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城市圈 > 正文
会泽县雨碌乡:让竹编留住乡愁 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发布日期:2020-05-01    来源:珠江网    浏览:1125

  近日,在会泽县雨碌乡马桑坝村竹编专业合作社,篾匠们正在破竹、分块、挑蔑、磨光,一棵棵青竹在他们手上变成了顺滑坚韧的竹丝。不远处,另有数名篾匠不急不躁,悠然自得,一根根竹丝在他们手中上下翻飞,丝丝回环,纵横交错,一件件精致优美的竹编工艺品在一双双巧手中慢慢变得鲜活和栩栩如生。这是雨碌乡因地制宜发展竹编产业,推动竹编工艺产业化发展,帮助贫困群众找到持续增收致富产业,助力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雨碌乡马桑坝村委会地处牛栏江畔,特殊的地理位置让这里竹子资源十分丰富。长期以来,村民都有从事竹编的习惯,这里的竹编手艺源远流长,已有数百年历史,上世纪80年代,这里的村民家家都编制各类竹制品养家糊口,但由于他们编织技艺粗放,一直以来,他们的竹编产品卖不出好价钱。

   随着岁月推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马桑坝村民对竹编累人不挣钱的手艺逐渐放弃,眼看丰富的竹子荒废,手艺失传,竹编手艺即将消失,马桑坝村党总支书记保选龙心急如焚,他决心把竹编文化传承下去,邀请了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竹编大师李加云老师到马桑坝举办竹编技艺培训班,为村民搭建一个学习技能、自主创业的平台。在乡党委政府和挂包单位的支持和帮助下,他成立了马桑坝村竹编专业合作社,把村里有竹编技艺的老工匠请到了合作社,带领村里的留守老人、贫困群众编竹制品,就近就业增收。

  保选龙表示,马桑坝村竹编产业有传统优势,不仅提高了毛竹的“身价”,也解决了农村留守老人和残疾人就业增收难的问题,让有一技之长的竹编工匠施展才华,传承竹编历史文化,促进增收,带动更多的村民致富。

  “嘭一呲一啦一”竹子破篾的声音从厂内传出。走进竹编厂内,只见一位年近60岁的老人在那里娴熟地工作着,他就是竹编技师戴德仓,他正在告诉身边的工人如何破蔑、刮青、起底、收口等基本要领和“疏编、插、穿、削、钉、扎、套”等。“我每天基本上要工作8小时左右,主要编制竹篮、竹萝、饭罩、箩筐、淘萝、竹编水瓶壳、茶杯及工艺品,每月能挣3000一4000元,在这里搞编织的有20多人,我们的竹编制品远销省外,周边地区更是供不应求。”戴德仓说。

现在,马桑坝村的很多村民在忙完地里的农活后,就拿起竹篾,编制各种竹制品。手指有残疾的廖世春一边忙着一边说:“这个曾经被我们丢下了传统手艺,现在又成为了我们致富的门路,这都要感谢各级党委政府帮我们找到了路子。现在,我一天编的茶具可以卖七八十元钱,好一点的可以卖一百多元,足不出户一年下来就可以收入将近3万元,现在的生活我非常满足!”

“用活用好扶贫政策,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做好贫困群众精神脱贫、杜绝‘等、靠、要’的懒汉想法显得更重要。要让群众实现内生式发展,进一步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在留住乡愁的同时拓宽贫困群众的脱贫门路。”雨碌乡党政领导表示。

 

通讯员:罗吉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