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珠江网讯 > 正文
执行严格战时纪律 保持顽强战斗作风!脱贫攻坚最后关头更要行稳致远
发布日期:2020-06-15    来源:珠江网    浏览:1507

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脱贫攻坚是一场纪律攻坚、作风比拼、意志较量,要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全国上下必须拿出最坚定的战斗意志,执行最严格的战时纪律,保持最顽强的战斗作风,让脱贫攻坚的最后关头行稳致远。

已脱贫人口要加强后续巩固提升,确保不返贫。习总书记多次强调,“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是我们作出的庄严承诺。”脱贫工作开展至今,取得很大成效,地方政府严格按照中央的各项脱贫政策,创新举措,让扶贫政策、举措掷地有声,为当地贫困百姓铺脱贫新路、谋致富发展,千年的贫困帽子终于摘下,但更重要的是要确保已脱贫人口持续巩固提升不返贫,我们要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做好产业发展、就业保障,做实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就业培训、扶贫车间建设、公益岗位开发等重点工作,促进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就近就业。大力开展产业扶贫,重点支持培育壮大一批减贫带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健全长效利益链接机制,引导和鼓励贫困户发展产业,加大产业资金投入力度。引导支持贫困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因地制宜发展种植、养殖等“短平快”项目,实现本地创业脱贫致富,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未脱贫人口要强化兜底保障措施,确保硬脱贫。兜底保障担负着脱贫攻坚的底线任务,是解决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的最后防线,是全面小康的托底安排。脱贫攻坚工作是一项民生工程,关乎每一位贫困百姓的生计,所以不能搞形式主义,未脱贫户作为脱贫攻坚中的弱势群体,需要各级政府和干部给予更多的关心关爱,一定要“兜”住最困难群体,“保”住最基本生活,对于大病的,要给予医疗救治,对于丧失劳动力的要给予生活帮助,对无法依靠产业就业脱贫的困难群众,通过低保扩面提标、社会救助、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动员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等方式,关注低保户、五保户、危房改造户、易地扶贫搬迁户、重病户、残疾人户等,重点对符合条件的“三类人口”落实兜底保障政策,实施兜底保障措施,确保其家庭收入达到国家脱贫标准,扎实做好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三保障”工作,确保一个不少、一个不漏的高质量脱贫。在疫情防控中,对因疫情在家隔离的孤寡老人、社会散居孤儿、留守儿童、留守老年人以及重病重残等特殊困难人员,加强走访探视,及时提供帮助,坚决防止发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事件。

边缘易致贫户要长效动态监测,确保不致贫。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时期的头等大事。它始终牵引着党员干部和贫困户、贫困群众,时刻提醒党员干部,要把脱贫攻坚作为自己工作的重中之重。脱贫攻坚重在“精准”,要紧紧围绕完善社会救助政策制度、织密织牢脱贫攻坚兜底保障网,扎实履行政治责任,确保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兜底保障全部脱贫,关键要确保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特殊情况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不致贫。要做好大数据监督检查及扶贫审计、驻村帮扶、扶贫宣传工作,全面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持续做好存在致贫返贫风险的脱贫人口、边缘户和受疫情影响遭遇困难人员动态监测,切实防止脱贫人口返贫、边缘人口致贫。继续聚焦稳就业、稳岗位、稳增收,大力开展社会扶贫和消费扶贫,帮助贫困户增收。要让每一位贫困百姓都能从扶贫工作中得到实惠,政策的实施要因地制宜,不要千篇一律、不能“纸上谈兵”。要让老百姓变被动脱贫为主动脱贫,提高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杜绝“返贫”。越到最后关头,越要咬紧牙关,“撸起袖子加油干,打好脱贫攻坚战”不仅仅是一句响亮的口号,更是行动的讯号,带动全民迈入小康的冲锋号。

(通讯员:张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