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网讯(通讯员 龚成亮)近日,笔者走进宣威市阿都乡,每到一村,笔者都看到各村挂片领导、驻村干部正在热火朝天的大干脱贫攻坚工作,在阿都乡的大佐村,笔者看到包乡的处级领导宣威市人大副主任宁粉娥正亲临一线作战指挥人居环境提升工作,村室里,驻村队员认真细致的在核查建档立卡信息,村室外,环境整治小组的村三委干部和群众正顶着高温,手持铁锹、扫帚正在清理村内环境。据悉,该村自从包乡的处级领导宣威市人大副主任宁粉娥多次来到该村开展人居环境提升动员会后,该村的人居环境发生了焕然一新的崭新面貌,让人眼前一亮,规整的农家小院,通畅的连户道路,热闹的文化广场、吐露着新芽的行道树,处处显露出生机……村内日新月异,心齐气顺,群众参与脱贫致富的精气神更是让人印象深刻。
阿都乡包乡领导宣威市人大副主任宁粉娥告诉笔者:“通过这些年我在这作为包乡领导,每月驻村10天,每天走村入户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走遍了阿都乡12个自然村,对这里的村情、民情都已经很熟悉了,经过这些年的艰苦奋战,阿都乡各方面都处在发展变化中,今年,阿都乡办起了合作社,种植马铃薯434亩、辣椒424亩,种植红高粱4800亩,中药材610亩,蔬菜200亩,生姜250亩。全乡群众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贫困人口大幅下降,人均年纯收入不断增加,村民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了。”
阿都乡大佐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是该乡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阿都乡贫困面广程度深,是云南省20个最边远的民族特困乡之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912户5795人,为确保脱贫攻坚工作稳步推进,阿都乡党委政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组织保障,严格责任落实,规范工作程序,强化考核监察,营造良好氛围,调动和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打好脱贫攻坚战。一是建立组织机构保障。抽调人员,配齐设备,建立健全以乡扶贫办为主阵地、该乡12个贫困村为主战场、贫困户为主攻点的工作网络。二是建立层级责任保障。明确脱贫任务、时限及责任,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三是建立运作程序保障。阿都乡党委组织全体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困难群众,确保扶贫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四是建立督查机制保障。建立健全精准扶贫工作考核机制和帮扶工作考核办法,深入所包贫困村和贫困户,及时了解扶贫对象困难与动态;阿都乡每月召开一次扶贫工作专题推进会,各部门各村及时汇报工作进展,查找薄弱环节,研究工作计划。同时将把扶贫工作成效纳入党员干部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与年度工作考核挂钩,严格奖惩。五是建立动员宣传保障。组织全体乡村干部认真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扶贫工作时的系列指示精神,切实提高对脱贫攻坚工作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的认识;进一步明晰工作思路和工作办法;先后召开乡脱贫攻坚动员会、脱贫攻坚推进会、明确责任落实会、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会、充分调动党员干部扶贫工作积极性;印发扶贫政策宣传资料、脱贫攻坚知识小册子,确保机关干部、贫困户人手一册,营造全社会关注扶贫、支持扶贫、参与扶贫的浓厚氛围,同时组织全体乡村干部开展脱贫攻坚知识测试和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脱贫攻坚贵在精准,成败在于精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阿都乡以精准扶贫为突破口,坚持因地制宜、因户而异、因人而异,在精准识别上下功夫,在精准分析上动脑筋,在精准帮扶上求实效,真正做到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帮扶措施,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阿都乡副乡长、宣传委员赵雪梅告诉笔者:她挂姜棚村,姜棚村离乡政府驻地十余公路,是阿都乡最偏远落后的一个贫困村,与贵州省威宁县龙场镇一河之隔,有贫困户91户,314人。她向笔者介绍家里有一幼一童的两个娃娃,小的才刚满一岁半,还正需要人照顾,但为了阿都乡今年能够按时脱贫出列,她把行李都搬到村上与驻村干部一起同吃同住村里,白天走村入户,晚上还召开村民群众会把党的好政策都宣传给村民们。
如今,在“党建+扶贫”带动下,该乡实现了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驻村工作全覆盖,大部分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了,村容村貌改观了,支柱产业壮大了……嬗变的背后,是该乡持续实施驻村工作的“蝴蝶效应”。
从曲靖师宗县派到该乡挂职的副书记李永军告诉笔者:自从我和雷朝东副书记从师宗县派来到阿都乡那天起,我们就和这里的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把准重心,围绕中心,攻克难点,顺应民心,充分发挥挂职副书记的作用,深入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改活动,逐户逐人核查,精准识别确认,摸清贫困底数,同时找准支撑抓手,聚力产业、就业、创业“三业扶贫”。
产业扶贫。据悉,扶贫产业是该乡脱贫的重要推手,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中,阿都乡建立健全“三联三争”工作机制,一是坚持建好平台搭好载体。该乡组建乡级三农平台公司,在12个村成立村级合作社,由村支书担任社长。公司分别向各合作社下达农产品生产订单,形成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和贫困户以销定产、订单制农业发展的新模式。乡村两级平台公司的建立,为整合各类扶贫资金和资源提供了有效载体。二是坚持整合资源整体推进。充分整合学生营养餐、产业扶贫资金、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扶持等资源,整体考虑,统筹安排,画出助推脱贫攻坚的最大同心圆。租用农户土地50亩,投入资金575万元,建成勤工俭学基地。基地已建成蔬菜种植基地、生猪屠宰基地、豆制品加工基地3个基地,每年能为近5000名学生的营养餐提供约400吨蔬菜(含豆制品)、110吨肉、20吨油等原料保障。在村级,将人均1500元的扶持资金整合到合作社,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模式,重点发展生猪养殖、高粱、生姜、当归等产业。目前,流转整合土地5630余亩,积极扶持12个村发展规模化种植高粱4570亩、中药材610亩、蔬菜200亩、生姜250亩,覆盖全乡所有贫困户。已整合学生营养餐寄宿制生活补助资金合计2640万元。三是坚持联结利益联动发展。产业发展过程中,引导贫困群众通过流转土地、劳务用工、合同订单等方式,帮助贫困群众获得“五金”即:百户群众获养殖金、流转土地获租金、就地务工挣薪金、农资变现获销售金、示范引领增添信心“黄金”。其次,阿都乡把激发群众、干部、村级组织活力作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效支撑,引导全乡上下牢固树立“一想二干三成功,一等二靠三落空”的思想,主动攻坚、合力攻坚。积极开展红旗村创评工作,通过两轮创评红旗村11面,9个村38名村干部、76名小组干部待遇得到提高,村组干部干事创业激情有效激发。阿都、谷兴等村“爱心公益超市”有序推进,开展物资兑换2次,涉及贫困群众648人,兑现物资折价6万余元。培养党员致富带头人25名,发展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项目1个,培育党员创业致富示范基地3个,3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获“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标兵”表彰。
就业扶贫。该乡已成立劳务输出工作站,进一步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实施贫困对象劳动技能培训226人,春节后对接引进省外用工企业召开招聘会,有序组织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42人,全乡贫困劳动力已就业1552人,农村剩余转移就业1.1万人。提供公益性岗位160个,带动160户429人增收;创业扶贫。该乡针对贫困户“创业无项目、发展无资金、就业无门路、种养无经验”等瓶颈问题,采取积极措施为贫困户搭建脱贫平台。一是开设技能培训,搭建创业平台。利用讲习所请种养殖专业人士传授种养殖技术,为其提供技术支撑。目前,已开展技能培训23次。 二是推动小额贴息贷款进程,搭建资金扶持平台。该乡在贫困户小额贴息贷款工作中注重时效、质量。明确专人与地方农行积极对接,详细了解每户贫困家庭经济情况,分析扶贫资金在每个贫困户家中发挥的脱贫效果。2017 年至目前,阿都乡小额贴息扶贫贷款已发放319户,共计1545万元。
政策、方法对了头,工作一步一层楼。该乡统筹民政、村建所、交管所等职能部门精准发力,实现基础垫基、政策兜底、民生保障。
基础垫基。按照年度项目计划和贫困村退出标准,以改善人民群众特别是贫困户的生产生活环境为主抓手,大力改建、新建通村、通组公路,兴修安全饮水,全面改造电网等,一场场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不断打响。目前,完成全乡50户以上自然村通村公路133条29.7879公里,组组通全乡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486公里,实现50户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水利建设稳步推进,实现90%的自然村通自来水或水窖,实施农田水利整治项目,电力和信息建设加快改善,已完成12个村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和“户户通”工程,实现移动4G网络全覆盖。
政策兜底。该乡民政办将全乡建档立卡户3552户7341人纳入低保、特困人员保障范围。据悉,近两年来,在住房保障方面,危房改造1301户,共投入资金1526.7万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440户1396人,其中2018年在梨树村安置点实施易地搬迁95户339人,补助标准为5.775万元/人,投入资金1957.725万元,2018年6月启动,2018年12月入住;2019年度计划进城安置农户345户1057人,2019年12月入住,补助标准为5.775万元/人,投入资金6104.175万元。医疗卫生保障方面,乡镇卫生院定期不定期开展免费上门体检,建立了全乡群众健康档案,目前已开展免费体检活动20余次。
民生保障。该乡实施教育提升工程,及时兑现“雨露计划”补助资金和新考取大学学生的奖扶资金,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整顿教育收费标准,目前,全乡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阶段入学率达100%,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大幅度提升;实施基本医疗保障,落实基本医保1912户5795人,落实医疗救助64人次,大病集中救治13人;劳动力转移158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