织全面覆盖、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全面融合“三个全面”,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治理优势。要坚持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载体强化德治先导。建立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等“五大平台”,落实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五项任务”,充分释放德治在教化人心、凝聚力量、社会治理中的强大正能量。要坚持以基层民主建设为突破强化自治基础。健全村(居)民自治机制,培育发展多层次、多元化社会组织,促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完善人大代表联系基层群众制度,营造“有事好商量”基层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良好氛围,深度激发基层自治活力。要坚持以网格化治理为抓手强化法治保障。建强网格员队伍,强化信息技术支撑,重点建好用好风险隐患监测、公共安全防护、百姓平安守护、法治保障“四张网”,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防范化解在萌芽状态。坚持镇、村、组三级联动,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村、到组,提高乡村治理效能。完善村规民约,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积极探索“三治融合”示范创建新模式,扎实开展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推广乡村治理创新性典型案例经验。
五、聚焦强化党建引领保障,全面落实从严治党是保证
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牢记初心使命,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提升党的建设质量,为决胜全面小康提供强有力保障。要强化政治建设。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在海岱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要巩固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强化担当实干。大力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充分发挥“三项机制”导向作用,进一步完善与制度相衔接的考核体系,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真正让想干事者有机会、能干事者有舞台、干成事者受褒奖。大力弘扬钉钉子精神,着力抓好以提升组织程度为重点的工作推进落实,做到咬定目标不放松、事不见底不罢休,通过阶段性目标的完成来推动长远目标的实现。要强化正风肃纪。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动真碰硬严明纪律,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建设廉洁政治“三清示范区”(清正干部、清廉政府、清明政治),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宣威市海岱镇: 包广会、包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