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钱存进“绿色银行” 做大“蛋糕”分农户——富源县营上镇民营企业家杨大利的创业之路
  • 发布日期:2020-04-01
  • 来源:珠江网
  • 阅读量:2511

他,是下岗工人,却从未下岗;他,为脱贫添砖加瓦,书写光彩人生;他,用桃李情怀,开创甜蜜事业;他,生为海戛人,甘做“家乡宝”。

他就是曲靖市富源县营上镇海戛村人——杨大利,一个铮铮铁骨又柔情似水的彝族汉子,他是云南海嘎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兼云南鼎彩瓦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也是一位知名的民营企业家。

敢闯敢拼犟脾气

1999年,杨大利大学毕业后,分到了富源县粮食局,从事粮食保管、收储工作;4年后,从单位下岗分流,四处打工。

“我是一个爱折腾的人,别人下岗,但我觉得自己不是下岗,而是以另一种方式更好地上岗,我就是那样犟”他说。

他做过煤矿工人、保险代办员、物资销售员和保安,当他看准了太阳能热水器逐渐成为农村热销商品,他做起了“太标”太阳能热水器,通过不断的积累,在全县各乡镇开起了分销店,短短几年,他的“太标”在村村寨寨闪闪发光,他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自力更生,成了十里八乡小有名气的致富能手。

他说:“当我赚得人生的第一桶金时,我就在想怎样才能带到更多的人摆脱贫困,让父老乡亲都富裕起来?”

从小脑瓜子灵活的杨大利怀揣致富的梦苦苦思索着。一直到2015年,经过深思熟虑创办了云南鼎彩瓦业有限公司,踏上了曲折艰辛的创业之路,也曾遇到经济下行压力市场销量不景气等问题,他知道在农村危房改造、人居环境提升等方面都需要有这样一个本地企业助力脱贫攻坚,即能解决大部分建档立卡户就近就便还能就业创收,又能节省危改成本,还能让鼎彩瓦美化亮化村庄。但在他的带领下,公司克服资金少、原材料不足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和重重困难,边跑资金,边搞技改,促进企业提质增效,为脱贫危改、易地搬迁及美丽乡村振兴工程建设添砖加瓦。

鼎足而立,撑起青天。光彩而华,荣耀胜境。几经周折,从一点一滴做起,在全县12个乡镇(街道)161个行政村(有130个是贫困村)都能见到鼎彩瓦亮丽的屋面,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胜利”。五年时间,共计生产鼎彩瓦200万余平方米,带动就业100余人,创造工业产值1亿余元。危改期间还组织500余人抢抓危改工程,并多次受任连夜突击危改任务。累计完成危房改造2000余户。目前,在县委县政府及各级主管部门的关心与支持下,杨大利创办的云南鼎彩瓦业有限公司也逐渐走上正轨,发展初具规模,展现了其应有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再接再厉动真格

他做人做事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有使不完的劲,用不完的力,更有永不改变的家乡情怀。朴实无华、敦厚实在的杨大利,敢于较真碰硬,在外边风风雨雨的拼打还不够,2019年,他开始计划更大的事。从小对家乡的“海戛李子”这个远近闻名的百年品牌,就有着道不尽、说不清、讲不明的情结。他住的这个小山村,春天一到李花开成画,白茫茫的李子花在夕阳的映照下,一团团、一簇簇,如待嫁的少女,婀娜多姿,含情脉脉,随风飘逸,把村子映印得美丽至极。待花落果实时,透黄的果仁,清脆可口,酸里面裹着甜的幸福,简单而直接,怪不得曾今营上留传一句话“嫁人就嫁海戛人,逛了大城逛小城”。然而,村子里面的人在那些年头,日子在平平淡淡中穷开心。安逸现状,发展动力不足。前些年,煤矿经济高速发展时代,海戛没有资源开采煤矿,当地的发展也相对滞后,没有建立什么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现在国家提出绿水清山就是金山银山,鼓励有为青年回乡创业、鼓励培养农业龙头企业、鼓励发展地方特色产业、鼓励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梦都想让那么好的“海戛李子、富源酸菜”走出去、走向世界,让外面观光旅游的人走进来的杨大利,借着国家支持农村农业发展政策的东风,也让这个有着浓厚家乡情怀的青年去实现他的超级梦想。

“这些年做鼎彩树脂瓦也还可以,而我又是土生土长的海戛人,心里一直有个愿望,想把海戛李子做强做大,现在我计划发展5000亩李子产业园,打造成集种植、加工、销售、流通一体化的特色产业园,既能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增强海戛李子的知名度,同时也能带领父老乡亲发家致富,真正实施一二三产产业融合发展”杨大利说道。

2019年11月,在营上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杨大利顺利注册了云南海嘎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再次为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开辟一条集乡村文化旅游、峡谷投资开发、传统手工技艺传承培训、农业技能实践培训、生态农业种植、农特产品生产、加工、线上线下销售、流通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科技企业发展之路。他这一壮举,就是把钱存进了“绿色银行”,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培养专业的生产技术人员和完善的运营流程。经营上镇产业主管部门与当地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努力,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计划投资5000万余元,打造10000亩高原特色生态农业种植基地,主要种植海戛李子5000亩(已实施600余亩)、红萝卜3000亩(已实施200余亩)、板兰根1000亩(已实施200余亩)、蔬菜1000亩,包括小黑药500亩(已实施30余亩)、开花洋芋500亩等(已实施100余亩)。配套建设占地3000余平方米的富源酸菜生产基地、建设占地2600平方米海戛李子分拣包装车间、计划建设冷链物流库6000立方米、计划建设占地2000余平方米海戛李子果脯及李子醋加工生产基地、计划建设占地12000平方米海戛李子交易市场。项目建成后,可带动1000户以上贫困户、2000余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增加务工收入800万余元,实现销售收入5000余万元。

“以前在家里种包谷,每年收入不够糊口,我现在把土地租给小杨,加租金和我做工的钱,一年的收入差不多2万余元,像以前出去打工,不能管孩子,现在又能管到家里,又能赚钱。为杨大利点赞”哈播村杨大姐竖起大拇指说。

他把第一桶金变成无数桶金,未来三至五年的时间,他的企业将会极大地促进地方经济振兴、传扬特色文化、普惠人类健康作出应有的贡献,成为农特行业的领军“龙头”企业。

真心真意话真情

他不仅创业的典型,还是一个热心肠的“家乡宝”。

他说:“我本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我最懂农村需要什么,农村人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从他开始创业的那一刻开始,他就把奉献家乡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村里不论是子女上学、邻里看病,还是乡亲建房,只要真有困难,找他帮忙能帮的准没问题。

他把蛋糕做得越来越大,而这个“大蛋糕”是家乡的蛋糕,他就是善于分蛋糕的人。

“他简直太给力了,非常感谢他,他是我的榜样,也是我人生中的贵人,因为他的资助让我圆了大学梦”考起重点大学的贫困学生陈土伦说。近十年以来,杨大利共捐资助学、济贫扶困100余万元,参加公益活动60余次,组织并参加爱心送考接送学生1000余人次。

他拥有的太标太阳能热水器专卖、鼎彩瓦业、海嘎农业等三家企业,在富源县就像动力十足的三驾马车,有力地拉动了地方经济,极大地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回馈社会,报效家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更多的人享受快乐、过上幸福的生活,在本地创业的目的还要配合政府把人才引进来,把外出务工人员留下来,尽量减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尽量减少因夫妻分居带来的诸多社会矛盾。这是我的宏愿,也是我的初心。”杨大利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富源县融媒体中心记者:邓成斌  汤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