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网讯(记者 王吉飞)贺子珍在威舍猪场负伤时用来给中革军委发电报时用过的桌子、贺子珍使用过的盆、红军长征时用过的生活用品、送给富源县营上迤茂老百姓的书……7月23日上午,记者跟随再走长征路采访团走进富源县中国红军长征民间文物收藏馆,馆内毛主席纪念像章、著作书籍、红军用过的各类物品等红色藏品让人目不暇接。
“我1963年出身于富源的一个小山村,红军长征曾两次过富源,红军长征的故事在这片土地上广为流传,红军长征精神一直鼓舞着大家奋进。我收藏这些红色物品主要就是为了把红色文化传承下去,教育一代一代的后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珍惜我们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馆长潘庭宏说。
1988年的一天,潘庭宏无意中发现20多枚毛主席像章,不加思索地将自己省吃俭用下来的80元钱买下了像章,回家后如获至宝。之后他着魔似的把钱省下来收集珍藏各个时期或各种材质的像章,当时一个像章大约一至两块钱,他几乎所有收入都用来买毛主席像章,吃的穿的都十分节俭。日积月累,收集的像章越来越多,除像章外,所有能收集的红色物件,他一样也不放过,逐渐成为当地的收藏专家。
潘庭宏在家乡办了一个矿泉水厂,通过艰苦创业,慢慢有了一定的规模,效益好以后就开始大量收藏毛主席像章和红色物件。2007年,潘庭宏筹资在中安镇三道箐筹建了8个展览馆,打造了一个全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文化传播基地。
“我的大多数藏品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产物,是这段历史的‘有生命的物证’。它在质地上、在外在的特性上,它们可以千差万别,而‘万变不离其宗’的,是以其自身的‘唯一性’,反映这一段革命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革命精神乃至重大事件的史实,因此我必须给要他们一个‘家’。”潘庭宏这句话说得斩钉截铁。
一次活动中,武装部一位同志为潘庭宏提供了一条线索,红军长征经过黄泥河猪场战斗非常激烈,在紧急的行军途中贺子珍因飞机轰炸腿部受伤,在老乡家包扎伤口后,曾在一张桌子上发电报,这张桌子一直藏在老乡家中。他得知后欣喜若狂,硬是逼着这位同志带路前去收集。经过数小时的车程,终于到了农户家中,门牌还挂有“贺子珍发电报处”的提示牌,在得知是来谈收藏贺子珍发电报用的桌子,物主说:“出多少钱都不卖”,贵州档案馆已挂号收购多次,都无功而返,他也同样遭遇了闭门羹,同样无果而返。回家后,成天想着这么珍贵的物品放在农户家中实属可惜,一是物品得不到有效利用,二是保护也不专业,时间久了会腐烂。于是他第二次独自到农户家恰谈,再次无果而返。他整天茶不思,饭不香,事隔两个月后又一次登门,直到第五次请当地村民帮助协商共同说服,最后终于收购了贺子珍发电报用过的桌子,外加一件红军做饭用的吊架。当晚带着心爱的宝贝,连夜赶路,外面还下着雾雨,能见度不足3米,但怎么也挡不住他如获至宝的心情,拼命往回赶,一到家就细心打整保养,将如愿以偿的桌子和架子放在自己精心布置的展馆里。
“我差点命丧黄泉”,回忆起自己最喜欢最热爱也最深刻的一件物品时他这样说。那是2010年的一个夏天,经朋友引荐,他去贵州遵义征购一台红军用过的电话机。当车行至320公里以外的贵州安顺时,一辆摩托车横穿公路,他紧急避让的一瞬间,汽车撞上了隔离带,当地的老乡赶到现场救援,他醒后第一句话竟然是:“不咋个,不咋个”。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他,当晚就换乘大客车,又转面包车,最后骑上摩托车颠颠簸簸走了11公里的山路,到达收藏有红军电话机的老乡家里。他把自己此行的种种经过和磨难细细地和物主聊了起来,物主越听越感动,决定以最低价格将电话机卖给他收藏。
文化收藏馆内的60万件红色藏品是潘庭红花了30余年从各地收集而来。其中不仅有邮票、报纸、杂志、民间老物件以及和富源相关的一些红色物品,更多的则是毛主席著作、纪念像章、瓷像和红军用过的各类物品。
2009年、2011年,潘庭宏带着他的红色文物两度来香港展览,展出了1000余件历史文物。其中有毛泽东像章、语录、解放军军服、红军时代的电话机、红卫兵袖章及各年代的生活用品,见证了时代的巨大变迁。在展出期间,有香港知名爱国巨贾提出用5000万元全资收购潘氏34万枚毛主席像章,被潘庭宏婉言谢绝了。耗费无数精力收藏的毛主席像章,是潘庭宏的全部精神支柱。就在记者采访他的前一天,昆明的古玩商仔细捡看了他的部分藏品,希望收购5000套重样的毛主席像章,金额超过100万元,他照样谢绝了。从1988年进入收藏界以来,潘庭宏对藏品“只进不出”。他历经千辛万苦,从点点滴滴积累,所收藏的红色藏品被列入基尼斯纪录大全,获得红色收藏家的美誉。
2009年,他被评为全国十佳新闻人物。在炫目的光环背后,有谁知道这位具有红色情怀的农民企业家为了传承红色文化,历经过多少艰辛坎坷。
潘庭宏对于红军与家乡的渊源,自小就耳熟能详,对红军甘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推崇备至。目前,潘庭宏的红色藏品主要存放于富源民族文化生态村和中国红军长征民间文物收藏馆内,免费对外开放,让红色文物讲述长征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