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新时代农民也要学会“炫富”
  • 发布日期:2020-08-07
  • 来源:珠江网
  • 阅读量:1932

今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收官之年,各级脱贫攻坚督战组、挂包单位和职工、驻村工作队、乡镇街道和村组干部都在频繁进村入户、走村串巷,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全面排查、整改问题。在入户和农户交流的过程中,个别条件已经极大改善的农户,仍然“诉苦诉穷诉难”声不停,不仅不利于良好的乡风民风,还大大挫伤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无论“诉苦”还是“炫富”要基于事实依据。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至今,无论是村庄整体变化,还是农户自身的变化都是显而易见的。在村庄建设上,道路硬化不断延伸,分支路、断头路逐渐联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内环境也建立了长效提升和保障机制。在农户自身方面,无论产业扶持和就业扶持,还是教育保障、住房保障、医疗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都有一系列政策措施出台,覆盖面不断扩展延伸、帮扶更加精准有效。这些脱贫攻坚带来的变化和成效,只要农户真真实实享受了,就应该实实在在地说出来,既是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认可和满意,也是对广大基层干部的支持和鼓励。“轻言诉苦不难,真心实意莫忘”。

无论“诉苦”还是“炫富”也折射内生动力。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背后,折射的是心态和思维。常常诉苦的人,内心消极悲观,对改变现状、改善生活既没有能力也没有动力。而“炫富”的人,不止是对生活满足,更是深知只有靠自己双手奋斗,才能收获丰硕的成果,这也是“扶贫先扶志”的政策指向和目的。在很多脱贫致富的榜样故事里,我们都不难看出,各项脱贫攻坚政策只是起到辅助作用,真正决定性因素是农户自身的个人奋斗和不懈努力。“与其诉苦说难,不如埋头苦干。”

无论“诉苦”还是“炫富”还传递社会风气。“诉苦”现象背后也体现了以往基层治理和政策实施不精、不细和不准的问题,一些爱“诉苦”的群众得到了帮扶,个别条件更差的农户反而被忽略,助长了一种“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不良风气。这也警示了我们广大基层干部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不仅仅要立足农户诉求,还要根据群众意见、党员建议和干部讨论等多个方面了解情况,广开言路,多方求证,确保政策公平、公正、公开地运行,让真正需要的人受益。“诉苦我往心里放,多方求证定帮忙”。

同时,还要做好脱贫攻坚末期的工作,树立脱贫致富榜样,讲好脱贫攻坚故事,展示脱贫攻坚成果,让勤劳致富、努力奋斗成为新时代农村“比学赶帮超”的新风尚,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书写在青山绿水之间。

(曲靖市马龙区张安屯社区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张轩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