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网讯(记者 徐武)8月20日,记者从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曲靖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富源专场发布会上获悉,40年的时间,富源县地区生产总值从8470万元提高到155.35亿元,增长了183倍;地方财政收入从866万元,提高到14.59亿元,增长了168倍;正式脱贫摘帽,被授予“云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荣誉称号,谱写了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本文图片来源:富源县融媒体中心)
打好“四大攻坚战”
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央和省市坚强领导下,富源全县人民团结奋斗、艰苦创业,199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亿元大关,2011年突破100亿元大关,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全面提升。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制定实施了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两轮驱动”战略,全力打好产业转型、县城建设、脱贫攻坚、安全维稳“四大攻坚战”,全县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55.35亿元,与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的8470万元相比、增长了183倍,地方财政收入从1978年的866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14.59亿元、增长了168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78元增加到2018年的12473元、增长了160倍,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破解“一煤独大”
产业培育成效明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富源县结合实际,培育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和生物资源加工、新型煤化工、铝合金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加工制造、旅游文化、现代商贸物流“五大产业”,“一煤独大”的单一产业结构得到有效破解,构建了现代产业新体系。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粮食产量实现17年连增,被农业部表彰为粮食工作先进县。富源魔芋、大河乌猪“两大品牌”提质发展,均获得了农业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先后被列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魔芋产业重点基地县。同时,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黄桃、蔬菜、辣椒、中药材等高原山地特色经济作物,累计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67家、新型经营主体875家,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提升。
工业经济方面,富源县开山劈石建园区、无中生有上工业,累计投入8亿元,在大山里建成了37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打造了产业发展的“新洼地”。2018年底,入园企业(项目)达46个,实现工业园区产值119.2亿元。今年6月,园区有色金属加工制造产业聚集区被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授予“云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荣誉称号。先后引进了浙江今飞集团、万里扬集团和广东大长江摩托车配套企业以及美国苏必利尔等知名上市公司、企业集团落户富源,先后建成了今飞500万件汽车轮毂、500万件摩托车轮毂、飞扬300万台汽车变速器等铝合金制造项目,推动了铝产业延伸发展、集约发展、集群发展,打造了铝合金加工制造新产业。坚定不移推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累计淘汰和化解煤炭过剩产能732万吨(占全市42.8%、全省14.1%),整合关闭矿井51对,地方煤矿从145对减少到94对,实现了单井生产能力和本质安全的“双提升”。
大力发展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商贸物流辐射力不断增强,农村电商从无到有,覆盖面持续扩大。建成了多乐原、陶源溪谷等一批文旅休闲项目,改写了富源无旅游的历史。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宜居水平不断提升
为改变落后的城市面貌,富源于2014年制定了“新型城镇化”战略,启动实施以“一片两线四园五湖八景”为重点的县城建设“五年行动计划”,推动城市上山。通过五年努力,富源北城14条24公里市政道路、高铁站前广场、公园、体育活动中心、社会保障福利中心、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全部建成投用,今飞御景园、宏发梧桐苑、雄达玉顺华府、宏发新时代商业广场等一批城市房地产和商业综合体项目加快建设,12平方公里的新城格局已经形成,城市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人气财气越来越旺,一座宜居宜业的山水园林生态县城正在加速形成。乡村人居环境提升上,扎实推进“七改三清”专项行动,昔日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脏乱差”环境,变成了如今山清水秀、道路通畅、整洁干净的村容村貌。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富源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集中力量干大事,打赢打好了脱贫攻坚决胜战。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动员一切力量、整合一切资源、想尽一切办法,累计投入各级各类资金97.98亿元,顺利实现8个贫困乡镇127个贫困村出列、100821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5%,今年4月30日经省委、省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历史性的贫困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千方百计解难事,打赢打好了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累计建成中小型水库5座、安全饮水工程856件,新建(改造)用电线路2460千米(10千伏748千米、400伏和220伏1712千米)、一户一表6.3万户,新增硬化农村公路1650公里,实现行政村道路硬化全覆盖,村组道路硬化率达82%,全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改善,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遗余力办实事,打赢打好了民生保障持久战。办学条件全面改善,新建中小学20所、幼儿园15所,新增校舍面积25.84万平方米,“大班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教学质量大幅提升,今年高考实现了本地考生清华、北大“零”的突破,一名中考考生夺得全市中考状元。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新建村级卫生室124个、卫生院9个,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遍布城乡,从根本上解决了缺医少药、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五大保险综合参保率达95%以上,城乡低保、临时救助、特困供养等机制更加健全,进一步织密织牢了民生保障网。
抓牢安全生产主动权
社会局面安定和谐
富源县始终把安全维稳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全力抓安全、保稳定、促和谐。
富源煤矿企业多、安全风险大,2014年之前,安全生产事故多发频发,以2009年至2013年为例,五年每年平均发生事故5.6起、死亡16.5人,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2014年以来,结合实际出台了富源历史上最严格的煤矿安全生产和打击非法开采黄红牌“双十二条”制度、《富源县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全面压实安全生产责任,截至目前,地方煤矿创造了64个月零事故、零死亡最长安全周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安全保障。
为全力营造和谐稳定的好局面,持续推进平安富源、法治富源建设,深入实施“个十百千”平安细胞工程创建,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领导干部接访约访下访工作机制,群众的合理诉求得到解决,合法权益得到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持续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空气质量优良率和地表水、县城饮用水水质达标率均达100%,有效保护了富源的绿水青山。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紧扣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富源县认真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县党员干部“四个意识”全面加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坚决。
大力整顿提升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扎实开展“对标争先”“红旗村(社区)”创建、“驻村扶贫标兵”评选活动,创新建立村级集体经济“433”分配模式,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引领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树立了在项目建设、脱贫攻坚和安全维稳一线选人用人的鲜明导向,2018年以来从脱贫攻坚一线提拔重用干部 96名,占提拔总数的64%。建立健全了容错纠错和澄清保护的机制体制,为5名干部进行保护澄清,充分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激情。
驰而不息整治“四风”问题,累计开展作风督查355次,问责领导干部537名,干部作风持续好转。创新建立阳光监督平台、实现对公职人员监督全覆盖。保持反腐高压态势,累计立案审查446件514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486人,释放了管党治党、从严治党越往后越严的强烈信号。
70年艰苦奋斗,70年风雨兼程。富源的发展历程仅只是伟大祖国改革发展的一个缩影,但它深刻印证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光辉足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富源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市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守初心、牢记使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砥砺奋进、阔步前行,奋力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富源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