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厕所连着大民生,厕所问题不是一个小事情。2015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对“厕所革命”作出重要指示,重点强调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和重点抓手,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更要抓,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日益影响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提高的短板。自2015年以来,“厕所革命”由旅游景区扩展到全域,从城市扩展到农村,成为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建设的示范工程,也映照出习近平总书记真挚务实的为民情怀和国家文明工程的步步深入。
在我国传统观念里,厕所曾经难登大雅之堂,唯厕是臭、闻厕色变根深蒂固,因此,无论是乡村治理还是卫生整治,在很多民生工程中,建厕改厕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社会文明发展和经济水平提升,干净卫生的家庭厕所已十分普及。但在旅游景区、部分县城和农村地区,厕所问题仍是困扰居民最大的堵点,谈及公共厕所,很多人的感受不佳、体验较差。在城市,厕所脏乱差、偏少远,如厕难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有市民反映:“很多城市发展旅游,有不少号称旅游城市,但走在马路上有时候想如厕,却找不到,也没有标识,到酒店、餐馆又不好意思,很尴尬,只好找个隐蔽的地方或者车子内解决了。”在一些农村地区,“两块砖,一个坑,蛆蝇乱飞臭烘烘”。中央高度重视并相继出台了相关方案及农村改厕措施,在一些地方却出现半吊子公厕,让人谈厕兴叹—没围墙、没顶棚,只有个蹲便器,有的厕所烂尾,有的常年无人管理、无人清扫,成为极其突兀的“风景”。部分农村却刚好相反,走入政策的死胡同,常住人口较少的村却大兴厕所建设,每个厕所还设计很多蹲坑,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民生存在于每一件小事,亿万人的小事就是一件大事。这些年,很多地方都搞起了“厕所革命”,成效确实很好。但很多地区特别是县级地区必须持之以恒、将厕所革命进行到底。
县级政府要统筹规划。很多县级政府在落实厕所革命中,没有下决心进行部署研究,责任未明确,规划不合理,没有在县城区域进行细致调研、合理规划,形成哪里有空地哪里建,哪里土地便宜建哪里,有的只是将原来的收费厕所就改为了公厕,有的政府现在仍是老式厕所。县级政府一定要下决心,充分发挥县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坚持城乡统筹规划,合理整合项目资源,因地制宜选择改厕模式,积极稳妥推进城乡厕所无害化改造,建立起城乡厕所建设改造和管理维护的长效机制,将城市项目与厕改有机结合。在统筹规划的同时,要整合资源,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把商场、门面、街道机关、企业等单位的厕所纳入整体规划,并向公众错时免费开放。
要形成文明合力。提高建设质量。我们硬件的质量不行,这个也是原因。很多厕所不干净,不是市民不文明,很多是设施不行,冲不干净造成越来越糟糕。要共同维护。构建良好的公厕环境,需要各方共同参与,更离不开每一位市民的用心维护。在一些城市,公厕的建设和维护变成了政府一家之事,社会力量并没有充分参与进来。不文明用厕的现象还存在着,甚至有些人只用不护,把好不容易洁净起来的厕所又弄得脏乱。公众要更加自觉地维护公厕卫生,不能仅靠保洁员的辛勤付出,每一个使用者都该做好清洁工作,要像爱护家里的厕所一样爱护公共厕所。对一些不文明的如厕行为,可以进行相应处罚。
要提升服务能力。“厕所革命”让民众用上了卫生的厕所,成为最贴心的精准服务,切实提升了居民的满意度和认同感。厕所硬件建设和如厕文化,不仅对应着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而且直接关系到公共健康。围绕现代化的厕所文化建设所做的努力,同样是地方公共治理是否现代文明的体现,也是展现城市文明的窗口。像农村这种历史欠账比较多的地区,厕所的硬件建设和发展水平,可能不够先进,但是如果在农村改厕的过程中,有一套符合地方实际的推动路径,也能收获民心。厕所革命,不仅要打破陈旧的农村习俗,也要防范形式主义、面子工程等落后的治理思路,让厕所革命真正成为解决居民的“小民生”。
(通讯员:张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