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石艳萍 曹振华)盛夏,来到富源县法古松山西麓,沁人心脾的山花香里传来嗡嗡的蜜蜂声。在一片布满蜂箱的地方,有头戴蜂帽、两手提着蜂巢的妇女正忙着管护蜜蜂,“万书记带我们养蜂,不仅可以照顾家庭,还可以增加收入,比出外打工轻松多啰!”这个妇女一边照看蜜蜂一边说道。
她口里称颂的就是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大河镇圭山村委会法古村党支部书记万云贵。20年来,她带头发展养殖业,引领群众致富奔小康,赢得了群众广泛赞扬。
产业发展路上 顶起妇女“半边天”
法古村从前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穷村落,村里人过着苦日子。2009年,40多岁的万云贵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看着村里妇女们采用“熟食”喂养的方式进行生猪养殖,一年下来不但赚不到钱,而且还吃掉了家里几百公斤玉米,不划算。读过书,眼界开阔的万云贵就想着改变这种传统的生猪喂养方式,减少成本赚更多的钱,带领群众早日过上好日子。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2009年,怀揣致富奔小康的梦想,万云贵主动向镇畜牧站了解发展生猪养殖的各种利好政策,用仅有的1万元钱开办了云贵养殖场,养殖母猪60头,仔猪140头。2010年,生猪市场价格回暖,又将生猪养殖发展到400头,得到产业补助15万元,当年纯收入也超过10万余元。之后辐射带动法古村171户648名群众发展生猪养殖,逐步完成了从普通散养到专业养殖,从养猪人到养殖户的艰辛探索。
法古村地处法古林场,森林茂密,每年春回大地,百花齐放,比较适合蜜蜂养殖。2012年4月,万云贵开始“折腾”养蜂。由于当年冰凌大、缺乏养殖经验,14箱蜜蜂只剩下3箱,经济效益为“零”。
不认输的万云贵卯足劲,总结经验后决定“东山再起”,大干一场。2013年又购买了56箱蜜蜂进行养殖,还买来了书籍学习养蜂技术。苦心人天不负,万云贵的艰辛付出换来了2万元的回报。
2015年她将蜜蜂养殖增加到100多箱,并在大河镇磨盘清水河村扩建了一个蜜蜂养殖点。随着蜂群越来越旺,春蜜、冬蜜收割越来越多。2017年来,以大河法古蜂场为中心,辐射带动大河镇庵子、黄竹、龙潭、黄泥、墨红镇三台坡、十八连山镇下马戛、富源小街子、陆良县活水乡等10余个蜂场的700多箱蜜蜂应运而生。
就这样,万云贵带领村里的妇女既发展养殖产业,又照顾好家庭,还增加了家庭经济收入,顶起了妇女“半边天”,和村里人一起如愿以偿,喜尝“甜蜜”好日子。
脱贫致富路上 成为群众“领头雁”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一起富才算真的富。你们需要技术不要不好意思开口,尽管问我,我会毫无保留向大家讲解。”万云贵一边与前来学蜜蜂养殖的村民们拉家常,一边给村民们讲解着蜂箱摆放、蜂王识别、幼蜂管理、蜂群分箱、蜂蜜成熟度、怎么割蜜等养蜂知识。
法古村171户人家有33户贫困户,在她的带领和培训下,都走上了脱贫致富路。群众逢人就说:“跟着万书记发展生猪和蜜蜂养殖,不仅脱了贫,还盖起了新房子,买来了新车子。”
“在法古蜂场务工,一天可以挣得到80元钱,一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白天养猪、养蜜蜂、学技术、务工挣钱,晚上还可以照顾家里面的老人和孩子。”富源县大河镇圭山村民魏泉仙高兴地说。
听说法古有个养蜂女能人,挂钩大河镇圭山村委会扶贫的曲靖市团委,向她的养殖场定购111箱蜜蜂,帮助圭山36户贫困户建立一个“闺蜜合作社”,采取三年分红方式,帮助贫困户实现了脱贫致富。
“农村留不住人,关键是没得支柱产业支撑。有了产业和技术,老百姓就能挣到钱。”万云贵还不时分享自己的养蜂心得体会,说起了与村民们一起创业脱贫致富的感悟。
履职为民路上 当好百姓“传声筒”
自担任村支部书记以来,万云贵带领村“两委”发展产业,通电引水修公路,聚力向贫困突围。
如今的法古村,一条条宽敞的水泥硬化路已通向了普通百姓家,一栋栋小洋楼掩映绿树婆娑间,村庄干净而整洁,村寨的水、电、通讯设施一应齐全……
提及村里变化,今年63岁的肖永芬做了一个对比:“以前是烂瓦房、黄泥巴路,不下雨的时候,灰多,盼望下雨。下雨的时候,屋漏,出门满脚泥巴,又想快点晴起来。现在么就好了!”
万云贵一心为民,得到群众一致好评。2017年万云贵当选为富源县第十七届的人大代表,她认为这不仅是荣誉,更是一份责任与使命。她说:“群众选我当代表就是信任我,我要为群众多做事。”
除了平时积极参加代表小组活动,她还充分利用跟群众传授养殖技术的有利时机,主动了解、听取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困难问题及愿望,努力帮助他们予以解决和反映,发挥了一个人大代表与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她立足农村实际,认真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参与联名提出了《关于加大北片区开发宣传力度和招商引资促进全县经济发展的议案》《关于提升农村公路建设管养水平的议案》《关于进一步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成果的议案》等诸多议案建议,并且在县人代会上曾多次就关于农村女性转变思想观念,多开展技术培训促进就业创业问题提出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