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城市圈 > 正文
陆良县:擦亮绿色招牌 蔬菜产品走向世界
发布日期:2019-12-30    来源:珠江网    浏览:3302

曲靖市陆良县立足云南省第一大高原平坝自然资源、交通、区位等优势,发展壮大蔬菜产业,通过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专业化生产、市场化营销等措施,做大规模、做强龙头、做优品牌、做活市场、做好保障,有效推进蔬菜产业健康持续稳步发展。目前,陆良县蔬菜产业正向绿色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迈进,大量蔬菜销往全国各地的同时,部分绿色优质蔬菜还远销世界各地,陆良蔬菜产品正阔步走向世界。

立足优势选准蔬菜产业发展之路

陆良县位于云南省东部,曲靖市南部,国土面积2018km2,坝区面积772km2,是云南省第一大高原平坝,素有“滇东粮仓”“鱼米之乡”之美誉。境内平均海拔1840米,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区,春暖干旱,秋凉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年均气温15.7℃,年均降水量958.2毫米,全年无霜区249.2天,年日照时数2442.5小时,日照率51%。珠江上游的南盘江贯穿全境,地表水径流量17.3亿立方米,地下水1.65亿立方米。陆良县现有耕地面积113.44万亩,土壤多为红壤、黄壤、棕红壤,土层深厚,肥沃。全县辖7镇2乡2个街道1个华侨管理区,总人口69.32万,其中农业人口58.32万。

陆良县地处滇中腹地,是进出滇东的重要枢纽,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在昆明1小时经济圈、“麒沾马”半小时经济圈内,324和326国道在这里交汇,南昆铁路穿境而过,是连接昆明,沟通曲靖、红河、文山乃至贵州、广西西部地区的中心地带,是滇东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区位优势明显,物流网络畅通,为蔬菜外销创造了良好条件。

陆良县属典型的农业大县,陆良县委、县政府立足县内良好的水、土、气候等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交通区位等优势,大力发展壮大蔬菜产业,通过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专业化生产、市场化营销等措施,蔬菜产业已成为全县全省的重要支柱产业。2019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66万亩(含复种),预计产量达165万吨,农业产值达41亿元,加工产值达63亿元,与农业产值之比达1.55:1。同时,陆良县先后被列为全国“产业融合试点示范县”“水利改革试点县”“云贵高原夏秋淡季蔬菜生产重点县”“设施蔬菜生产重点县”“高原特色食用菌产业大县”“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云南省蔬菜产业重点县”。

做大规模夯实蔬菜产业发展基础

陆良田园食品有限公司是陆良县通过“昆交会”引进培育的外商投资企业,由香港田园公司投资建设。2007年9月,这家公司在陆良县境内多地考察,通过对各地水源、土壤取样检测后,最后选点进入陆良县芳华镇小前所村成立公司,当时注册资本100万美元,建成集蔬菜种植、保鲜加工、销售、新品种开发为一体的大型农产品公司。通过土地流转,现有育苗大棚13亩,钢架种植大棚310亩,自主种植示范基地有芳华基地1000亩,小百户镇炒铁基地560亩,全部安装自动化节水喷灌。2012年2月28日,陆良田园食品有限公司与总公司一同在香港上市。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仅2017年辐射带动芳华蔬菜合作社社员34户,主要种植产品为水果玉米、蔬菜等,种植面积1000亩,户均增收4200元。辐射带动双合村委移民区农户230户。2008年公司取得出口经营权,专门从事营销中高档市场为主,产品产销率95%,产品全部出口欧盟、东盟等国际市场,产品以安全美味的品质和精致的手工包装深受顾客的一致好评。

陆良田园食品有限公司的发展只是陆良县蔬菜产业规模化生产的一个缩影。陆良是全国蔬菜重点县之一,是全省常年蔬菜优势产区,蔬菜种植以叶菜类为主。近年来,陆良县委、县政府实施了土地规模流转财政奖补政策,搭建县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提高土地规模经营水平;重点实施农田工程建设,最大限度整合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节水灌溉等涉农项目,推广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绿色防控等设施,强化土壤改良和地力培肥,推进机械化生产;强化样板示范引领,通过统一规划、成片推进,新增5万亩蔬菜生产基地,打造11个“一村一品”专业村,提高基地的标准化和规模化水平。

截至目前,陆良县现已建成18万亩集中连片的蔬菜标准化种植基地,其中:10万亩集中连片种植的设施蔬菜基地一个,2万亩集中连片种植的休闲观光水生蔬菜种植基地1个,千亩以上连片种植的蔬菜基地37个,建成了原国家农业部蔬菜标准园4个,已形成了设施蔬菜、山地生态蔬菜和水生休闲观光蔬菜3个产业带,规模化种植基础较好。据统计,2018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60.2万亩(含复种),总产量135.5万吨,产值27.3亿元,占农业产值的74.5%,占农业总产值的28.6%。

做强龙头提升蔬菜产业组织化程度

2009年5月,在三岔河镇三岔子村成立的陆良爨乡绿圆菇业有限公司,是一个专业从事食用菌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公司占地70亩,建筑面积24180平方米,总资产4000万元,主要种植杏鲍菇、姬菇、平菇等。该公司严格按照“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和“公司化运作、标准化种植、基地化生产”的发展思路,以“诚信为本,信誉第一、客户至上”为经营宗旨,秉承“农户种植零风险”的经营理念,立足于科技创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采取“支部+协会+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连农户”的多元复合产业化经营模式,实行“菌种制作、技术指导、订单销售”的一条龙服务,通过菌包标准化生产、现代化菌棒分拣、包装、贮藏、物流、销售、干品初加工,食用菌废渣循环利用等发展模式,延伸产业链,规范了菌种管理,规范了食用菌种植技术,不断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4228万元,直接带动三岔子村600余户农户从事食用菌种植,就地转移劳动力1200余人,年人均纯收入达1.5万余元。

为了提升食用菌菌种品质,发展多样化品种,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四川科学院、云南省农科院进行合作,并于2013年2月联合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共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陆良)食用菌研发中心。2015年5月黑皮鸡枞研制成功。2017年5月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推进食用菌产业的产学研合作,在新品种引进、食用菌品种提纯复壮、配方试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2017年10月被认定为曲靖市企业技术中心,并联合中国农业大学王贺祥教授共同建设专家工作站。

陆良县委、县政府做强蔬菜龙头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和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品牌知名度高的龙头企业,发展高质量的专业合作社,参与项目的投资开发;对市级以上的龙头企业,给予资金补助和贷款贴息等政策支持,加大对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品牌打造、冷链物流等关键环节的支持;建立竞争淘汰机制,扶大扶强一批国内外竞争力较强的一流企业,力争创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2个,销售收入上亿元的蔬菜龙头企业15户;组建蔬菜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搭建服务平台,提升服务能力;创新“扶贫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联合县内三级扶贫平台公司,发挥项目带贫益贫作用,助推脱贫攻坚。

截至目前,陆良县全县从事蔬菜产业的龙头企业共有21户(省级5户),其中有10户销售收入超亿元。加工产值40.5亿元,与蔬菜农业产值之比为1.5:1;出口创汇720万美元。农民专业合作社257个(国家级1个,省级3个),家庭农场29个,生产产量占全县蔬菜总产量的60.7%,有效提高了蔬菜产业的组织化程度。

做优品牌打造蔬菜产业发展标杆

为推动陆良蔬菜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蔬菜产量大县向蔬菜质量强县转变,提升区域品牌价值,提高市场占有率、影响力和知名度,位于陆良县大莫古镇戛古村的云南陆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设施设备创新、种植技术提升,实现立体化种植,打造“绿色、生态、优质、高效”的陆良蔬菜品牌。

云南陆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二期项目投资1.2亿元,新建8米高现代化智能温室100亩,种植立体高效水培蔬菜,新建5米高连体温室600亩种植水培蔬菜;通过立体搭架、管道栽培,浅液流技术,安装防虫网、杀虫灯、粘虫板、园艺地布等设施创新、种植技术提升,实现了蔬菜绿色生产、安全环保,蔬菜根系不接触土壤,通过营养液供应蔬菜所需营养,采用智能化调控温、光、水和二氧化碳,设置隔离带防止病虫侵入,保证了蔬菜品质安全和清洁卫生、无污染。达到了节本增效的目的,用水用肥量比土壤栽培节约90%,用工量比土壤栽培节约70%。同时还缩短蔬菜的生长周期,提高复种指数,减少了翻地、整地、施底肥环节,可实现全天候不间断播种移栽和收获,每年可种植蔬菜12茬,平均每亩每茬产量3吨,每亩年产量达36吨,实现高产高效。立体水培蔬菜产量效益是普通水培蔬菜的1.5倍,普通水培蔬菜产量是土壤栽培的2.4倍,产值是土壤栽培的4.8倍。700亩水培蔬菜基地全部投产可实现年产量2.52万吨,年产值超1亿元,比相同面积土壤栽培增产1.47万吨,增收7980万元,将成为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标杆。

陆良县委、县政府为进一步做优蔬菜品牌,组建省、市、县三级专家工作组,设立或申报专家工作站,抓好各类科技培训,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在今年年内陆良县还将建成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质量可追溯和监管平台,支持经营主体建设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全县重点龙头企业和绿色生产主体将全部纳入监管;建成投入产品监管平台,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大绿色有机和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全力提高绿色化生产水平;实施蔬菜品牌战略,专业打造1—2个区域公共品牌,申报地理标志1—2个,统一品牌策划、包装和运营管理,建立品牌授权制度,并在省级以上的媒体扩大宣传推荐,打造陆良蔬菜知名品牌。

截至目前,陆良蔬菜产品远销北京、广东、上海、福建、湖北、香港、澳门等地,已培育了“陆航水培蔬菜”“田园供港蔬菜”“绿圆菇业”“沃坤农业”“曦野农业”等企业品牌,蔬菜产品杏鲍菇、卷心菜、西兰花、荷兰豆、芥兰、番茄等出口南亚、东南亚和欧盟各国。2018年蔬菜外销量达120.2万吨,占全县蔬菜总产量的88.7%。

做活市场增强蔬菜产业发展动力

在中国陆良蔬菜冷链物流园内,每天从早到晚,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大大小小运送蔬菜的车辆进进出出,运进来的是从田间地头采摘的蔬菜,通过速冻脱水、分捡装箱、冷冻保存,装车后立马运销广州江南市场、深圳海吉星市场、虎门市场以及湖南长沙、湖北武汉、浙江温州、江西、北京、西安、重庆等全国各地。

据统计,中国陆良蔬菜冷链物流园高峰期每天收购蔬菜1万吨左右,直接带动解决9000余人就业,每年可实现劳务收入3.6亿元以上,同时还可带动蔬菜加工、包装、销售、物流、信息、餐饮、住宿、农资、劳务等产业的发展,可间接解决3万余人就业,进一步延长了蔬菜产业链条,初步实现了蔬菜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中国陆良蔬菜冷链物流园,是陆良县委、县政府统一规划、统一招商、集中建设的重点项目,设计规模约1180亩,分三期开发建设,于2013年10月成功招商签约云南博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陆良绿之源经贸有限公司、陆良绿丰果菜产销有限公司、云南富合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陆良金泰市场管理有限公司5家企业进行建设,共投资5.5亿元,2015年5月底完成冷库工程建设并投入运营,共建成冷库223座,净面积7.1万平方米,净容积41.2万立方米。

同时陆良县委、县政府抓住“宝能”“海吉星”“星厨邦”“云南城投集团”入驻陆良重大机遇,力争把陆良蔬菜冷链物流园建成“中国云南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绿色食品加工园,形成蔬菜产地市场和集散中心,建成农业科技孵化基地,智慧农业大数据中心,并借助“云品出滇”,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智慧零售体验中心,构建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新型供应链。同时加大蔬菜产业宣传和招商引资力度,组织开展特色蔬菜展销会、推介会和博览会,吸引省内外客商实地参观考察,加强国内外市场对接与交流合作,支持蔬菜产品出口创汇,建立互利合作产销关系。支持组建蔬菜运输、销售、农业机械等中介服务组织,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做好保障增添蔬菜产业发展活力

今年以来,陆良县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决策部署,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创建“一县一业”示范县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指导意见》(云政发〔2019〕14号)精神,通过积极申报,今年11月29日陆良县被正式列入云南省“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陆良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发展机遇,立足陆良农业资源优势,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发展新要求,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升“五化”水平为重点,以发展“生态、优质、安全、高效”的蔬菜产业为目标,按照“产品落在品牌上、品牌落在企业上、企业落在基地上”的思路,重点抓好“做大基地、做深加工、做强龙头、做优品牌、做活市场”5个方面的工作。

为进一步做好蔬菜产业发展服务保障工作,陆良县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一县一业”蔬菜产业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机构,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严格落实各项支持性政策,完善配套相关政策,对农产品加工、交易市场用地优先保障,以工业用地最优惠价格出让。优化招商引资营商服务环境,县直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加快推进废弃菜叶无害化处理、农副产品深加工、农副产品包装等相关配套业建设发展,做好一站式全程优质服务,让更多的农业企业落户陆良发展。

同时科学制定目标,力争到2021年,用3年时间,补齐产业发展存在的绿色化水平不高、精深加工不足、市场渠道不宽、品牌发展滞后等短板,全力推动陆良蔬菜产业快速可持续健康发展,打造陆良绿色蔬菜品牌,做大做强做优蔬菜产业,推进陆良蔬菜产业大县向蔬菜产业强县转变,力争将陆良县建成全国优质蔬菜生产基地、西南最大的蔬菜交易中心、全省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全省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县,实现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80万亩(含复种),预计产量达200万吨,农业产值达50亿元,加工产值达120亿元,与农业产值之比达2.4:1的蔬菜产业发展目标,助推全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目标。(雍启丁王虹郭鹏程文/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