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正文
曲靖老街:一座温暖的“城”
  • 发布日期:2019-03-29
  • 来源:珠江网
  • 阅读量:2335


从2018年曲靖市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以来,作为中心城区的麒麟区付出了巨大努力。大力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组建志愿者队伍等诸多工作,出发点、落脚点是让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这座城市成为有温度、有厚度,宜居宜业宜游的温暖所在。

挖掘文化元素  让老街更有活力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落,西门街的豆浆油条店、饵块店等次第开门,街上人来人往,逐渐热闹了起来。

麒麟区寥廓街道辖区内的西门街、学院街、南门街、西关街和打油巷、新道巷、芭蕉巷,是曲靖现存历史最老的街巷,被曲靖人统称为老街。

家住打油巷的刘德昌起早侍弄花草。二楼的窗口杜鹃开得正艳,绿萝碧绿的枝叶悬垂在木窗上。

这个季节的老街,春意已经关不住,从巷内人家的房前屋后流淌了出来。

“我们这个打油巷,过去好多人家都榨香油,脚还没踏进巷子,就能闻到一股浓浓的油香味。”66岁的刘德昌在老街上生活了66年,如今在打油巷开起了古玩店。对他而言,这里有着关于父母、青春和成长的所有记忆。

当许多城市被现代化浪潮冲击得面目全非之时,曲靖老街还保持着旧时的模样,承载着一座城市的情感与温度。

西门街32号赵樾故居也迎来了当天的第一批游客。来自四川的王永和带着家人踏进了赵樾故居。“刚刚看了赵樾将军义救梁启超、独建可渡桥,要了解一个城市先得从老街开始。”在故居里走走看看,历史与现实在这里交汇。多年前赵樾将军的后人将老宅修缮后,这里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摄影展、绘画展、诗歌朗诵会……随着一场场展览和文化主题活动的举行,如今的西门街32号不仅是将军故居,也成为历史文化展示传承的窗口。

为进一步传承文化,留住乡愁,寥廓街道文昌社区在学院街建设起5个展览牌坊,以老照片和文字的形式向人们介绍着曲靖的历史文化。社区还对老宅、古井等进行了梳理,准备对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老宅进行修缮。文昌社区党总支书记荀所德说:“我们现在正准备修缮有着几百年历史的陈家大院,未来还会挖掘越来越多的历史文化元素进行打造,让老街焕发新的魅力。”

整治城市环境  让老街更加宜居

下午3时多,老友们聚集到刘德昌的古玩店叙旧。这其中有街坊,也有从城市不同角落前来的“老曲靖”。对他们而言,这条老街就是来路与归属,无论居住在城市的哪个角落,闲暇时总喜欢到老街上走走逛逛。

此时,西门街上的茶商吴朴花沏上一壶普洱茶,等待老顾客登门。在她的记忆中,过去的西门街人多且乱,偷盗现象经常发生,道路凹凸不平,一下雨到处积水,打油巷更是连进出都困难。如今,经过整治后的西门街环境比从前好了,经过多方考察后最终将茶叶店开在了西门街。

从2016年开始,随着曲靖市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工作的开展,寥廓街道对老街片区环境进行了全面整治。去年,曲靖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启动后,面对占道经营严重、环境卫生差、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老街成了创文的“难点”和“焦点”。寥廓街道主动作为,以问题为导向,短短3天时间便取缔了老街片区10余条街巷内770余个摊点和无数流动摊点,清运各类垃圾120余吨,拆除临时违章建筑7处。同时,大力改善老城消防安全问题,去年9月寥廓街道启动了曲靖市西门街老城片区照明电气改造安装配套设施工程,目前工程已全面竣工,共投入80余万元,对老街1100余户土木结构房屋进行线路改造,有效提升了老城片区消防安全水平,解决了老城居民长期以来的用电安全问题。

通过引摊入市,过去以街为市的混乱状况得以改变。打油巷的街道如今也全部铺成水泥路面,居民们出行方便了,买卖也井然有序。

从泥巴路、石头路、柏油路到如今的水泥路,居民们和商户们见证着这里的变化。

为进一步保障老街的和谐安宁,寥廓街道进一步制定了提升人居环境夜巡夜查工作制度,分街道和社区两个巡查组于每天18:30至21:30开展夜巡夜查。街道由1名班子成员或站所长作为带班巡查领导,3名派出所人员、2名交警中队民警、3名执法中队人员组成街道巡查组,对区域内人居环境进行巡查,并对各社区夜巡夜查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填写记录表。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涉及社区和街道巡查组及时整改处理。

随着环境的提升,老街铺面租金也水涨船高。吴朴花说:“2003年时我的铺面租金每年才6000元,现在已经涨到5万元啦。当然,环境好了我的生意也越来越好了。”

刘德昌对如今的老街更是满意:“我们这里和以前一样热闹,环境还越来越好了,现在让我上哪我都不去了。”夕阳西下,刘德昌关好古玩店,结束一天的营业,走在街上与老街坊一一打着招呼。

如今的老街,既充满着烟火市井气,也向人们展示着曲靖的历史和文化。在留住传统与乡愁的同时,老街新的发展正在起航。


云南日报 谭雅竹