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网讯(通讯员:赵汝苍)马龙区张安屯街道按照“产业特色有品牌、特色产业有市场、市场销路有效益、贫困受益有保障、脱贫出列有质量”的产业发展思路,着力把产业扶持政策用活、把扶持到户产业盘活、把内生发展动力激活,最大潜力的把产业发展的链子扣紧扣实,拉长延伸产业的带动辐射效应,做实产业扶贫后半篇文章。
一、发展产业组织引领,培育产业特色有抓手。
坚持以“三联三争”为契机,全力解决好小、散、弱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助推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助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扶贫开发与产业发展双丰收。建立健全运行机制体制,扶贫公司与合作社平台联建,公司负责合作社养殖优质生态稻田鱼养殖资金筹措。合作社与贫困户资源整合,采取鱼苗“托管或寄养”等方式,吸纳贫困户用自己的稻田养殖鲤鱼。合作社以扶贫公司注入的资金向养殖户免费发放鱼苗,并派1-2名专业的技术人员免费提供养殖技术,指导贫困户科学养殖,防止稻田鱼病害、死亡、减产,提高稻田鱼的产量和质量。合作社及收购企业联结,签订了收购协议,约定每公斤30元的保底收购,合作社与农户约定每斤25元价格支付土地及劳动报酬;扶贫公司、合作社约定收益不低于5元/公斤的收益进行核算,将销售纯总利润的20%分配给扶贫公司,80%的分配给合作社(市场价格高于保底价格时按市场价格核算)。通过产业扶贫组织化,带动贫困户发展特色优质稻种植、稻田鱼养殖509余亩,年产鲜鱼2万余公斤,年产优质稻30万余万公斤,实现经济增收170余万元。
二、产业帮带形合力,合力攻坚助脱贫。
坚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产业发展中的帮带作用,合力推进产业助脱贫。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了长效帮扶机制体制,把有务工需求、产业扩面、产品收购、产品加工等方面的企业和贫困户发展需求意愿无缝对接,有效的集结社会帮扶力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同时,采用“包保领导+企业+贫困户”的帮扶模式,街道领导班子成员与新型经营主体及贫困户建立了包保联系制度,形成了强大的帮扶合力。一年来,辖区12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贫困户土地328亩,年支付贫困户土地收益金30余万元;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就业145人次,年支付贫困户工资收益150余万元;带动有意愿发展产业但无劳动能力的10户深度贫困户养殖稻田鱼70余亩,户均实现稳定增收5000以上。
三、盘活资源抓产业,集体增收有路子。
结合街道“田园风光、鱼米之乡、美丽张安屯”的产业发展定位,发动社区党总支、居委会把撂荒水田、水库、坝塘资源以“社区党总支+农户+合作社+订单(能人大户)”的方式进行托管,把产业闲置荒废资源“用起来、活起来、管起来”,不断提高辖区优质稻种植及水产养殖的开发水平,做好产业发展的后半篇文章。盘活撂荒水田集体管理使用40余亩种植优质稻、稻田鱼;整合辖区水库、坝塘资源6件物化资金发展水库合作养鱼2000余公斤;采用寄养或托管方式发展稻田养鱼800余亩;实现村集体创收20余万元,全力开创村集体经济增收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