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格(东川格勒)巧(巧家葫芦口)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仪式在昭通市格巧高速巧家南收费站举行,结束巧家县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巧家到昆明的车程只需要2个半小时,滇川渝三省市再添一新通道。
巧家县告别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
格巧高速公路项目,是我省规划建设的重要省际通道“功山-东川-巧家-宁南”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路段,是云南连接四川高速公路网的关键线路,是全省“能通全通”工程重点项目之一。
格巧高速起于东川区拖布卡镇格勒村,经会泽县娜姑镇、巧家县蒙姑镇、金塘镇,止于巧家县白鹤滩镇葫芦口金沙江边。线路全长63.787公里,桥隧比为74.31%,设“八桥八隧”控制性工程,采用“P+EPCM+建养一体化”模式建设,概算总投资约132.72亿元。全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车速为80公里每小时,路基宽度25.5米,桥梁设计荷载为公路一级。项目于2017年1月正式开工建设。
格巧高速建成通车
格巧高速公路是昭通市“十三五”高速公路网规划“一环两横四纵六联络”中的一条重要线路,南连东格高速公路进入昆明和滇中新区,巧家到昆明的车程由原来4.5小时缩短为2.5小时;西接宜攀高速公路后,将连通成渝地区,形成云南、四川、重庆三省市的新通道,将有力助推区域发展和金沙江经济带开发,是一条脱贫之路、小康之路、开放之路、致富之路;结束巧家县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促进沿线周边地区物流、建材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助推巧家县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
“格巧高速公路是昭通市‘十三五’规划建设的12条高速公路中率先通车的项目,为昭通市2020年综合交通建设开了个好头,2020年昭通市还将建成通车宜昭、昭泸、镇赫等高速公路。”昭通市长郭大进欣喜地告诉记者,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决战县域高速公路‘能通全通’工程领导小组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发改委、省交通运输厅、省公路局等省直部门,各大银行、三峡集团等单位和昆明市、曲靖市的大力支持下,参建单位攻坚克难、艰苦奋战,格巧高速公路提前半年建成通车,春节前昭通市还将通车串佛、宜毕两条高速公路,这在昭通市“十三五”高速公路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
郭大进表示,昭通全市上下将以格巧高速公路通车为新的起点,进一步鼓舞士气、振奋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只争朝夕、笃定前行,确保“十三五”高速公路建设任务圆满完成,加快构建综合交通枢纽,为昭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打牢坚实基础。
格巧高速建成通车
穷市办大交通的“昭通经验”
“穷市办大交通,从来没有一马平川。格巧高速公路提前半年建成通车,为全省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树立了榜样和标杆。”省交通运输厅总规划师张发春在格巧高速公路建设通车仪式上为格巧高速公路“点赞”。
近年来,昭通市高度重视综合交通建设,提出了“交通先行”战略,以高速公路建设引领综合交通“五年大会战”,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昭通市交通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综合立体交通优势逐步凸显。尤其是在高速公路建设方面,昭通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县域高速公路“能通全通”工程和“互联互通”工程的重大安排部署,全市“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的12条808公里高速公路已实现全部开工建设并陆续建成通车,无论是在建设规模、投资规模、还是在推进速度,均走在了全省前列。
据悉,昭通市在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中,积极探索创新,克难攻坚,突破地质地貌复杂、人才匮乏、管理经验和财力支撑不足等瓶颈,创新性提出并大胆实践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模式、管理模式、筹融资模式和人才机制等,形成了“昭通经验”。格巧高速公路提前建成通车,代表昭通市决战县域高速公路“能通全通”工程的首战告捷,是“昭通经验”的成功实践和应用;将串联起渝昆高速和正在规划建设的宜攀高速两条国家高速公路网,进一步完善区域公路网,缩短川滇两省的公路运输距离,降低物流成本。
通车仪式现场
“格巧高速是一条幸福路,是我们家乡的福气路!”格巧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的喜讯让家住巧家县渔坝村的严昌荣兴奋不已。他激动地告诉记者:“我在昆明务工,这条高速公路通车让我们这些外出务工的群众受益很大!”严昌荣清楚地记得1990年,他第一次从巧家去昆明,花了2天时间。现在格巧高速通车了,只要2个半小时,回家照看孩子和老人方便多了。以前,家里种的芒果、砂仁等农特产品,品质很好,但因路不通运不出去,都坏在地里,现在路通了,销路也打开了。“相信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我对未来充满期待!”
通车仪式现场
“格巧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是巧家人民的大喜事,尤其对我们做农特产品的企业来说,减少了物流成本,提高了巧家小碗红糖市场竞争力,随着巧家精品旅游县城打造,格巧高速将带来更多人走进巧家,巧家农特产品销量也将增大。也正是如此,下步我们公司将规划建设500亩的甘蔗基地和一个标准化生产车间,带动更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巧家县佰意佳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朱立卫高兴地说。
巧家县长陆颖介绍,随着白鹤滩水电站建设全面推进,昭通市委、市政府明确了巧家作为“精品旅游县城”、“移民旅游特色小镇”发展库区旅游产业的精准定位,欲将白鹤滩库区打造成为昆明的“后花园”。格巧高速建成通车将成为巧家旅游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同时巧家旅游业的发展也将提高格巧高速这条旅游公路的通车量,形成良性循环的经济发展方式。此外,格巧高速建成后,将成为白鹤滩水电站建设物资、设备运输的大通道,助力白鹤滩水电站建设工作。
通车仪式现场
鏖战险峰峡谷 铺筑通衢大道
“格巧高速建设倾注了各方要素保障单位的关心支持,凝结了广大建设者的无数心血和智慧,蕴含了交通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望着一辆辆汽车从巧家南收费站驶向格巧高速公路,格巧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指挥长晏吉卫感慨万千。他介绍,三年来,指挥部紧紧围绕建设目标,精心组织、精细管理、体现标准、刻不松懈,通过持续参加省、市重点工程劳动竞赛活动,有效助推项目建设。克服了融资难、地形地质难、设计难、征迁难、电力难、施工难、气候难、生态保护难八大困难,安全、质量、进度、廉洁等各项指标平稳可控,总体实现了工程优质、工期圆满、干部优良的建设目标,让格巧高速这条飞虹在金沙江畔落地生根,谱写了高速建设的“格巧经验”“格巧速度”,不负众望的完成了省决战“能通全通”,昭通市“县县通高”关于格巧高速的决策部署,向昭通600多万人民群众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格巧高速作为昆明至巧家高速公路的重要一段,将与拟建的宜攀高速巧家支线金沙江特大桥云南岸桥头相接,构筑起一条全新的出滇入川大通道。格巧高速一端连接滇中城市经济圈,一端连接金沙江下游水电基地,对于助力白鹤滩电站建设、拉动产业发展、促进周边物流、助推脱贫攻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格巧高速建成通车
然而,这条重要通道从建设伊始就经历着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
地质难。项目所经区域地质构造复杂,特别是途径小江断裂带,地震烈度高达Ⅷ度,干热河谷,地形起伏、地质破碎,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
设计难。沿线设置有斜拉桥、连续刚构桥等复杂构造物,技术难度大,对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征迁难。沿金沙江一线高山深谷,地形狭窄,可利用土地较少,土地资源珍贵,涉及征地超过9000余亩,征用、拆迁与安置用地矛盾突出。
施工难。累计修建施工便道73条共75.4公里,超过主线长度;隧道内部山体破碎,如同豆腐里打洞,且桥梁深桩高墩较多。
环境难。项目所经地区多为干热河谷,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5℃,植被覆盖率低,水源涵养能力弱,对正常施工有较大影响。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三年来,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筑路人,汇聚于金沙江畔,战斗在乌蒙山间,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聚焦节点、攻克难点、打造亮点,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干出了一番新气象。
格巧高速公路自2017年1月开工建设以来,在昭通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交通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沿线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项目指挥部与各参建单位紧紧围绕通车目标,倒排工期,加强管理,在全线持续掀起大干、快干的热潮。
“八桥八隧”,是格巧高速公路的破题之要。为啃下这一个个硬骨头,指挥部科学调度,参建单位周密组织,将生产任务分解为“总体、年度、阶段、月度、半月”五个目标层次,做到层层传导、环环紧扣。同时,在设计、管理、监理、施工各个环节细化质量管控,建立全流程、全覆盖的质量管理机构体系、原材料管控体系、质量跟踪检查体系、施工质量标准体系。
针对施工环境复杂的困难局面,指挥部和参建单位专门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对安全隐患一律建档立卡,整改闭合、逐一销号,在昭通市在建高速公路项目质量安全进度综合督查评比中评分第一。
项目指挥部一手抓牢人力资源,在人员配置上,打破人才壁垒,广纳各方英才,组建了一支强有力的建设管理团队;一手抓紧建章立制,推出涵盖质量、安全、进度、计量、廉政等30余项管理制度,确保项目有规可依。
三年来,项目共有4个科研课题通过省交通运输厅评审并组织实施;编写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指南(试行)》,为其他高速公路项目提供技术支持,成功让“P+EPCM+建养一体化”建设模式在昭通落地、推广,形成了高速公路建设的“格巧经验”。
通过一个个有力举措,成功破解地质难、设计难、征迁难、施工难、环境难等一系列难题,最终在2020年元旦前建成,比原计划提前6个月通车,谱写了高速公路建设的“格巧速度”,打响了“规范格巧、标准格巧、创新格巧、精品格巧”的品牌,有力助推昭通脱贫攻坚工作和重大项目建设。
放眼如今的格巧高速公路风貌,“八桥八隧”控制性工程串连起一幅美丽的壮阔画卷;全省在建最大的高低塔钢混叠合梁斜拉桥双河特大桥巍然矗立,为白鹤滩库区打造成为昆明的“后花园”配备“加速器”,形成助推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36个月鏖战险峰峡谷,63公里印刻奋斗足迹。广大建设者用辛勤的汗水浇灌这方热土,让格巧高速公路这条飞虹在金沙江畔落地生根。格巧高速公路提前半年建成,书写了“中国建造”新的奇迹,为昭通“县县通高”打气,为云南“能通全通”助力!
云南网记者 谢毅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