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城市圈 > 正文
师宗:拧紧社会保障“发条” 托起贫困群众幸福“生命线”
发布日期:2019-05-20    来源:珠江网    浏览:780

珠江网讯(通讯员 孙利勇 通讯员 宋志林)自开展脱贫攻坚以来,师宗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精准扶贫各项决策部署,把社会保障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持续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兜底扶贫体系,全面托起贫困群众幸福“生命线”。

社会保障兜底让26396人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是低保为我减轻了生活压力,帮我分担了家庭的忧愁,如果没有低保,我还真不知道这个日子咋个过下去,更不敢想象能让两个孙子继续上学。”家住雄壁镇瓦鲁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郭大娘满怀感激地说道。今年69岁的郭大娘于2015年被纳入低保对象,老伴、儿子先后逝世,儿媳远走他乡,音信全无,一连串的打击使这个本就摇摇欲坠的家庭雪上加霜,生活难以维持。现在,郭大娘每个月能领取876元的低保金,加之,孙子上学每年可享受1250元的生活补助,顿时让这个家庭重新燃起新的希望。

目前,师宗县像郭大娘这样符合低保、特困供养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部分和完全丧失劳动力、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已经全部纳入兜底保障范围,实现了扶贫政策和兜底保障政策的有效对接。同时,师宗县加强动态调整,建立健全退出机制,经县、乡两级审核认定,符合条件的继续保留,对家庭情况好转且收入持续稳定的渐期退出,真正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应退尽退”。自2017年10月以来,经过多轮动态调整,师宗县精准锁定农村低保对象11982户23284人、城镇低保对象1343户2127人、特困人员791户786人、孤儿199人。

让最困难的群众享受到政策红利过上好日子

家住葵山镇温泉村委会发乐村的贫困户孟彩兰今年65岁,常年体弱多病,儿子先天性青光眼疾,家里没有什么收入来源,生活过得紧巴巴的。“这日子真的没法过了,但又不得不撑起这个家,不然那个苦命娃怎么办。”说到自己的心酸处和家庭的困境,孟彩兰嚎啕大哭起来。 总算天无绝人之路,村里替她家申请了低保,现在每年可获得低保金7008元。在政策的支持下,当地扶贫工作队又帮她家建了45平方米的新房,现已搬迁入住,日子越过越有样。“要是没有党的好政策,我家还在挨饿呢,现在生活不成问题了,还住上了新房子!”说到这里,孟彩兰脸上笑开了花。

据了解,师宗县出台一系列措施,落实低保兜底、特困救助、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政策。推行全面甄别、个人申请、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张榜公示、镇级审核、县级审批“七步工作法”,确保救助对象精准;建立健全低保对象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完善保障标准、救助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相适应的调整机制,实现农村低保保障线与扶贫线“两线合一”;建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机制,畅通社会兜底“最后一公里”,让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

“低保金又涨了,从去年7月份开始,低保金又涨了好高,看着存折上的数字蹭蹭长,心里别提有多高兴。”聊起这个话题,雄壁镇扯乐村的贫困户陈小林笑呵呵地说。陈小林家里穷得叮当响,妻子肢体残疾,儿子在师宗职中读书,生活十分困难。当地民政部门按政策为他家办理了低保和残疾人生活补贴。“近两年低保金时时涨,我们家一年收入上万元,孩子读书也不用发愁了,学费全免了,另外还有3500元的生活补助。”陈小林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最低生活保障事关困难群众衣食冷暖,是维护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师宗县在县、乡两级建立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不断加大投入,于2018年7月再次提高全县城乡低保标准,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557元/人/月,提高幅度为10.3%;农村低保标准按Ⅰ类、Ⅱ类、Ⅲ类划分分别提高到292元/人/月、205元/人/月、150元/人/月,提高幅度为7.7%。

社会保障政策的阳光雨露洒遍城乡

师宗县竹基镇养老院活动室里30多位老人,热热闹闹地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剧,不时发出爽快的笑声来,张大爷高兴地说道:“托党的福,现在的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以前冬天洗澡是我们最大的奢望,只能烧壶水,简单擦洗下身体,现在有了太阳能,有了淋浴房,热水24小时管够。衣服脏了护理员给洗,饭菜变着花样做,还发了新棉衣、新棉被,冬天再冷也不怕。”养老院里住的老人们都是镇里的空巢老人和五保老人,均被列入国家财政兜底对象。自2018年以来,师宗县不断提高五保对象的供养水平,将集中供养的五保对象供养标准从每人每年590元提高到665元,分散供养对象标准从每人每年505元提高到665元,并在重要节假日开展送关爱、送温暖活动。同时,全面启动高龄老人长寿津贴发放工作,其中,80岁至89岁高龄津贴全年600元,90至99岁高龄津贴全年840元,100岁以上的老寿星,高龄津贴全年3600元。让老人们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依。

同时,县里为困境老人聘请了“保姆”,孤寡老人衣食住行不再犯愁。从破旧的土坯房搬进干净整洁的养老院,从清汤寡水的小饭桌到荤素搭配的大食堂……。师宗大地上,这群原本生活最困难的孤寡老人,正感受着改革开放40年来最温暖的幸福变迁。

2015年6月,彩云镇足法村的伏嫂丈夫病逝, 47岁的伏嫂犹如遭遇晴天霹雳,两个孩子一个上大学、一个上高中,多年的积蓄掏之一空。挂联干部了解到这个情况,忙前忙后帮助伏嫂,让她家吃上了低保,暂时缓解了生活压力。2016年2月,在村干部的帮助下,伏嫂积极加入合作社,种植了3亩辣椒。两年来,经过伏嫂辛勤劳作,生活有了很大起色,达到了脱贫退出标准。“低保让我吃了定心丸,让我解决了眼前的困难;现在,辣椒收成一年比一年好,我有了稳定的收入;大女儿大学毕业找到了工作,一家人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她主动要求退出低保,希望更多有需要的人能享受这项政策。伏嫂的脱贫增收故事,在师宗县并非特例。竹基镇坞白村靠香菇、龙庆乡山黑村靠种植工业大麻等产业扶贫助农增收的故事,每每精彩上演。

低保兜底,让最最贫困的群众有了生活的底气;广建兜底保障房,让最最贫困的群众住上了敞亮的新房;发展力所能及的产业,让最最贫困的群众过上了越来越幸福的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