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朱加文)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马龙区纳章镇紧盯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找差距、补短板、促提升,筑牢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坚实基础,切实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宣传“发力”。牢牢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主线,奏响“民生”这一主旋律,利用微信、QQ、宣传展板、网络媒体等手段,充分发挥驻村帮扶、结对帮扶、网格优势,做好贫困群众政策宣传和情绪疏导工作,围绕精准脱贫工作,主动、及时、全面、准确发布权威信息,适时启动挂牌督战,驻村工作队及镇村干部一手抓疫情防控宣传,一手抓扶贫政策、成效宣传,大力宣传脱贫典型、经验、创业的成果,讲群众自己的脱贫故事,教育引导群众摒弃“等、靠、要”思想,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增强脱贫致富的信息和决心。
网格“合力”。坚持问题导向,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将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细化到户、责任到人,对辖区522户1938名贫困人口实行网格化管理,网格员对照12大类51个小问题,走村入户,对贫困户基础信息、精准识别、帮扶措施、产业帮扶、教育帮扶、脱贫成效等信息进行排查,准确细致掌握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问题,组织驻村工作队、村组干部逐人逐户分析研判,找准问题短板,细化整改措施,责任到人,限期整改;同时,对应完善“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做好春耕生产指导和服务对接,落实“三免一补”政策,输出农村劳动力1000余人,其中组织化输出140余人,夯实脱贫基础。
产业“助力”。加快产业培育,完成874池烤烟育苗任务,为9464亩烤烟种植提供保障,发挥孝尊、高岭净地等龙头企业作用,种植苹果4000余亩;成立合作社5个,19家新型经营主体纳入合作社“抱团发展”,发展蔬菜种植大户23户,发展连片蔬菜种植基地7个,吸纳100余户贫困户就近务工增收;种植中药材2000余亩,食用菌200余亩,申报了纳章、竹园、方郎3个片区5000亩无公害蔬菜种植片区并获得场地认证,成功申报了叶用莴苣、普通白菜、青花、番茄、豌豆5个无公害蔬菜产品,通过冷链物流、迤堵蔬菜交易市场外销蔬菜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蔬菜增收致富;养殖肉牛2000余头,生猪1.5万余头,肉鸡3.5万余羽,蜜蜂500余箱,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效益不断凸显。
项目“给力”。把项目建设作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重要抓手,持续保持项目攻坚力度和项目建设热度,投资115万元,持续完善代坞、石龙、瓦谷冲、唐家营等村组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启动了投资120万元的曲宗扶贫养鸡场和投资300万元的养猪场建设,加快推进竹园无公害蔬菜大棚、10080亩高标准农田、三清高速(纳章段)、狮六线硬化、黄草坪“美丽乡村”等项目建设,持续深化巩固“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建设成果,实现行政村道路硬化率100%,自然村道路硬化率70%,切实增强贫困户和贫困村的“造血”能力;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400余户,建立健全合理的水价制度和水费收缴机制,开展“节水型示范乡镇”创建,实行水表安装到户,确保农村人饮安全,打牢发展基础,铆足发展后劲。
金融“添力”。全面宣传落实好金融扶贫政策,充分发挥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重要作用,结合“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深入开展金融扶贫“政策大宣讲、意愿大摸排”,摸清贫困户实际情况,根据贫困户不同的金融需求,一户一策,积极创新扶贫小额信贷模式和机制,为2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121.5万元的免抵押、免担保的贴息信用贷款,用于支持贫困群众发展养殖业、种植业等方面的资金需求,通过对贫困户“输血”来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切实保障贫困户贷得到、用得好、能致富,加快全镇脱贫攻坚工作步伐。
教卫“奋力”。完成纳章、龙洞卫生室改造提升,落实家庭医生签约、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等政策,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大病实施专项集中救治,建立居民健康档案15000余份,对69例重型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季度随访,家庭医生签约率100%,服务有保障,同时加强镇卫生院业务科室建设,强化村医队伍能力,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强化控辍保学“双线四级”责任和工作全面落实,劝返4名辍学学生,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适龄儿童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确保各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政策资助全覆盖。
文明“蓄力”。坚持以文明城市创建为重点,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以提升群众文明素养为落脚点,全镇注册志愿服务队9支,注册志愿者3900余人,常态化开展“清洁家园·文明出行”、巾帼志愿者、关爱空巢老人等志愿服务活动,春节、元宵等“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深入开展,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持续开展文明村申报、文明家庭、道德模范、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内涵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同时,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新建和改建公厕5座,无害化卫生户厕500余座,深入推进人居环境“大检查、大评比”活动全覆盖,“门前五包”定人定责,签订责任书100余份,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绿币爱心超市”有效运行,群众内生动力得到激发,文明素养日益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