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网讯(通讯员 郑满欢)当前,脱贫攻坚“战役”已到了“发起总攻”的关键阶段,驻村扶贫干部是这场“战役”的“排头兵”,肩负着宣传党的政策、参与精准脱贫、建强基层组织、推动乡村善治的职责使命,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然而,部分“四型”驻村干部(“得过且过”型、“基层镀金”型、“光杆司令”型、“水土不服”型),严重影响脱贫攻坚任务落实,应高度警惕。
一、“四型”驻村干部的特征
一是“得过且过”型。有的驻村干部责任担当不够,认为驻村条件艰苦,驻村不守岗、在岗不尽责,工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村上常常找不到人。有的驻村干部得过且过,只想着“熬天数、混日头”,人在村里,却不在群众“心里”,晒晒太阳,刷刷手机,计算日子,盼着归期,出工不出力。有的身不离床、脚不离地、机不离手,甚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仅不干工作,还要村“三委”干部“伺候”伙食,导致村“三委”干部意见大。
二是“基层镀金”型。有的驻村干部把驻村经历看作光鲜的“乌纱帽”而不是“责任帽”,存在“基层镀金”心理,认为自己的仕途中缺乏基层经历,便下来“走一走”“遛一遛”,搞“度假式”驻村、“观光式”帮扶,把村组当“旅店”,驻村履职“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不抓工作落实,只求四平八稳熬完驻村时间,安安心心拿到基层工作经历“毕业证”。
三是“光杆司令”型。部分村组干部心里不平衡,把集体经济、基层党建、项目建设等大小事物统统滑给驻村干部,让驻村干部唱“独角戏”,自己当“甩手掌柜”,导致驻村干部成了“光杆司令”。有的村“三委”干部认为驻村干部是来“抢班夺权”的,排挤、打击驻村队员,对驻村干部的工作不支持、不配合。有的第一书记带着优越感驻村,认为自己是上级派来的,有“尚方宝剑”,工作中存在“揽权越位”现象,认为第一书记就是村里的“一把手”,有的甚至把自己当成村里的“一霸手”,对村“三委”干部颐指气使,导致村“三委”干部心里有怨气,对第一书记的工作不支持。
四是“水土不服”型。有的驻村干部不适应从“坐机关”到“走田头”、从“指导员”到“战斗员”的角色转变,带着浓厚的“书生气”“职业病”驻村,不会唠农家嗑、办农村事、解农村题,不接“地气”,不沾“土气”,与农村不“接轨”,与群众“不合拍”,降低了群众对驻村队员的认同感、信赖感。有的驻村干部学习动力不足,不愿学习、不会学习、学用结合不紧密现象突出,导致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有的驻村干部农村工作经验不足,抓不住农村工作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搞“撒胡椒面”式帮扶;有的驻村干部找不准农村工作热点,“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有的驻村干部存在本领恐慌,破不了农村工作难点,看似忙忙碌碌,实则毫无建树,驻村不“助村”,严重影响脱贫攻坚任务落实。
二、破解“四型”驻村干部的对策建议
一是派出单位要当好驻村干部的“娘家人”。驻村干部“脱产”不意味着“脱管”。派出单位作为“娘家人”,一要提高认识。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谋划驻村干部的选派工作,有“好干部更应该到一线锤炼”的思想,主动将本单位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敢担当、讲奉献,勇于开拓创新的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派”出来,为贫困村提供“秀外慧中”、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好媳妇”。二要跟踪管理。派出单位不能当“甩手掌柜”,既不能“撒手不管”,也不能“不归我管”。要以“严是爱、松是害”的责任感对驻村干部的日常管理建立台账,会同派驻县、乡共同加强对驻村干部的监督管理,定期听取驻村干部思想和工作情况汇报,通过管理、监督、考核等多管齐下,促使驻村干部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三要关心关爱。派出单位要做个排忧解难的“娘家人”,时常关心关爱驻村干部,让派出干部放下“人走茶凉”的顾虑。在生活中,要及时落实驻村干部生活补贴、健康体检、购买保险等相关待遇,帮助解决生活上的实际困难,解除谋事创业后顾之忧。在工作中,应有“一人驻村,全局帮扶”的责任感,充分发挥部门职能的优势,尽全力在技术、项目、资金上给予帮扶,让驻村干部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
二是派驻乡镇要当好驻村干部的“婆家人”。一是管理上要严格。驻村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党委、政府的形象,必须在思想上拧紧螺丝、上紧发条,严肃驻村工作纪律,不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玩“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克服“走马观花”式调研观念、“心挂两头”的浮躁观念。要强化纪律约束,严格落实考勤管理等制度,对不遵守驻村纪律、得过且过的驻村干部,及时督促整改,杜绝驻村干部成为“观光干部”。二是保障上要落细。要为驻村干部提供电脑、打印机等必要的办公器材和食宿条件,让他们安心驻村。采取“一对一”的方式,每名驻村第一书记明确由一名乡(镇)班子成员作为帮带人,帮助驻村干部迅速适应工作角色。结合乡(镇)阶段性中心工作,通过会议集中培训、“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班、工作例会等方式对驻村队员实行兜底培训,提高驻村干部能力素质。要定期与驻村干部谈心谈话,了解思想动态,解除驻村干部的后顾之忧。
三是组织部门要当好驻村干部的“贴心人”。县(市)党委组织部门要履行好管理职责,把党委、政府关心关爱驻村干部的政策措施落细落小,做驻村干部的“贴心人”。一要在政治上贴心。对在勇挑重担、积极作为、实绩突出的驻村干部优先推荐使用;对工作不到位、作用发挥不好、基层意见较大的驻村干部果断进行组织处理,营造在脱贫攻坚一线比“高低”、论“英雄”,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选人用人氛围。二要在思想上贴心。每季度召开1次座谈会,听取驻村工作第一书记情况汇报,了解掌握思想、工作动态。每半年组织驻村干部家属召开座谈会,做好驻村干部家属思想工作,争取驻村干部家属理解、支持驻村干部工作,避免驻村干部“后院起火”。三是工作上贴心。要制定切实可行、具体有效的常态化监督管理机制和实绩考评机制,加强日常管理、督查、考核,考准考实驻村干部工作成效,让驻村干部肩上有担子、心中有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