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珠江网讯 > 正文
【驻村先进典型】陆彬:用真情帮扶村民 以行动践行承诺
发布日期:2019-11-29    来源:珠江网    浏览:258

用真情帮扶村民 以行动践行承诺

——财政局派驻河尾村委会第一书记陆彬先进事迹

沾益区大坡乡河尾村委会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陆彬扎根基层,以一颗为民的真情帮助村民、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普通党员的承诺,在新时代脱贫攻坚路上真帮实扶,帮助贫困群众办实事、解困难、谋发展。

河尾村地处地处偏远,与昆明市寻甸县接壤,距沾益城区50余公里。全村13个村民小组、484户2100人居住在大黑山、红石岩、牛栏江之间的狭长地带,汉彝两个民族在这里和睦相处、繁衍生息。全村共有贫困户120户455人,分散居住在各个村落。陆彬,1999年参加工作后一直在财政部门工作,驻村前任金融办副主任,2018年主动请缨到大坡乡河尾村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

踏实驻村 不当“走读生”

他经常与队员说,“既然来驻村,就不能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有真抓实干、真心为民,踏踏实实住在村上,帮助干部群众做事,才能得到他们的支持,才能干好工作”。驻村第二天,陆彬便带领工作队员逐村逐户走访,详细了解贫困户基本情况、了解村情民意,尽可能多的掌握第一手资料。两个多月的时间,就摸清了河尾村村民的基本情况,大部分村民户主,他都能叫上名字,说得清各家各户的基本情况,村里的人通常都亲切地称呼他陆书记。

把自己当“村里人” 把村里事当“份内事”

“群众利益无小事”这句话”,这句话陆彬总是挂在嘴边,只要是老百姓反映的事,无论大小,他都会亲力亲为,想方设法帮他们解决。驻村以后,他将自己当作河尾人,河尾村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无论是入户走访、田边地头与群众拉家常,还是在村组干部会议上,他都会习惯的说“我们河尾”、“我们村”,这无形中拉近了群众和村组干部的距离,群众都愿意多和他交谈、讲心里话。

除了第一书记职责规定的“份内”之事外,其他只要是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关系到村组发展的事,他都会与村干部一起想方设法去做。刚驻村时,全村的自来水工程还未全面竣工,为了让这件惠民工程落到实处,他与工作队员一起,先后多次到水源点实地查看、组织村民出义务工开挖沟渠做好管网管护。为了抢抓节令完成烤烟、水稻移栽,多次组织村民抢修水利设施。河尾村委会总支书记李金林这样评价到:“陆书记他们作风务实,踏实苦干,对我们村的脱贫攻坚、基层党建等各方面的工作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和支持,从他们下来以后,干部的干事热情更高了,贫困户增收的路子更多了,党员群众的积极性更高了,村庄更美了。”

调处矛盾纠纷 促进和谐稳定

陆彬真诚对待每一个反映问题的村民,面对矛盾不回避,公平、公正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群众看到陆书记作为一名国家干部、一个“城里人”都能放下架子与他们心平气和的、耐心地帮助他们,他们自然就心平了、气顺了、意见少了。

由于修建进村道路,有两户农户因土地纠纷,双方各执己见、互不相让,长时间未达成协议,村组干部多次调解未达成协议,矛盾越来越深,远看就要错过栽种节令了,如果还不能有效解决,双方地块都将荒芜,时间越长越不利于解决问题,为了尽快解决双方矛盾,陆书记与村委会主任、治保主任等人先后4次到农户家中了解情况、地块现场查看,多次调解到深夜十二点,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最后终于达成了协议,双方握手言和,第二天便在各自交换后的土地上进行耕种。

千方百计协调资金 坐实“三联三争”

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重要保障,如何让产业扶贫更精准、更长效?这个是一直困扰着第一书记的问题,驻村以来,他一直在为这个问题找答案。陆彬发现蚕桑产业不仅可以壮大集体经济,还可以带动周边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和就近务工的方式增加他们的收入。为了改变村组干部和群众发展产业的观念,多次带领村组干部到白水、龙华等种养殖基地参观学习、引进种植大户到村上实地查看、论证,现场讲解种植技术;实地调查、充分了解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村级公司集中流转80余亩土地种植桑树发展蚕桑产业,目前,种植的桑树长势良好,标准化蚕房也即将建成投入使用,明年就可以投入生产并产生效益,在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还能为在家的富余劳动力提供打工机会,提高贫困户收入。与此同时,陆彬与村组干部还带头还利用桑树中间空地,种植“扶贫辣椒”50余亩,通过土地流转、吸纳村民务工等方式带动20余户群众增收,其中贫困户10户,实现村集体收入3.5万余元,这让干部群众看到了产业发展的希望、积累了种植和市场经验。

两年的时间一路走来,陆彬从没有停止发展产业的步子,他坚信只要不懈努力,找到好的切入点,河尾村一定能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目标。陆彬说:“脱贫攻坚仍有很多的事要做,还要我们继续努力,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做实“三联三争”工作,通过全员积分制和绿币爱心超市管理,进一步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养则养的原则发展产业,不断增加贫困户增收致富的渠道,我们有信心按时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