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珠江网讯 > 正文
科技惠农兴村领头人——陈兴片
发布日期:2019-10-09    来源:珠江网    浏览:2409

珠江网讯(通讯员 吕雪梅)炎热的天气,挡不住陈兴片同志对马铃薯的热爱,更挡不住他对贫困户的深情,只见他蹲在地里,小心翼翼的查看马铃薯、玉米的生长情况。

33DB9195@607D1D40.263D9D5D.png.jpg

陈兴片,男,1963年12月出生,高级农艺师。自参加工作以来,潜心于农业农村工作,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为宝山镇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农业技术的实验、示范、推广中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后7次获省政府、省农业厅表彰,15次获曲靖市、宣威市表彰,201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农村基层科技工作者”,2018年荣获“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全国优秀基层科技工作者”“全国最美农技员”,2019年被评为“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工作者”。

8E2E5F5C@960D6A0F.263D9D5D.jpg.jpg

脚踏实地

一心为民

陈兴片出生于农村家庭,和千万个农民家庭一样,都梦想着粮食丰收。农村给他印象最深的就是贫困,村民祖祖辈辈以种地为最大的事业,读小学、中学、乃至高中时挨饿的经历,让他梦想自己将来能从事农村农业工作,帮住农民摆脱贫困。

1983年高中毕业的他,如愿以偿被选聘为农科员,分到宣威市宝山乡乐红村工作,那个时候宝山镇农村基础设施异常艰苦。为有效解决农业专业难题,锤炼本领过硬,成为农民群众信任依赖的好伙伴。白天,他将足迹和汗水印在土地上,晚上,挑灯夜战一点一滴‘消化’农业专业知识。

2009年,云南遭遇百年不遇的干旱,陈兴片带领农科人员奔波于田间地头,看到一老农坐在地上,哭着说:“他家两个大学生的生活费咋办呀”?他仔细观察快要干枯死的种苗,思考如果现在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说不定能“起死回生”。他一边安慰农户,一边想办法,最终探索出田间地角挖塘铺塑料膜的简易水塘和大塑料水袋运水、田间存水抗旱模式,在最大程度上帮助农民挽回了损失。此抗旱技术在宣威市得到大力推广,并创下了干旱之年玉米平均亩产661.3公斤、马铃薯平均亩产2734.6公斤的高产纪录,实现了大旱之年的丰收。

正因为心里装着百姓,装着农业生产这项关心国计民生的大事业,只要身体不倒下,他绝不会停下自己勤奋耕耘的步伐。他心甘情愿,冒着严寒,顶着烈日,把新的农业技术和理念推广宣传到千家万户,手把手教会他们怎样合理施加各种肥料。2016年1月21日,他刚做完眼睛手术,不顾医生和家人的劝阻,接着就投入到马铃薯品种试验、样板落实中。2016年3月21日做完阑尾手术不几天,他又及时赶到全市农业科技下乡暨赶集活动现场,进行科技宣传。

CC2F93D4@5F73E932.263D9D5D.jpg.jpg

陷入困境

打造品牌

凭着工作上敢闯敢干的拼劲和过硬的专业素质,陈兴片于2000年被任命为宝山镇农科站站长。这一年,他顶着巨大的压力,组织试种的500亩马铃薯获得史无前例的成功,马铃薯亩产从常规的1.8吨提高到2.7吨,商品率从15%提高到43%,每吨的经济价格从600元提高到4000元,一时间引起业内一片轰动。

2008年的冬天出奇的寒冷,俗话说“瑞雪兆丰年”,职业上的敏锐性让他带领办公室同事马不停蹄筛选出5个优良品种,加快全镇优质品种推广运用4万亩,薯种繁殖3000亩。同时基地示范场组织农资、信息、咨询等技术培训,促进农民职业素质的提高,基地示范场成为全市马铃薯高产示范区,亩产均达2278公斤,比基地建设前的1645公斤增加到633公斤,创造亩产4.16吨的历史纪录,这标志着基地示范场超高产体系的建立,推动宝山马铃薯在产量增产上迈出了跨越性的步伐。

马铃薯是高产丰收了,但农户家里的马铃薯堆积如山头,他的初衷似乎实现了,然而,市场经济价格的低迷局势让他彻夜难眠。许多亲人、朋友多次阻止他收购马铃薯,但是想到农民大半年的收入全靠出售马铃薯,想到自己为农名增收的初心,想到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的责任,他坚持按照种植前签订的合同价收购马铃薯。为找销路,他带领农技人员到昆明等地设立乌薯专卖店,并亲自将一件件马铃薯送到批发市场、超市和客户家中,虽然很操劳,但最终把老百姓的马铃薯销售完,他觉得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经过这件事之后,他意识到掌握产业发展主动权,关键是在技术和品牌上领先于人,把优势品牌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快速形成经济效益。就好比宣威火腿名扬天下,于是他注册宣威首个特色马铃薯品牌“紫云宝土豆”商标,实现生产营销信息共享,提高产量质量和市场竞争力。2003年“紫云宝土豆”获广州食品工业博览会金奖,以后乌薯供不应求,实行订单生产,销往广州、上海和四川等地,价格从0.8元/公斤提升到4元/公斤,促进了广大农民增收。

正是在陈兴片这类农业技术骨干的辛勤付出下,宝山镇建成了首个宣威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场,2006年省政府授予“国家级科技示范场百星奖”,国家科协、国家财政部联合授予“科普试验示范基地”。 

聚焦扶贫

奋发有为

“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他们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他所感受到的是自己肩上的责任,一种无形的力量让他每天都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宣威市宝山镇得马田张庆位,夫妇两人都是残疾人,一直担心中药材种植一没有技术、二没有销路,不愿意参与种植,陈兴片得知后先后8次到他家里进行思想鼓动,又带他到合作社参观了解产销一体化模式,保证收入,保证订单收购,他家终于放心地种了9亩,2018年收入2.8万元,亩收入是玉米、马铃薯六七百元的四五倍。像张庆位一样今年才开始种植中药材的贫困户在得马田村还有100余户,种植1亩党参产量可达800公斤,按每公斤6元的保底价计算,有总收入4800元,种苗由合作社免费提供,贫困户除去化肥、地膜、耕地费等1500元的投入,还能余下3300元的纯利。

“乐红村是高寒贫困村,陈主任帮助我协调资金、深耕土壤、解决销路,建成脱毒薯基地360亩,种植马铃薯1150亩,最高亩产达3.38吨。”来到乐红村,在全国种植大户俞明良家,他说:“在陈主任的指导辅助下,我创办的宝乐专业合作社获省科技型经济合作组织称号,我还被评为省级先进科技示范户、全国粮食种植大户。”安益村土地贫瘠,群众增收门路少,有8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单一,农民挣钱难。如今,马铃薯成了安益村脱贫致富的大产业,户均马铃薯年产值超万元,2016年以来有3户产值超10万元,24户产值在5至10万元之间。农户缪应恒说:“自从发展马铃薯产业后他家经济收入提高了,今年他打算再扩大到25亩,预计年收入8万多元”。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陈兴片从参加工作以来从来没有放弃过对农业事业的守望,也没有放松过对农业问题的求解。拥有工作激情和超强能力的陈兴片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