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步稳行疾,70年突围求变。回眸富源县建国70年来的发展历程,从敲敲打打的小手工业到现代工业遍布城乡各地,从国家项目到民生产品,从数据利器到绿色环保,从富源“重磅”到富源“特色”,今飞集团、飞扬等上市公司到富源密集投资兴业,美国工业产品有了富源制造,富源今飞分厂办到了印度。在工业这个大舞台上,富源工业的创新成果和“富源制造”“富源速度”得到了交口称赞,聚焦富源,我们目睹到富源制造转型升级的巨大成就,触摸到富源工业高质量发展强劲脉搏,感受到富源工业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蓬勃发展活力,门类齐全的工业产业振兴行动初现成效,走出工业洼地的富源县正英姿勃发地向工业新高地迈进,并成了云南省工业建设的风向标和新范本,得到了各界的好评和效仿。
说起富源县的工业,我们的老一辈承载的记忆是乡镇的手工业社和部分村社敲敲打打的小作坊,这些雏形虽有工业的影子,但仍是建国前的特定工业符号和母本。随着黄泥河镇响水河电站的投入营运,富源县拉开了现代工业的序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电”这个新生事物给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带来的方便、给社会带来文明。1957年开工建设,1959年建成发电的黄泥河龙井电站虽然是富源县第一座站水电站,但属于微型电站,该电站机组小、用户少、体量轻、作用低,先后只运行了五年就被淘汰。1970年,随着黄泥河公社响水河二级电站开始筹建,由20人到绿水河电站历时10月才把由德国西门子公司1910年出厂的容量为240 kW的发电机组运到响水河,1972年7月1日建成投运,发电供黄泥河镇的法佐、箐口、啊汪、布古、小羊场和老厂镇的迤得黑、黑克,使7个小乡3190户农民用上电,享受到了现代工业带来的实惠。
黄泥河镇响水河电站站长贺厚道介绍说:“响水河电厂1971年开始建厂,1972引进德国西门子公司的发电机组,到响水河电厂正式开始运行投产,就覆盖了整整七个大队,黄泥河有牛场,新寨,布古,菁口,小羊场等,还有老厂迤德黑大队,当时就供了这么多村委会的照明用电,1983年的时候并入南方电网运行,然后又重新带动了二级站、一级站,总体来说是三级电站,我们现在这台是首先建的电站。”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黄泥河镇响水河电站的建成投入运营带来了富源县工业发展的春天。近年来,富源县坚持把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新兴产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抓手,持续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全力调结构、转方式、育产业,打造多元产业发展体系。截止目前全县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7户,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企业68户,占规上工业企业70.1%,非煤企业29户,占规上工业企业29.9%。随着富源县工业上山和城镇上山工作的强力推进,富源的工业园区集群发展、抱团发展的模式以及“富源速度”的诞生成了云南省工业建设的风向标和新范本。
“富源的工业发展历史悠久,早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就已经能够生产硫酸、沥青等产品。新中国成立后,富源因地制宜办起各类工业企业,改革开放以后,重点发展了乡镇企业,建立起了煤炭、煤化工、电力等工业体系,工业产值快速增长。富源是煤炭资源大县,煤电作为富源的传统产业,贡献最多、支撑作用最突出,是我们的立县之本,也是强县之基,在县域经济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一度时期还成为曲靖工业的‘标兵’,也为全市乃至全省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富源县工业和科技信息化局局长刘俊英介绍道。
叹七十载奋力拼搏沧海桑田,看巨变中富源工业跃马扬鞭。建国初期,富源县亦是百废待兴。这七十年间,虽风雨兼程、饱经风霜,但富源人不忘初心,砥砺奋进。每一个脚印都深深地刻进了历史深处,每一个阶段都为现在的工业成就奠定了坚实基础。建国七十年来,富源的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转变,1949年至1977年,历经跌宕起伏,富源工业艰难起步,产业格局初具雏形;1978年至2012年,逐浪改革开放,富源工业厚积薄发,富源制造魅力初显;从2013年开始,进阶“工业强县”,富源工业跨越发展,奔跑姿态最是动人。十八大以来,富源县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努力探索工业经济发展新路,主动适应新常态、谋划新思路、化解新矛盾,工业经济实现总量扩大、结构趋优、效益改善、动能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特别是工业园区建设,让富源步入工业发展最快、成效最明显、质量最好时期,示范带动效应明显。十九大以来,富源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大工业投资力度,提升平台建设水平,优化产业整体布局,推动产业体系建设,增强市场主体活力,营造工业发展环境,全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工业增速位居全市前列,整体呈现“量质齐升、结构趋优、基础夯实、后劲增强”的特点,在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的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可喜的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大数据、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等战略,为富源工业做大总量、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条件,为富源构建现代工业体系等创造了宝贵契机,走出一条具有富源特点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2019年,富源县全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类施策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全力打造富源工业经济“升级版”,构建具有富源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全县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总体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转型加快、结构趋优、活力增强、质量提升、效益显著的良好发展态势。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工业投资两大核心指标保持稳定,带动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45.7亿元。
据刘俊英介绍,近年来,富源县委、县政府坚持把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新兴产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抓手,集合多方优势,持续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开山劈石建园区、无中生有育产业、因势利导调结构、多措并举促转型,推动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维推进、多元发展的新格局,云南泽鑫铝业、今飞集团等大企业纷纷进驻,为了让企业能够引得来、留得住、可发展、能赚钱,我们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开工、快建设、早达效,积极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努力营造亲商安商、爱商富商、“亲”上加“清”的良好氛围,全力打造政策稳、环境好、服务优、效率高的发展软环境。园区招商“磁场效应”不断释放,带动效应明显,富源工业园区已经成为工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
聚焦富源县的工业,收获颇丰,今飞集团“今飞”牌摩托车、汽车铝合金轮毂系列产品规模名列全国第2位,铝合金轮毂位列“全国十大名牌轮毂”前3位。在近年来兴起的智能制造浪潮中,云南富源今飞轮毂制造有限公司不甘落后,主要建设年产500万件铝合金汽车轮毂项目,毗邻的泽鑫铝业,是富源县铝产业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基础材料铝锭到高端应用铝合金产品,以商招商吸引更多制造企业入驻富源。在绿色水电铝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示范标杆引领作用,推动低能耗短流程进展,逐步实现高效能高精度加工技术、新工艺及装备的新型铝产业集群集约发展。今飞轮毂的智能制造只是富源县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注脚。富源县大力优化发展软环境,实行“园区一颗章”办结、项目全程代办、“保姆式”服务等有效措施。园区工作人员转作风、重执行、强服务,形成了“说了算、定了干、马上办、有担当”的干事创业氛围。在园区项目推进上连续三年创造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今飞速度”,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态度赢得了社会各界和企业的高度肯定,也让投资者们感受到了优质服务,淘到了真金白银,实现了合作共赢,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正在用实践贡献着力量,谱写富源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我们从沿海一带就到处寻找落脚点,最后在富源落户。一个就是利用当地的原材料进行深加工,富源有泽鑫铝业,可以节能降耗,直接用他的铝水进行加工产品。第二个原因,在这个地方劳动力丰富,气候适宜,各方面成本可以下降,可以就近市场。目前,如果我们三个厂建成的话,可以实现产值50个亿,安置就业人员5000多人,现在已经有2000多人了,而且不仅安置人员创造效益,同时一些无形资产也是相当大的,第一是整个县整个精神面貌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全县人民都充满了信心,第二是富源县在云南省这个知名度,随着今飞这个项目的建成,也不断地提高,不仅在富源、在曲靖、在云南,现在由于我们的客户是在全世界的,现在很多知名厂家都到富源来,慕名而来洽谈,准备想到这里来投资。”富源今飞集团董事长陈晋高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道。
工业是强县的强劲“推手”,是激活县域经济的源泉。70年前,富源县被大山阻隔,百废待兴,发展落后;70年后,富源县被被全国关注,开放创新,全面小康。回顾过去,富源儿女用拼搏和汗水迎来了发展的最好时期;立足当下,富源制造科技越“创”越勇,富源制造市场越“闯”越广,富源制造加快升级“富源智造”;展望未来,富源将以实际行动在工业上山、城镇上山和工业园区建设中作表率、走前列、争先进,全力打好县域经济、园区建设、民营经济“三大战役”,不断总结完善“产城互动、以产兴城、以城促产、相互支撑”园区经验,激发全民学工业、谋工业、干工业、抓工业、兴工业热情,促进工业经济集约发展、集聚发展、集群发展,助力富源县工业园区建成区域性特色产业集群区、区域经济带动区、技术创新先行区、循环经济示范区、城镇建设拓展区。
富源的工业建设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在未来的路上也不会止步。今后将紧紧围绕全县工业发展现状和资源禀赋,精准发力,主要抓好“新兴产业培育、传统产业提升、淘汰落后产能、做实招商引资”等工作,为工业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为县域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
(富源县融媒体中心 曹振宇 秦洪卫 张鹏飞 张蝶 汤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