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云南代表委员风采】朱有勇代表谈科技扶贫:“人的变化才是最大的希望”
  • 发布日期:2020-05-25
  • 来源:珠江网
  • 阅读量:2363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曾走上“代表通道”,讲述自己率领的中国工程院专家扶贫工作团队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蒿枝坝村驻村扶贫的故事。去年底,中宣部授予了朱有勇“时代楷模”称号,其作为“农民院士”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事业的先进事迹得到广泛赞誉。

  目前澜沧县脱贫攻坚进展如何?当地群众生活有了哪些新变化?5月24日,朱有勇走进代表团驻地网络视频采访间,分享驻村体会,讲述未来期待。

00301718114_88585447.jpg
朱有勇接受网络视频采访。记者 雷桐苏 摄

  “现在,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我们更要团结一心、埋头苦干。”朱有勇介绍,他所率领的工作团队一直扎根在扶贫一线,通过几年来开展的科技扶贫工作,冬季马铃薯优质高产技术在当地得到有效推广,曾经搁置的“冬闲田”变成“效益田”,平均亩产3300公斤冬季马铃薯,为每户增加收入2500至7000多元。目前,澜沧县的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41.17%下降到2019年底的1.63%,实现了从深度贫困的“民族直过区”到 “云南省科技扶贫示范县”的跨越,为全国科技扶贫做出了有力的示范。

  朱有勇认为,澜沧县气候、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农业条件得天独厚,深层次分析原因,素质型贫困才是制约当地发展致富的最突出短板,也是脱贫攻坚的难点和痛点。回顾这几年的驻村帮扶,让朱有勇最欣慰的就是通过技术技能培训,在当地培养出了一大批乡土人才。

00301718115_b397f9a2.jpg
朱有勇接受网络视频采访。记者 雷桐苏 摄

  “这几年我们培训的农民学员超过1500多人,之后其中90%靠自己脱了贫,50%带领亲友脱了贫,10%带动全村实现了脱贫。”朱有勇说,人的变化才是最大的希望。这几年,当地群众精气神有了很大改变,从原来的依赖“等、靠、要”,到现在自力更生想进步、求发展,大家都更加积极、更加自信了。“智力、志气都扶起来了,以后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云南网记者 瞿姝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