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网讯(记者 朱洪良)房前屋后绿意盎然,小院内蜀葵向阳盛放。这是一个花开茂盛,干净整洁的农舍。尽管农舍的主人杨发富于2010年去世,但乡亲们一直没忘记他。他设立的“焕发奖学金”从1997年至今,激励了一届又一届小河小学的孩子们。
杨发富是土生土长的曲靖市麒麟区茨营镇人,因为受过教育,成年后成为了当地一名村干部,这让他深刻体会到读书的重要性。然而上世纪50年代,不仅杨发富所在的何家村没有学校,整个茨营镇尊师重教的氛围都不浓厚,杨发富小时候也是到离家10公里的外村上的学。
1963年,杨发富和弟弟杨开恩走遍了何家村的家家户户,招收了第一批9个学生,他的大儿子也正是其中之一。此后他带着村民一砖一瓦建成了两间教室,又亲手为学校做好了桌椅、门窗……
1997年春节,杨发富一家齐聚一堂,看到自己借钱背债培养的四个儿子都已成才,但村里有孩子因为家庭贫困不得不放弃学业,他萌生了在小河小学设立奖学金的念头。因为家境并不富裕,最初妻子有些反对。而弟弟杨开恩也有隐隐的担忧:“我觉得这固然是好,但如果只发一两次作用不会太大,关键是能不能一直坚持下去。”
但杨发富决心非常坚定。1997年,杨发富找到小河小学校长陈双才,提议设立“焕发奖学金”,并向茨营镇党委提出申请。同年9月,12名品学兼优的学生成为了“焕发奖学金”的第一批受惠人。
22年过去了,如今走进小河小学,仍然会在最显眼的位置看到“焕发奖学金”获得者的照片。过去每一年,杨发富都会亲自到学校为孩子们发放奖学金。陈双才说:“如今日子越来越好,这笔奖学金确实不算多。但其中蕴含的意义和对孩子们的鼓励却是非凡的。这一直是我们学校最重要的一个奖项,学生们都十分珍视。”
说起杨发富,陈双才至今记忆犹新:“老人的精神十分崇高,人却很朴实。我还记得有一年到了发放奖学金的时候,他穿着沾满泥水的高筒靴就来了,一问才知道,是刚干完农活从田里来呢。”
2010年,杨发富因意外去世,但“焕发奖学金”并没有因此中断。他的四个子女握住了“接力棒”,继续出资让奖学金延续下去,让爱心和鼓励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