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珠江网讯 > 正文
曲靖开展“十百千万”示范创建 倾心助推全市脱贫攻坚
发布日期:2020-06-16    来源:珠江网    浏览:843

自2013年启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以来,曲靖市始终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工作主题,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工作理念,以示范区建设为统领,以“十百千万”示范创建为抓手,成功打造了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典型,扎实有效地推进了民族地区的脱贫攻坚和示范区建设。

加强领导,构筑示范创建工作格局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坚持把示范创建、脱贫攻坚与全市各项重点工作同研究、同部署,重点围绕实施民生持续改善、发展动力增强、民族教育促进、民族文化繁荣、民族团结创建、民族事务治理等6大示范工程,狠抓组织领导与资源整合,形成了上下联动、群众积极参与的示范创建格局。二是出台政策措施。相继出台《曲靖市精准扶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曲示组办发〔2016〕2号)、《曲靖市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规划(2016-2020年)》(曲示组办发〔2018〕1号)、《曲靖市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2019—2021年)实施方案》(曲民宗〔2019〕1号)等文件,明确了政策措施。三是强化责任落实。把“十百千万”示范创建列入市委、市政府“狠抓落实年”重点工作任务和各县(市、区)党委政府综合考核内容,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重点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市示范办每年与各县(市、区)、曲靖经开区签订示范区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和民族宗教专项资金使用廉洁承诺书,强化创建项目的督查验收、绩效评价和综合考评。

突出重点,发挥示范典型带动作用

在认真总结2013-2015年第一轮“十百千万”成功创建37个省、市示范点的基础上,“十三五”期间,共投入中央和省级民族宗教专项资金2.2亿元,全面实施第二、三轮“十百千万”示范创建项目,投入市级民族专项资金2320万元。同步打造29个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项目。截止2019年末,共成功打造省、市示范点项目85个,其中示范乡镇4个、特色乡镇2个、示范村65个、特色村7个、示范社区7 个。

在创建中,坚持从选点规划着力,突出不同类型示范点的特色和亮点;从实施项目着力,注重示范点水电路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民族文化活动场所建设;从发展产业着力,引导示范点和周边群众互助增收、脱贫致富;从争取资金着力,积极整合各级各部门资源合力创建,并协调各级各部门,整合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项目资金合力打造示范点。2016-2017年120个民族村列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其中28个民族村列入典型示范村建设;优先安排民族特色旅游小镇与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建设,全市7个民族乡列入2016年少数民族特色小镇专项建设基金项目储备库。

通过多年努力,民族地区在基础设施条件改善、特色产业培育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推动全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起到了示范引导作用。马龙永发特色村、沾益保家乡清真寺分别获国家民委第四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局第三届“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宣威花树脚特色村、罗平中寨特色村分别获第二批、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罗平旧屋基特色乡、鲁布革特色乡等2个乡获首批“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小镇”,罗平补笼特色村等16个村、陆良小新村特色村等6个村分别获首批和第二批“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挂牌命名荣誉称号;在2016年全省示范区建设责任制考核中,曲靖市荣获一等奖。

马龙区重点规划世居彝族、回族、苗族的咨卡村、小蜜得村、永发村等省级示范村(民族特色村)与赵家庄市级示范村、林场苗寨县级示范村和大凹子苗寨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通过省级非遗“火草褂”等民族文化陈列传承四合院、彝家乐广场和集贸市场建设,整治河道、种植荷花,充分展示了彝村的田园风光、小桥流水、村庄小巷、古老民居、民族风情,把过去贫穷落后、治安混乱、周边村民怨声载道的烂泥坪(永发原村名),打造成了产业发展、生态宜居、率先小康、富裕幸福的回族新村。

统筹兼顾,助推民族地区脱贫攻坚

聚焦脱贫攻坚,力促示范区建设和扶贫开发“双融合、双促进”。因族因乡制宜、因村因户施策,优先安排民族地区公路建设、生态修复、经济林果、水网建设、河道治理、土地整治、地质灾害防治、农业综合开发、移民后期扶持、文化惠民、万村千乡市场等工程;优先实施美丽宜居乡村、民族特色旅游小镇(村寨)、“十景百村”融合发展与“五民”特色项目,有效改善了民族地区基础设施,提高了少数民族生活水平。

陆良县小新村充分发挥“依山就势、错落有致、绿树成荫、记住乡愁”的生态优势,以省级民族特色村创建资金100万元为杠杆,撬动部门项目和农户自筹4340万元,合力推进民房改造与环境净化美化工程,并与下古都依村、石字坡村、三家村等彝族聚居区连片打造,为保护传承民族文化、发展民俗旅游、群众增收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村口“唢呐震天”的彝族特色文化标志碑,寓意龙海山吹响了民族团结进步、打赢脱贫攻坚战、迈向小康新生活的号角;曲靖市经开区罗小村利用市级示范创建资金80万元,整合其他项目资金363万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人饮及污水垃圾处理、电网集中迁改和实用技术培训等一系列工程,彻底改变了苗寨形象,贫困户全部脱贫,更使穷困潦倒的罗小村苗寨跨越成为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农家风格体验的曲靖“后花园”,与马龙咨卡村、宣威花树脚村、富源法土村、师宗水寨等示范点一起被初步确定为曲靖十大文化产业示范村打造名单;宣威市在牛皮洞、永安、水西营等回族聚居村创建省级示范村和花树脚(芙蓉)、大冲等彝寨苗寨创建省级民族特色村的基础上,整合3480万元开发集脱贫攻坚、美丽宜居乡村、民族特色旅游为一体的芙蓉彝寨文化旅游项目,组建文艺演出队,改造提升火把节广场,新建十月太阳历广场、彝族文化活动中心、彝家特色民居,扶持农家乐与呷嫫阿牛彝绣坊等示范户,扎实有效推进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罗县平旧屋基彝族乡围绕“生态家园·美丽彝乡”目标,争取创建资金300万元,整合各类项目资金6246余万元,创建2016-2017年度省级民族特色乡,同步创建小寨和小补懂2个市级示范村、那色家园和白石岩2个易地扶贫搬迁示范点,实施民族文化活动场所建设与“一带一点”特色民居保护工程、人畜饮水工程、农村电力和网络工程、村寨道路和农户庭院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净化工程,组建8支那色歌舞表演队,发展那色佳肴农家乐和那色服饰、那色刺绣等旅游服务业,建设民族特色乡寨门和那色峰海生态民俗游景点、猴谷旅游公路环线,打造“摄影绘画走廊、康体健身天堂”。呈现了地方经济良性互动、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新局面。

共建共享,示范创建成效明显

通过实施示范创建,民族地区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至今,示范创建工程已覆盖各县(市、区)、经开区的7个世居少数民族、全部民族乡和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较高的乡镇、村、社区,形成了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示范区创建格局。一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民族乡村100%有卫生院(所、室)、100%覆盖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与合作医疗、100%通电、97%通手机信号、96%能有效接收广播电视、70%通宽带网络、97%通公路、68%通硬化路、71%通邮、72%有安全饮用水、92%有文化活动室(小广场)、65%有简便农家超市,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民族地区群众收入实现稳步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二是特色产业稳步发展。立足区位资源和文化优势,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师宗五龙壮族乡改扩建农家乐,并扶持龙头企业龙布瑞公司开发民族服饰、手工艺品和加工包装销售农特产品,结合独有的立体气候环境,做大做强做优柑橘、优质稻、冬早洋芋等产业;罗平旧屋基彝族乡利用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风光,挖掘民族民俗文化,积极打造那色峰海生态民俗游,发展那色佳肴农家乐和那色服饰、那色刺绣等旅游服务业;宣威花树脚村把培育“芙蓉彝寨风情游”和种植牛蒡、养殖山羊等特色产业进行有机结合,大力发展民族特色旅游。

(通讯员:孔志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