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四好农村路”串起美好生活
初秋,南汀河畔的临沧市临翔区蚂蚁堆乡大梁子山上,挖掘机挥舞着长臂,一条通畅的大道正向大山深处的邦海村延伸。
邦海村距临沧城40多公里,坐落在海拔2350多米的高山上,由于地势险峻,交通出行困难,村民只能靠人背马驮运送核桃、茶叶下山,又把粮食、肥料、建材等运上山来,被当地群众称为“赶高脚路”。打开山门,走上宽敞通途成为当地群众世世代代的梦想。
从2014年起,为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临翔区加大对贫困乡村的农村公路建设。以蚂蚁堆乡为例,实施脱贫攻坚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以来,90多条公路通达乡间,境内村寨交通路网已基本建成。“村村通公路,一通百通。公路修进大山来,建材运进来,新楼房盖起来,经济作物也旺了起来。”说起农村公路建设,86岁的蚂蚁堆乡糯恩村老人李枝福点头乐道。
修一条路,富一方民。“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路,是群众的期望。近年来,我省全面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构建起了农村内畅外联的交通格局,农村地区“出行难”问题得到显著改善,为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建好农村路。全省新改建农村公路8.05万公里。其中,贫困地区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改造2854公里、“直过民族”及沿边地区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14809公里、27个深度贫困县50户以上不搬迁自然村通硬化路15500公里。
管好农村路。我省初步形成了以县(市、区)为责任主体的农村公路管理体制,建立了“县有路政员、乡有监管员、村有协管员”的管理体系,探索制定了“法、约”结合“村规民约”农村公路管理机制,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路长制”实施率达100%。
护好农村路。我省构建起较为完备的省市县乡四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系,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达82.4%。
运营好农村路。我省“农村客运站+电商+快递+邮政+物流”综合体系逐步形成。
5年来,我省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不断补齐,路网结构逐步完善;农民群众爱路护路意识不断加强,路域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主体责任不断压实,农村路况得到有效提高;运输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产业带动作用逐渐突显。一条条平整而美丽的农村公路,串起一个个村落,联起一家家百姓,织绘出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
在陆良县,“四好农村路”建设紧紧围绕彩色沙林旅游综合体、南盘江水域、五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景点,着力开发“景观大道”“旅游公路”,不断拓展城市、乡村发展空间,公路围着产业建,产业围着公路转。
在昌宁县,依托“四好农村路”和“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的优势,交通、邮政等部门紧密配合,大胆突破传统商务模式,以交邮融合发展的方式,打通农村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让快递派送实现“零距离”。
在香格里拉市,“四好农村路”建设与党建相结合,以村党支部为引领,在党员固定活动日开展爱路护路活动,党旗飘扬在“四好农村路”上。
“绘制好‘四好农村路’的美好蓝图,我省与东部发达省份和西部先进省份相比,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比,仍然存在不少差距。”省交通运输厅负责人表示,加快推动农村公路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要有超前意识,强化统筹谋划,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要更加注重“四好农村路”的美好出行品质。于是在全力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云南以“补短板、促发展、助增收、提服务、强管养、重示范、夯基础、保安全”八大工程为重点,按下发展“快进键”。
修一条家门口的路——实施脱贫攻坚补短板工程,加快推进撤并建制村、抵边自然村、“直过民族”和沿边地区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加快路网提档升级,因地制宜推进低等级公路升级改造;进一步完善安防工程,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2020年通客车。
修一条老百姓的路——建立和完善村道议事机制和专群结合养护运行机制,设置公益性养护岗位,吸收农民参与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推广村道养护由农民群众承包、帮助农民创收增收;大力推行路长制,加强路产路权保护,逐步形成“有人养路、有钱养路、有人管路”的工作格局。
修一条能致富的路——充分发挥农村公路复合社会效益,在满足老百姓便捷安全舒适出行需求基础上,推进“农村公路+产业”融合发展,与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有效衔接,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客运与物流、快递、电商等功能深度整合融合。
修的是路,通的是车,连的却是民心。越来越多的“四好农村路”将延伸至农村的各个角落,把群众对脱贫致富的期盼、对乡村振兴的向往串联在一起,铺就一条共同通往美好生活的“乡间小路”。(记者 李承韩 通讯员 李家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