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网讯(记者 王吉飞) 在曲靖市师宗县雄壁镇雨柱村委会白兆村,一个回族汉子徐老四孝敬老人的故事被传为了佳话。提起他,没有人不伸出大拇指;说起他,没有人不为之动容。
俩老人连续病重打断了“外来女婿”的幸福节奏
1988年,家住泸西县白水镇的徐老四为了未婚妻马会荣的孝心,为了更好地照顾家里未婚妻家里的俩老人,毅然“嫁”到了白兆村。夫妻俩恩爱和睦,忙时务农,忙农活后去附近的煤矿打工,又先后生下一儿一女。日子虽然不很富裕,但一家六口的日子也是过得和和美美。
天有不测风云。正当徐老四一家正享受着天伦之乐的生活时,2001年开始,岳母马小艳(已于2018年底去世)患上了哮喘。由于病情反复发作,一直无法治愈,在2006年又患上了帕金森综合症,完全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只能卧病在床。但徐老四和妻子一直没有放弃,各医院跑遍不说,连民间的偏方都探寻了很多,一心想让岳母好起来。
2008年,厄运再次来袭,徐老四的岳父马尚怀(已于2013年7月去世)检查出结肠癌。医院多次下达病危通知,但徐老四始终没有放弃治疗,直到实在不见好转,才把岳父接回家休养。从此,家里两个老人均卧病在床,不仅要把老人照顾好,还要和妻子一起打工挣钱,把给父母治病欠下的债给还清。
以孝为先熬过艰难岁月
因给老人治病,徐老四和妻子不光耗尽家财,还跟亲戚借了一些钱。为了做到还债和照顾老人两不误,他们夫妻二人开启了白+黑、打工+务农的模式。两个人均在附近工厂上班,但把上班时间都错开,比如妻子上白班,徐老四就上晚班,夫妻俩轮流照顾老人并种好庄稼。
每天早上起来,徐老四和妻子都是要先给老人洗脸、翻身、清理大小便、换洗衣服、喂饭、喂药,然后再去上班,使长年卧床的老人从未生过褥疮,屋里也没有难闻的气味。
夫妻俩打工加种地,一个月能有3000多元的收入,大半都用来给两位老人买药,徐老四还给老人买了轮椅,抽空和妻子推着老人到外面走走。
说起那段难熬的时光,徐老四不禁提起了自己的一对儿女,老人卧病在床,孩子那个还在读书,每天孩子放学回家都会帮着做饭、照顾公公和婆婆,时常陪在老人身边给老人解闷,这样老人心情也会好一些;农忙时节,两个孩子都会地里帮忙做活。
“外来女婿”的美德四处传扬
如今两位老人均因病离去,徐老四也完成了当年结婚的时候对妻子“把岳父岳母当成自己亲爹亲妈”的承诺。徐老四和妻子马会荣偶尔会翻看一下两个老人以前的照片,整理下老人睡过的床铺,擦擦老人用过的轮椅,说说当年的一些虽苦尤甜的往事。马会荣觉得嫁给徐老四是这辈子最幸福的事情,感谢丈夫为这个家所做的一切。
徐老四孝老爱亲的故事开始传扬。在白兆村,徐老四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四周的邻居都会用徐老四一家的故事作为孝道的教育题材来教育孩子: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别说是一个招赘的女婿,就是亲生的子女,能这样照顾老人,都很难得了。
徐老四也被评为曲靖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和中国好人榜,这个小家庭经常会得到来自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慰问,那些慰问品不仅给他们带来了温暖,更是对这种传统美德的赞美与传扬。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之德会形成一种浓烈的家庭亲情,也会对社会的稳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徐老四的故事的影响下,回汉合居的白兆村邻里互相帮助,和睦相处,被评为了民族团结示范村,孝之德也会一代代传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